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庞进文集第四卷 云雀飞来》
庞进
我是1978年进入大学后,开始做作家梦并练习写小说的。那会儿没有互联网,每在课余时间写成一篇小说,就一笔一划,誊抄得整整齐齐,主动递到同学们手中,请阅读提意见,或者贴在宿舍楼门厅过道的墙上让大家看。那时中文系的文学社团创办了一个名为《渭水》的刊物,我就投了一篇写下乡时观察到的,关中农村青年娶妻难现象的名为《婚愁》的短篇小说,没想到竟被该刊作为第二期的头条发出。这是我的第一篇成为铅字的文学作品,其鼓舞性、激励性是很大的,时在1979年4月。
1982年元月,我从陕西师范大学毕业,到临潼县文化局属下的文艺创作组工作了两年多后,于1984年春天入职西安日报社。从骊山脚下到钟鼓楼旁古城墙边,整个80年代,我在小说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写了四十多篇小说,其中有二十多篇相继见诸于文学期刊和报纸副刊。如发表于《延河》的《香火明灭》《皈依》,发表于《青年作家》的《所长》《密密的石榴丛》,发表于《今古传奇》的《孔雀飞到骊山上》(收入本书改名为《云雀飞来》),发表于《工人文艺》的《钓》,发表于《陕西日报》的《大报试刊号》,发表于《西安晚报》的《冬冬》《娃样子》等。这些作品,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本人的文学追求和功力,也产生了比较好的影响。
1988年(农历戊辰龙年)的一个机缘,我进入了龙凤文化研究领域,由此我将报纸副刊编辑、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三者兼于一身。副刊编辑是主业、饭碗,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是业余、爱好。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有同有不同,不同的是文学创作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文化研究是抽象思维为主、形象思维为辅,同的是两者若要取得成就,都需要投入智慧、精力和时间。一般来说,你在那个方面、领域投入的智慧、精力和时间越大、越多,你在那个方面、领域的成就就越大。这样,由于我将比较多的智慧、精力和时间投到了龙凤文化研究上,我在文学创作上,尤其在小说创作上的成就比较有限了。当然,我在从事龙凤文化研究的同时,并没有放弃文学创作,而是努力做到文化研究与文学创作双轮滚动,即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个翅膀都扇动起来,使其互相促进,彼此渗透,相得益彰。只是没有选择再写通常需要花大块时间经营的小说,而是选择了多写与编辑职业、文化研究、时间相对零碎比较吻合的散文随笔和诗歌。
回过头来检阅我20世纪80年代写的这批小说,觉得无论从整体构思、人物刻画、语言叙述来看,还是从情感寄寓、思想蕴涵来看,都没有过时,都还有向读者推荐的价值。比如排在本书前列的宗教题材系列:《飞泉寺》写了宗教的世俗化和年轻僧人果成宗教规范化的失败。《香火明灭》《皈依》《古观雨淋漓》写了宗教律规与人情本性的冲突。《山上的居士》《兴奋性病理惰性灶》写了宗教对人的影响和塑造。中华文化自三千多年前的周朝起,走上了既与之前的夏商崇神文化不同,也与后世西方一神教信仰文化有别的世俗人本主义文化,这样的文化熏陶、养习、造就了大多数中国人重人伦、活现世、轻超验的人生观、宗教观。我的这批宗教题材小说,就是这种现象和观念的文学化。爱情是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本书有《婚愁》《玉兰花开》《云雀飞来》等七篇作品反映这个主题,其间的酸甜苦辣咸,即使是作为写作者的我,今天读来也不禁唏嘘感慨。本书中的《人种》《决定休息》《怪圈》,写了对人种、人性、人的局限性及宇宙自然界的看法,具有探索性,或能引发读者体味、思考。长近九万字的《扁鹊入秦》可归入历史题材小说。该作品再现了东周时期的神医扁鹊入秦行医、遭嫉、遇刺的故事,歌颂了扁鹊不辞劳苦,一心一意治病救人的崇高精神和高明的医术。我之所以写出这样的小说,与我的医生父亲庞济民,终生敬仰、效法扁鹊,且像扁鹊那样精诚奉献有关。
本书在我写的四十多篇小说中选了两个中篇、二十个短篇(其中六篇属于首次通过出版媒介发表),加上白晓群先生的一篇评论和《后记》,共二十四篇作品,以书中作品《云雀飞来》名为书名,作为《庞进文集第四卷》,由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以电子书和纸质书相结合的方式出版发行。之所以用此书名,是觉得这个名字既有形象也有动感。在自然界中,云雀羽色虽不华丽,但善于鸣唱,其声音婉转、嘹亮,且能向上直飞。当然,作为书名主词,“云雀”也可视为情感、思绪、愿景等的象征。
本书电子书通过“中华龙凤文化网(http://www.loongfeng.org)”首发,有兴趣的读者可登录免费下载。
(2023年7月20日于加拿大枫华阁)

作者简介: 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