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话说结婚纳聘
作者:朱海明
朗诵:沐达情怀

近几年,结婚彩礼成了热门话题,而且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其实这并不是新鲜事,早在西汉时期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有“必先纳聘,然后乃遣女”的记载。
纳聘,交纳聘礼之义,也就是上彩礼。即便在妇女地位不高的古代和旧社会,娶媳妇儿也要纳聘的,男方交上彩礼,女方才能允许女儿出嫁,就是有权有势的娶妻纳妾,也要备足彩礼的,这是婚姻六礼之一,不可或缺。

彩礼有厚有薄,皇上大婚自不必说,为官做吏或富商大贾,彩礼当然十分丰厚,相应的女方的嫁妆同样客观,有的还由丫鬟做陪嫁呢。京剧《锁麟囊》中,薛湘灵的嫁妆是锁麟囊,里面装的全是翡翠珍珠无价之宝,还有陪嫁的丫鬟梅香。至于京剧《白蛇传》,许仙的彩礼就是那把雨伞,陪嫁当然是小青喽。
也许是人类早期以物易物贸易方式的延续,民间也出现过换亲的,就是妹妹姐姐用自己的婚配为哥哥弟弟换来一房妻室,用老百姓的话就是“镰刀换锄板儿”,谁也不吃亏。我小的时候就见过换亲的,后来写了一部中篇小说《换亲的悲剧》,1994年被哈尔并出版社出版。再后来,我的电视剧《梨花峪的罗曼蒂克》也借用了这一情节。不过把悲剧变成了喜剧,符合了人们大团圆结局的审美观念。

1950年,新中国颁布第一部新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不但消除了把妇女当作商品,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得个妻妾成群的恶俗。而且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法则的包办婚姻也逐渐绝迹了。自由恋爱和婚姻自由蔚然成风,成全了多少天下有情人。
实事求是的讲,结婚纳聘古来就有,乃人之常情,与买卖婚姻并不是一回事。可是不知何时,有些人把婚姻投入了市场,以彩礼为由头索取财富,从而产生了大批天价新娘。城镇新娘价值一套楼房20万元彩礼,这仅仅为市场价。而农村新娘则是1个院落,2层小楼,3斤百元钞票,4个轮子的小轿车,男方父母不超过50岁。更有趣的是,房地产商及丈母娘联起手来推销新楼房,对高额彩礼和天价新娘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某些地方政府还出台了“限彩礼”的土政策,即彩礼不许超过60000元。
男青年难找对象,女孩儿的身价居高不下。自然法则中,物以稀为贵,过去尚有“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的无奈之举。如今呢,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寻常百姓哪还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奈若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