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议潮(799一872),别名张义潮、张义朝,汉族,敦煌人,唐朝民族英雄。
天宝十四年(755)中原爆发安史之乱,河西军队内调平叛。世居青藏高原的吐蕃人乘河西防御空虚占领河西走廊,建中二年(781)攻陷沙州。
唐大中二年(848),张议潮抓住吐蕃统治集团内讧和汉族人民反蕃情续高涨的有利时机,联络居住敦煌的粟特人和退浑人等,驱逐吐蕃守将,收复沙州。接着乘胜东进,攻克瓜州,以瓜、沙为根据地,治兵修甲、壮大军力。

从公元850年开始,张议潮率军向吐蕃贵族发起大规模进攻,先后攻克伊州(今新疆哈密)、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兰州(今甘肃兰州)、鄯州(今青海乐都)、河州(今甘肃临夏)、岷州(今甘肃岷县)、廊州(今青海贵德)。
公元851年11月,唐王朝在沙州设立归义军,授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兼十一州观察使,全权负责河西地区军事、行政和财政。

张议潮当政期间,积极与各民族发展和睦相处的关系,汉族居民与回鹘、吐谷浑、党项、月氏等各族居民共同开发河西,保持了社会稳定;实行均田政策,兴修水利,河西出现“万户歌谣满路,千户谷麦盈仓”的繁荣景象。当时人们赞颂张议潮:“三光昨来转精耀,六郡尽道似尧时。田地今年别滋润,家园果树似茶脂。河中现有十碾水,潺潺流溢满百渠。必定丰熟是物贱,休兵罢甲读文书”。
咸通二年(861),攻克重镇凉州(今甘肃武威),群众欢呼:“昨夜蕃兵报国仇,沙州督护破凉州。黄河九曲今归反,塞外纵横战血流”。

咸通七年(866年)张议潮所部攻克西州(今新疆吐鲁番),接着挥师东进,与吐蕃大战陕西彬县、甘肃宁县,吐蕃被迫退出河陇。至此:“西进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六郡山河,宛然而归”。断绝近百年的丝绸之路又畅通无阻,东西方商贸往来和文化交流得到继续发展。
张议潮收复河西,治理有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赢得了河西人民的爱戴与歌颂。在《张淮深变文》中有称颂张仪潮的诗:“河西陷落百余年,路断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咸通八年(867),张议潮应召入朝,授司徒、右神武统军,封万户侯,赐宅田留居京师。
咸通十三年(872)卒于长安,享年74岁,朝廷追赠他为太保。

王潮歌导演的《又见敦煌》,是情景融入式演出项目、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该演艺节目中就有张议潮收复河西,上报中央政府“丝路通了”的情节内容。《又见敦煌》是敦煌叫好叫座的精品演艺节目之一,已成为敦煌国际国内旅游的崭新名片。
二0二三年七月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