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任美国国务卿,已是几十年前的事儿,早已退出美国政坛……本该颐养天年的年纪,他依然活跃在中美交往第一线。100岁高龄的基辛格再次访华,只是来“叙旧情,述友谊”,还是为别的什么而来?
1971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秘密访华,与中方携手促成了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实现了震撼世界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此后50多年来,基辛格上百次访华,持续推动美中关系发展与美中交流。
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中美两国关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毋庸置疑。中国高规格的接待会见基辛格,已体现出来。上至国家最高领导人会见(现任才有的待遇),还有外交高官,国防部长 均已会谈。基辛格是中国人熟悉的美国前国务卿,政治家,也是中美关系发展的见证者。1971年7月,时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他,为实现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中美关系正常化而对中国进行秘密访问。基辛格在首次访华时向中国承诺,美国将逐步减少驻台军事力量,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其关于台湾问题的表态,为“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打下了基础。作为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贡献者”,基辛格成为美国头号中国问题专家。有人形容基辛格“总是实事求是地从长远、全局出发看问题,而不是为了个人眼前利益、选票、背后金主的眼色行事”。然而,基辛格必定是前美国国务卿……
一、基辛格其人
对基辛格,真正了解的不多,很有必要详细一些。对任何事物和人物,尤其是对叱咤风云的世界级政治人物的了解,最好较全面一些。否则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对基辛格,只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了解和把握他对某些国家、某些重大事件、重大“国是”如此高度关注和那样之“上心”……
基辛格,全名亨利·阿尔弗雷德·基辛格,1923年(癸亥年)5月27日),德国犹太人后裔,毕业于哈佛大学,美国著名外交家、国际问题专家,美国前国务卿。
1923年5月27日生于德国菲尔特,1938年移居美国,1943年入美国籍。1950年毕业于哈佛大学,1952年获文学硕士、195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4-1969年任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班执行主任、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负责人、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69-1973年任尼克松政府- 事务助理,并兼任- 委员会主任到1975年。1971年7月9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为中美建立外交奠定了良好基础。与越南人黎德寿一同为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原美国- 顾问(美国总统- 事务助理),后担任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并在水门事件之后继续在福特政府中担任此职。作为一位现实政治的支持者,1969年到1977年之间,基辛格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发挥了中心作用,并在中美建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亨利·艾尔弗雷德·基辛格曾任美国尼克松政府- 事务助理、国务卿、福特政府国务卿。1977年1月,福特总统授予基辛格总统自由勋章,并称赞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1982年开办基辛格“国际咨询”公司并担任董事长。1983年任美国广播公司新闻分析员。1983-1984年任美国中美洲问题两党全国委员会主席。1986年9月任美印委员会主席。1987年3月任美国—中国协会两主席之一。2002年11月27日,基辛格被美国总统小布什任命为调查“9·11”事件的一个独- 员会的主席,12月14日,基辛格辞去该委员会主席职务。2002年3月5日,基辛格在华盛顿国家记者俱乐部演讲,介绍中美建交以来的历程,并展望中美关系未来。著有《- 与对外政策》(1957年)、《复兴的世界》(1957年)、《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1961年)、《麻烦的伙伴关系:大西洋联盟的重新估价》(1965年)、《白宫岁月》(1979年)、《纪录在案》(1981年)、《- 年代》(1982年)、《大外交》(1994年)、《论中国》(2011年)、《世界秩序》(2015年)等。
二、基辛格致力于中美关正常化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与中方携手促成了1972年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实现了震撼世界的“跨越太平洋的握手”。50多年来,基辛格近百次访华,致力于中美关系发展成为其外交生涯中最华丽的篇章之一。百岁寿辰前夕,基辛格受访时再度指出,“人类的命运取决于美国和中国能否和平相处”,认为美国需要克制盲目的对抗,谋求与中国对话。谢锋表示,基辛格博士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好朋友,是中美关系的开拓者、推动者,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半个多世纪以来,基辛格博士坚持不懈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为增进两国沟通、合作与友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谢锋指出,当今世界变乱交织,中美关系遭遇严重困难,历史再次走到十字路口。世界需要“基辛格”,我们需要向基辛格博士学习他透彻的智慧、共赢的战略、无畏的担当。
三、基辛格为中美关系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肯定,但基辛格是美国人,是美国前国务卿……
他为中美关系,长期奔波于中美两国,不仅仅只是希望搞好两国关系,更重要的是为了美国利益。从前面基辛格是什么样的人全方位的了解,不难看出每一个关键时期,关键时刻,美国需要与中国搞好关系……基辛格就会出现,充分显示他在中美之间的重要分量。当然,中国也需要与美国搞好关系,中美相互需要,中美需要有这样一个人……
在现如今中美关系的情势下,眼看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以来的最低谷,而美国又在不断走下坡路,衰落的迹象较为明显……作为一个有远见和智慧的政治家,尤其是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崛起和强大、而相反的是美国正面临衰落,深感焦虑和极其担忧。哪怕人已老,年岁高,远隔万里之遥,哪怕再次“透支中美信誉”……也要不辞辛劳为美国而奔波。
四、为中美两国、重点在中美两军关系,就是为美国
过去几周时间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财长耶伦、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先后访华,都在各自负责的方面和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中美达成了一定的共识,中美关系从最低谷,有慢慢“止跌企稳”之迹象……
然而,绝不可忽视的中美关系最重要的一环是军方。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压舱石“,而军队是国家的“稳定器”。近一个时期,中美两军关系几乎 “断‘联’”以至于停滞状态。上次与我军方领导人会晤已是18年前。自去年佩洛西窜台导致中方切断军事交流机制后,美方一直迫切想要恢复。今年“香格里拉峰会”前,美方主动“造势”,表示希望举行两国防长会晤。中方立场则十分明确,取消对我国防部长李尚福的制裁是恢复两军高层对话前提。但美方却将取消制裁避而不谈。基辛格此访专门同国防部长李尚福会晤,显然也是在为美国这种“既要又要”的行径“填坑”。
近来,中美两军关系剑拔弩张,尤其是在台海南海,随时都有可能擦枪走火引发战争,今日之中国不怕战争,尤其是在近海中国周边方圆千公里,中国稳赢,而美国没有胜算,这正是基辛格心急如焚……也是再次来中国之主要目的。
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希望在香格里拉与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会谈落空,希望破灭。只是礼节性的简单短暂握手而已……正是由于美国及美军之前的一意孤行而导致两军关系全面冰冻。中美两军关系蕴藏巨大风险,基辛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是在中美两军处于这种不正常关系情况下,美国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并让中国信任的人来传达、沟通、恢复两军之间关系的讯息……那么资深的高智慧的政治家、为中美两国作出贡献的基辛格为最佳人选。至于基辛格,为中美两军关系正常化,重回正规,能否起到作用、多大作用?那是另外一个话题,不在此讨论。
中美关系要重回正轨,在此毫不忌讳,毫不客气的说,不在于谁来访问,哪怕是中国信任的老朋友基辛格……我们欢迎老朋友,不忘老朋友。但必须是基于不能损害中国国家利益而放弃原则。美国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要恢复正常的中美两军交往关系,就必须将中国国防部长从制裁黑名单中移除。(2018年9月20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制裁中国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装备发展部及负责人,为此,李尚福便出现在了美国的制裁名单上。美方给出的理由是中方与俄罗斯主要武器出口商俄罗斯国防产品出口公司有重大交易。)
追根溯源,还在于美国拜登政府,延续推行特朗普时期对华遏制围堵新冷战,与特朗普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导致中美关系、中美两军关系完全倒退。要中美关系,中美两军关系正常化,必须从美国自身做起,而不是指责打压,遏制围堵中国,阳奉阴违,推卸责任,唯有拿出美国的诚意,从实际行动开始。
基辛格是美国人,是美国前国务卿,尽管他为中美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100岁还长途奔波来中国,中国以最高的礼遇待之,但它毕竟是为美国而来,为美军而来。
五、中美两国及两军正常关系重要性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中美两国又一次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中美需要双方再一次作出选择。展望未来,中美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关键是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项原则。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确轨道发挥建设性作用。”“从基辛格几十年对华打交道,致力于中美关系正常化之经历充分证明了,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这条路不仅走得通,而且也是唯一的正途。”中美两国及两军正常关系很重要,唯有回到正确的轨道,才符合中美两国共同利益,更是世界之所希望,复合全世界之共同利益。
虚无实有2023.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