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家谱——读庞进《平民世代》
费秉勋
这本书很厚重,是一部立体的家谱。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人复萌了认祖归宗的情怀,这种情怀长期以来曾被作为封建意识反复批判。思想一解放,许多人就有了寻根的诉求,于是,谱谍学兴起,我见到过好几种体式的新修的家谱。但那些记录一族一姓的繁衍过程的记账式的文献,很难引起局外人的兴趣。而《平民世代》的散文式记述,则把家谱升华为文学,它完全超额完成了家谱所应承载的使命,家谱是冰冷的,它是温热的。家谱是抽象的,它很感性。它不仅仅清晰地交代了家族繁衍的世系层次,还生动地描写了每代人出生、成长中的故事,这些人的性格和重要遭遇,与父母、子女的感情联系等等。它所再现的家族生息繁衍的网络是清晰的、活化的、动态的、社会性的。
这本书还具有十足的“史”的品质。
以人的年龄来论人的阅读兴趣,青春勃发的时代,富于幻想,最容易被诗所吸引;生命既壮,面对的是现实,则喜读揭示人生百态的小说;至老年,好怀旧忆旧,便对实录人事实迹的历史最感兴趣 。大约由于这个原因,在这套名为“厚土”的丛书中,我首先拿起来并读得最起劲的便是《平民世代》。我想一百年之后,有人研究20世纪的关中历史,一定会把《平民世代》作为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从这本书中考察这一历史时期关中农村农民的生活状况、文化特征、经济形态、民风民俗和政治风潮,将会大有收获。似乎是恩格斯赞扬过巴尔扎克,说他的系列小说《人间喜剧》中关于政治经济的信息量甚至要超过当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研究成果的总和;我也要反过来说,人们从《平民世代》中所得到的历史感,可能会被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著作所得到的历史感更感性、更真切、更饱满,更立体化。
我以前也读过庞进几部书,但真正对他产生崇敬感,是在读《平民世代》以后。从这部书中我强烈感受到庞进纯厚诚朴的人格,也看到他全面的叙事能力。他从不故作高深,但忠于宗族、容纳儒道传统而又折衷于科学新知的态度,让人尊敬。他在许多章节中写出了人生的真义,一种浓烈的沧桑感撞击着我的心田,这种沧桑感中溶解着平和、无奈和淡淡的伤感。
《平民世代》是一部好书。
(作于2009年1月17日。刊于《文化艺术报》2009年2月4日、《西安日报》2009年2月15日)
(费秉勋 著名评论家。1939年9月生于陕西蓝田;1964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从事编辑工作14年;1978年考取西北大学古代文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评为副教授,1993年评为教授;讲授《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悲剧文学史》等课程,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发表论文百余篇,内容涉及到历史、哲学、语言学(包括方言研究)、戏曲、美术、民俗、艺术史等。现为中国易学院院长、全国国学产业研究院陕西分院院长、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