作家简介:
祥禄 男 中共党员 19540806出生 1984年开始创作 发表各类作品百余篇近五十多万字,获得国家及省市奖励近五十篇章,参加中国首届当代诗人节(湖南汨罗)获铜奖,第三届当代诗人节(北京)金奖,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文学创作银奖。参加国家及省市笔会、研讨会、采风活动,二十多次。是中国散文诗研究会理事、黑龙江散文诗学会理事、牡丹江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神剑文学会理事、北方支会秘书长。国内外典籍,文学创作传记等二十多部都有收入,《中国散文诗大系一黑龙江卷》,《黑龙江散文诗三十年成就展》,《建国五十年文学创作专集》等重点书集都有作品收入。


海草屋是成长创作的源泉
——拜访李作做、李棕桦艺术作品展(连载之一)
文 / 宋祥禄

8月6日,是我70岁的生日,苍天赐给我一个非常有意义不同寻常的礼物。一场飘泼大雨,没挡住66位艺术爱好者的脚步,他们驾驶16辆轿车冒雨驱车30多公里,来到了国家级4A级景区一一成山头,这是曾是秦始皇率众东巡海岸线一一天尽头。在这风景如画,历史文化浓厚的西侧边缘,有一座叫做《半岛画屋》美术馆。

100多平方米的展厅,布满了艺术作品,令参观者震撼,这就是以种茶为生的农民夫妻俩的杰作,让人感动,给参观者耳目一新,热血沸腾,不可想象,这就是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民,在长年辛勤劳作之余,传承着中华5000多年的神话,厚重的民间艺术。
让我们来揭开艺术家的神密面沙,一睹艺术家的风彩。

李作做:1963年生,职业,农民、乡土画家,没进过美术学院,天生的勤奋自学成才。现居住荣成市龙须岛泊南崖村半岛画屋。
海草屋是“老荣成”祖传的精神家园,所谓渔家号子、石岛大鼓、灰墙壁画、民间剪纸,就是海草屋中的产物。但海草屋现在越来越少,逐渐消失在高楼大厦之中。因而如何留住海草屋,让过去告诉未来,让后人了解今天,就成了现在的文化使命。

海苔草俗称“海草”其根茎是天鹅最喜欢的食物。胶东渔民用晾干后的海苔草,苫结屋顶,迄今已有千年历史。海草房的屋脊两头翘、坡度大、呈元宝形,苫的海草约两尺多厚、太阳晒不透、海风吹不透、冷风冻不透、屋内冬暖夏凉、四季舒适,这样的建筑堪称一绝,是最具有胶东特色的生态民居。

艺术家李作做出生渔家,自幼喜欢绘画,做为渔民的父亲看到儿子很有天赋,非常支持儿子学画。12岁时,他经常看吴冠中先生写生,有时间跟随其后帮背画箱,去落凤村画海草屋。吴先生曾给他一个人从素描讲起,并告诫他“不要把绘画当成命来看待,在乡下是吃不饱饭的,不如做点小生意。”可他作画专注的眼神、情感的投入一直深深地影响他到至今。时光流逝大师已离去,他时常梦中有他还是那样身材清瘦,专注的写生。当他劳作田野,拄锄喘息看海湾黄昏,天空中那绚烂的晚霞,总是感觉是他在天堂最豪气的涂抹.....

海草房是艺术家儿时梦中最温馨的故乡,艺术家的婆婆受封建礼教伤害,缠了小脚活到89岁,守寡大半生,每逢年节,总守望村头盼在外工作的儿女回家过年,热炕头温暖了儿女生命里的一年又一年......由于环境保护不利,过去那取之不尽、繁多茂盛的海草已所剩无几,随着时代的发展,海草屋已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命运多磨,至今走不出龙须半岛,乡土文化自然成为他的创作主题。他愿意用钢笔画这一朴素的艺术语言来诉说他落拓的乡情、苍茫、去水悠长。故乡的老树、老屋、老人,常使他魂牵梦绕、忧思难忘。他不祈求那些海草屋会永久地保留下来,但他期待海草屋所维系的一段历史和情感不会在潮起潮落间消失,海草屋起码是他人生不该忘记的风景。

海草屋是李作做创作的根基,传统文化是他的创作源源不断的血脉,是永不枯竭的厚重传统文化,使李作做学会了素描、钢笔画,国画,油画等各种画法技巧,每幅作品都收放自如、栩栩如生、意境深远,引起深奥的联想。

艺术家们兴致勃勃的拜访了一、《半岛画屋》这里既是展厅,创作室,还是夫妻俩艺术家教学的地方,在这里培养了大批的书画家,剪纸艺术家。二、艺术家的寝居,这里的文化氛围更胜一筹,把生活起居的毎个角落都装点着艺术作品,仿佛就是艺术宫殿。三、艺术家的茶园,更是奇葩,把人们想象不的废物收集起来,用艺术家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力,精心制作很多雕塑,在茶园的内外有着锦上添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四、农民夫妻俩位艺术家,把他们的作品在海边八层楼的成山睿景酒店其中一层楼対外开放,展出艺术精品两百多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