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世界各国都热衷于学中文?先看一段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讲话,不应抗拒学华语,下一代学母语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李显龙:“最近我在报刊上看了一些文章,早报也有,海峡时报也有。文章说鼓励人们学习母语。中国经济的腾飞,使人们更加重视华语。其实全球掀起了一阵学习华语热,千千万万的人正在学习华语。不管是美国,南美洲,非洲,亚洲,欧洲,都有很多年轻人在忙着学华语。有的学的说的比我们还流利。所以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个大环境。鼓励更多国人把华语学得更好。”
为什么世界各国都热衷于学中文?英语过时?华语成了香饽饽!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延伸覆盖到哪里,象征国家地位的语言,就到哪里!中文在世界为什么这样“火红🔥”?中国的发展越来越被世界瞩目,中国的声音正越来越多地被倾听,中国的名字越来越频繁地被提及,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对“中国路转粉”,中国语“中文”越来越受世界追捧!“中文”在世界为什这样“火红”?真是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过去国家穷,需要走出去,引进来,需要学习,学习的东西很多,其中包括学习世界通用语言——英语,是当时的当务之急,不然怎么交流……先进发达的东西为我所用?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包括世界最强国家美国、欧洲,尤其是非洲,亚洲,中亚,中东,俄罗斯(前苏联解体的多个加盟国)。学习中文的都是“有头有脸的大牌的”官员、总统,部长,商人,富豪……及他们的子女(孙辈)都在学习中文,十分投入……为什么?是不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国际地位提高了呢?语言象征国家,代表国际地位。英语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通用语,有它发展成为世界通用语的历史渊源和国际地位。
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是否让更多人,更多国家接受,学习使用,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发展发达,先进强盛有关。
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延伸覆盖到哪里,象征国家地位的语言,就到哪里。世界各国热衷于学习中文,充分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确实提高了。事实证明,也是本来如此。从无温饱的贫穷落后的国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唯一具备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不论是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文艺等等综合实力都已跃居世界前列。
世界通用语的英语,汉语是否能替代世界通用语的英语?英语一直风靡于世界,而新中国刚建立一段时间,国门封闭、不向世界敞开……世界也不向中国敞开,打压围堵,封锁中国……
中国改革开放,打开国门,1980年才开始流行英语,学习英语,追逐英语,英语热席卷整个中国……这是要走入国际社会,与世界接轨,这是社会的发展时代进步之象征……
英语是唯一世界上通用(的官方)语言,还有能替代的吗?中文能替代英语,成为世界通用语吗?
语言很重要。语言是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把语言的交流记录下来就是文字。人与人交流要用语言,国家与国家交往要用语言。
语言是地域和国家的象征。语言既代表地域和国家,更显示其在世界的地位。都知道,现在唯一世界通用语,是英语,将来还是唯一吗?中文能成为世界通用语吗?拭目以待。
一、中国是什么时期开始重视英语的?
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要走向世界必须弄懂英语,学习英语。中国大陆从1949年至在1960年代中期,外语主要以俄语为第一外语。1978年特别是1983年以后,开始特别重视英语(外语)。在高等学校升学考试中,以此为导向,中国的中学课程,特别是初中教育基本上全部以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课程的必修课,高中课程超过80%英语作为必修课;除非英语外语专业,在全日制普通大学,一般以英语作为必修课,其他外语作为选修课。
为什么重点不是俄语?而是英语,与当时的国家关系,以及英语的国际地位,不无关联。在此特别强调,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提倡学外语,有人就说是崇洋媚外。要把学习与谄媚,崇洋媚外加以区别。不能把学习别国的语言,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当做是崇洋媚外,以阿Q精神,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紧闭大门,那样停滞不前,永远都不会发展进步。别人先进的东西,不能只是羡慕谄媚没用,要学习,要超越是最好的选择。
当80年代领导人日本访问坐上日本的火车感觉很快(在奔跑),中国就坚决发展超越日本、超越世界的高铁。当英美西欧国家的城市高楼林立时,中国就大搞城市建设,不断超越世界地标建筑。当美国等西方封锁先进技术,就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刷新美国……
二、语言象征国家,代表国际地位。
英语为什么能成为世界通用语,有它发展成为世界通用语的历史渊源和国际地位。1756--1763年英国通过“七年战争”击败法国,最终建立“日不落帝国”,以及“一战”后随着第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国际联盟”1920年被定为世界通用的官方语。(16世纪)英国人向海外殖民,建立若干殖民地。随着殖民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殖民地的人民开始形成本土意识,最后宣布独立或建立自治政府,成为独立或半独立的国家。于是,英语成为若干国家的官方语言以及那些国家的人民的母语。英语开始带有某种国际语言的色彩。英国殖民主义者向外扩张的范围更加广泛。就象英国建立了当时的所谓“日不落帝国”一样,英语也被称为“日不落语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确立英语在本国的官方语言地位。英语的文化影响与英语的国际地位有关。英语不是世界上第一个取得国际语言地位的语言。从中世纪至近代初期,凝聚古代人智慧的拉丁语曾是欧洲的国际语言,英语随着影响的广泛,地位的提高而确定(简述)。
三、时至今日,中文热,中文成了香饽饽是其必然。
今日之中国,今非昔比,建国70多年的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展突飞猛进,从1978至2018,40年经济增速达到9.5%,创造世界奇迹,创造人类奇迹,世界上除了中国速度,绝无仅有,史无前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取得的成就世界有目共睹,逐渐走向辉煌,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很多国家,由过去学习羡慕西方英美,到热衷于中国,由学习英语到学习汉语,形成“中文热”,无疑是中国国际地位的巨大提升。汉语中文成了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世界通用语,大有取代英语之势。
纵世界观历史,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是否让更多人,更多国家接受,学习使用,与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发展和发达,先进和强盛有关。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延伸覆盖到哪里,象征国家地位的语言,就到哪里。中国雄起,中国加油。
虚无实有2023.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