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家非婉约,才思敏捷,作品深邃,理念新颖,其创作的容量与风格,值得关注与赏析。
问月亮
文/非婉约
诗人是矫情的
月亮是可以被用来问的
常见的称颂
性感粘人
它太软
太水
月光老旧地洒落
新来的约克夏
舔了一片的白
形变了
意变了
解构也浪漫
索要全在天上吊着
一个硬着的女人
全然够不着
诗歌点位是这样确认的
今音评论:
诗歌的容量不可能像小说那样装很多瓶瓶罐罐,它只能一瓶一罐,作一识一别。当然宏大的叙事诗不在其中。这样的话,诗歌所表达的要求有个具体的区分,比如这首诗歌的第一段的两行,就是一个具体的区分之后的所指。比如,指代“诗人”和“月亮”。体现的是创作者的专注和用心,它和随意结构诗语的区别是“有的方矢”。
知道和清楚要表达的内容,是跟“诗人”和“月亮”有关,其它无关的一律不进来。至于有关个无关的,都是由作者一个人把控的,包括对词语的放水与否,都和作者有关。那么诗歌是四段十五行,先从物质属性的对应来看诗歌人物的所想。比如,对同一物质属阴性的“月亮”和“女人”而言,这时候会发现,这两者跨越了四段其中的十三行。诗歌的表象是要解决一个“问”的结果。其实,更看重的是其中一个追根寻源的过程。
于是,我们把问道也引入到其中,作一些补充线条来求本溯源,其效果如何也可以忽略不计的原因,在于诗歌人物所求的本质,是想拓展和验证自身的知识领域,以及提高对客观存在的某些把控能力。这是人物在追求精神层面上与众不同的需要。
这时,诗歌就提出了一个同样的人,活在当下所追求的不同生活质量。这首诗就有这个特征。它和诗歌第三段的结果不同,不同在人物探索过程中的认识裂变,正在朝着自身有益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比如,人物的视野开阔,直问“月亮”,这个“问,”带有尊重和敬畏意识,这是诗歌人物能够立足的根本,一首诗歌就是一个人物的立足之本。可以这么理解。
又于是,诗歌结构出现的是明暗两条线,明线是表象结构,而暗线是人物内心的所求和所为。比如,人物求真相时候的每一步跨越都是财富。再如,诗歌着眼于对天体探究的本身,就是一个培养和锻炼自身,胸襟开阔和独思于世的能力显现。
把诗歌创作有意识朝着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一头去靠拢,无疑是一个睿智的表现。
作者:非婉约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评论:今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