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题字)
图源网络
主编:姚京平

知青岁月之十一
《打井》
文·诵/文慧
由于我们那里盐碱地多,水质就很差,水位也很高,只需要往地下打个二米五左右就可以出水了,但是那个水的含碱量很高,用那个水洗头发,头发都是滑滑的,这个水不能喝,太苦涩。
在我们到农村的第三个年头,为了解决挑水的艰难,我们集体户在灶间打了一口井,这样的一口井解决了我们去村里挑水的困难。

冬天,村里的井边上布满冰溜子,用辘轳摇起那一桶水是很危险的,尤其是踩着冰溜子把桶扔进水井的时候,那个辘轳把被快速的往下坠的时候很吓人,稍有不慎会打到人,等把水用辘轳摇上来的时候要用一只手扶着辘轳把,一只手拎起水桶倒入我们去挑水带的水桶,这一系列动作对于瘦小的我们来说真是太难了。当我们挑着水回到集体户倒入户里的水缸里才算完成任务,那时,要想挑满一缸水,需要挑十次水,这口井解决了我们大部分的用水。我们就是这样踏着坚实的步子,用我们摸出茧子的双肩过了农村中一个个的劳动关。
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长高了,结实了,让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作者·诵读者简介:丁文慧,新中国同龄人,插队知青,后任国企干部。喜欢唱歌、朗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