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造船工业图腾崛起,军舰像下饺子一样……先还要从瓦良格号说起,虽然瓦良格号是买来的,但他圆了中国航母梦……从那以后中国开始建造航母,建造军舰,建造各种大型军民用船只,速度之快,让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羡慕嫉妒恨,以至于中国威胁,打压围堵……
瓦良格圆了中国航母梦……中国第一艘航母的前身瓦良格号航母艰难的归国之路,历时1000天,历经28,000(15200多海里)……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奋图强,与引进、模仿、创新……1949至1979,中国一穷二白,要改变、要强大中国,时不我待之紧迫。1979“改革开放”开始“引进”,无论是科学技术、资金、还有先进的管理……引进是全方位的。1979年至1999年,有了较坚实的经济基础,奠定了较雄厚的社会物质基础,有引进、有模仿、有加进中国原素。 1999年至2009年从模仿到逐渐自主创新;2009年至2017年开始全面自主创新,逐步掌握更多世界核心尖端技术,甚至超越西方发达国家。
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这毫无疑问,毋庸置疑。但是,在当时代,世界各国的发展,已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而被世界甩在很远、落后的、一穷二白的中国,在当时中国国情所迫的情况下,仅凭一种爱国的热情和精神提倡是远远不够的(绝非否定)。短时间、突击性还可以。吃、穿、用、住、行等,人的最基本要求都不能,“一时半会”短时间内坚持一下可以,但持久、耐力、后劲如何?国家必须在发展前提下,雄厚的物质经济基础,才有更大的投入科技的研发……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精神,精神反作用于物质,二者是辨证的统一……没有经济基础,更不能说强大经济基础作后盾,拿什么投入科技研发?拿什么留往最宝贵资源的人才?
去伪存真,还原客观真实!“造不如买,买不如租”,与“引进、模仿、创新” 。中国什么时候才拥有的的航母?拥有航母之前,是自己的技术,是自己造的,还是先买的?要买又能买到吗?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谁提出的?在什么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原话: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刘)。当时的时代背景情况是国内航运船舶奇缺,而美国在二战造的民用船舶“自由轮”过剩的时候,出口价格非常低廉,而美苏关系当时并不紧张,所以刘提出来向美国以极为廉价的价格购买或者租用自由轮。
在70年代初,石油能源危机影响到世界各国,带来了运输业的萧条,使轮船价格猛跌。周也曾提出,适当从国外购买一些船只, 力争1975年基本结束远洋海运以租用外轮为主的局面,以加强我国自己的运输力量。这是合乎当时中国造船业整体发展的实际情况的。在《国内动态清样》上,明确有记载这句“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也正是这一句话,吸引住了江青等人的视线,并以此来攻击刘少奇和周恩来等同志。有的人就罔顾事实,为迎合某些人,即使是某些知名人士,也脑子断路,荒腔走板,胡说一通,乱说一气……这正常,知名人士嘛,偶尔两边派说些讨好的爱听的是有的……有的人故意忽视当时提出“造船不如买船”以及后来演变成“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这句话的时代背景,中国国情,罔顾事实,是断章取义,居心叵测,没能好心。在当时说的是买别人租别人的去借鉴,研发,简单说就是学习,模仿,再自主创新。
国家自己制造东西(比如船、飞机等)不如向外国买省钱,而买又不如直接向外国租过来省钱。这句话“毫无疑问是没有任何错误的”,论据是“当时中国贫穷,国家综合国力十分有限,中国制造业能力和生产力水平低下,想要建立起自己的制造业体系,又同时实现国家发展,只能打破单线发展方式,尽快把社会经济发展起来,这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科学逻辑基础”。
在此仅举一例,中国什么时候才拥有的的航母?拥有航母之前,是自己的技术,是自己造的,还是先买的?要买又能买到吗?那瓦良格号,是怎么回事儿?又是怎么来的?有了瓦良格,现在很快就会拥有第三、四……艘航母。
因此,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情况下提出的“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有其合理性,是正确的。改革开放以来,不就是“引进、模仿、创新”的过程!这是根据当时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循序渐进的征程,是中国由弱到强的光辉历程。
中国,自建国70年以来,历经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不断探索,从一无所有,一穷二白,到今天的第界第二大经济体。比任何时候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复兴。
中国从改革开放开始,从国家的不断发展,从物质基础的不断雄厚,从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从学习引进,到模仿创新,经历了这样无数艰难曲折的、循序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艰苦历程。终于到如今,中国具有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制造一根针到制造航空母舰,从设计到成品,如果愿意,不需要任何外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从1978年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富民强国上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内改革搞活,调动全民力量;对外开放,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引进人才,号召世界华人华侨,留学生,所有爱国人士等为中国献计献策出力作贡献。通过40年的努力,如今的中国早已不是70年代未的状况(衣食住行极差……),发展进步快速,另世界刮目……
建国70余年,只有用了西方用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时间,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唯一完备工业体系的国家。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事实胜于雄辩。公道自在人心, 实力捍卫尊严。
中华人民国和国1949年向世界宣布成立的那一天,中国人民从比站起来了。但是,站起来后,很长一个时期(30年),国家很穷,底子很薄,人民很穷很苦,几亿人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尤其是饿肚子,连饭都吃不饱,成了中国的最大难题。也成了世界最大的难题,因为中国的人口无论是从那时到现在,都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今日之中国,全中国14亿人口脱贫,奔小康。今日之中国,可以告慰 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革命老前辈和革命英烈在天之灵!今日之中国正如伟人们之所愿。
瓦良格.传奇的前世今生!大家都知道了我国第一艘航母的名字叫「辽宁舰」,但是也知道它的原名叫「瓦良格」,毫无疑问,它之前是一搜外国航母,那么怎么就到了中国呢?去探寻一下「辽宁舰」传奇的前世今生。
瓦良格,1996年从乌克兰购买获得,其间通过几年的斡旋、斗争,艰难曲折,很不容易拖回中国。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中国海军将「瓦良格」号改建为「辽宁号」不易。你们知道为什么「辽宁号」舷号是16吗?那是因为我们用了16年时间才完成这项工作,从达成购买协定到重建它”。至此,瓦良格号改头换面,变成了壮我军威的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
1990年7月,为了纪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沉没的「瓦良格」号巡洋舰,「里加」号被改名为「瓦良格」号,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造率已达68%。
为啥突然不建了?
因为1991年12月25日,苏联突然解体了,15个加盟共和国各自独立,在分家时出于“因地制宜的考虑”,「瓦良格」号由乌克兰获得。但由于乌克兰经济状况不佳,无力继续建造,工程于1992年1月停工,自此,「瓦良格」号航母搁置在码头上任凭风吹日晒,1995年,乌克兰决定将「瓦良格」号的命运交给黑海造船厂处置。
而早在1993年,我们中国政府就盯上了废置在码头上的「瓦良格」号!但是不能就这么明目张胆的去说:那个啥,我们想买你们一艘航母回去研究研究。苏联解体后,中国自然成为美国最大的假想敌,世界各国也在防着这个每战必胜,在朝鲜和越南战场连美国王牌军也照样打趴下的国家,怎么可能轻易把航母卖给你!
怎么办呢?你不卖我就不买了吗?开玩笑!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多年前刘邦是这么干的,这次我们还是这么干!
你怕我买回来作为军事使用,那么我就打消你的顾虑嘛,我买过来一艘小点的,不作为军事使用你不就放心啦?为了打消国际社会的顾虑,第一艘买回来试水的航母叫做「明斯克」号,是中信集团从韩国大宇集团买下的,而韩国大宇集团是从俄罗斯海军那里买下的。
1998年,在明斯克引进的初期,国际国内也都议论纷纷,有很多人怀疑中国借此机会改造航母,但一年过去,明斯克号一直静静地躺在深圳的海湾,真的只是一个海上主题公园而已。渐渐地,国际怀疑人士都打消了顾虑,或者是淡忘了此事。
于是,中国人确信,这个暗度陈仓计划将获得成功,一年后,1999年,「瓦良格」号走入了中国人的历史。
加下来是购买航母的故事,根据西陆网徐增平买航母的故事:辽宁舰为什么是16号?,我们基本可以还原故事的原貌:
准备好去买了,我们要派什么人去买这艘航母呢?最终去购买这个航母的人叫做徐增平,看到这个人的履历,不得不佩服我军的部署,此人当时的身份是香港商人,45岁时来到香港经商,曾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投资2.1亿港元买下有“港版凡尔赛宫”之称的深水湾37号山顶豪宅而享誉一时。
平淡无奇?45岁以前,此人的身份是:广州军区军人!
为了买航母,徐增平可说是耗尽心血,他从1996年6月开始做准备到1999年购买成功,前后花了3年时间。
1998年1月底,此事到了关键阶段,徐增平带齐所有证明文件和两名助手飞往乌克兰,他还带上了多年经商的杀手锏:50多瓶62度的二锅头!正是这50瓶二锅头,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乌克兰,徐增平用二锅头和乌克兰政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凭着每顿饭喝2到3公斤二锅头的革命感情,乌克兰政府和船厂答应以2000万美元连船和40吨重的图纸一起卖给他,注意,和40吨重的图纸!图纸!图!纸!
其实中国人早就算准,这是一笔双方互惠互利的买卖,但是其余的西方国家显然不这么想,他们对中乌双方都施加压力,中国人终于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无犯罪证明,噢,不是,是妥善的理由:我们真的只是想拿回去,搞个娱乐设施做噱头,不信你看一年前的「明斯克」号,不就是这样的主题公园嘛!
看到这里,一根筋的外国人心想“他说的好有道理,我竟然无言以对”,大概也万万没想到中国人能下这么打一盘棋,于是算是勉强接受了,但是这样一年内连续两次引进废弃航母总归是让人觉得背后一定有问题,于是,西方列强对乌克兰进行试压,最终,在巨大的政治、外交压力下,乌克兰对瓦良格号船体致命部位进行了连续爆破,而修复这些受损部位所需成本远远大于直接建造新船。
尽管后来在瓦良格号的现场拍卖中,来自美日韩澳四个国家的公司一肚子坏水的不断加价,但是,这种时候就不要跟你中国爸爸比钱多了,最终澳门公司成功竞价,购得了「瓦良格」号。
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为了让国际上对这艘航母放心,中国人声称这艘船的发动机报废了,于是放着好好的发动机不用,这艘巨大的航母只能被其他船只在海面上拖着前进。
竞购完成后,此事的第一大功臣徐增平事后这样说:
当时讲要把(航母)建成最大的海上赌场酒店,不做军事用途,即使航母于2012年正式服役于中国海军,也不代表违约,因为凭我个人能力,根本没能力去把它变成军事用途。合同没有说不能转让,后来把它搞成军事用途的人不是我。面对这轻描淡写的声明,我只能默默奉献出我的膝盖!
你以为这就是结束了吗?这才是刚刚开始,随后发生的事,才是这个故事的高潮:如何将瓦良格号从黑海运回中国。
九曲十八弯的归途
为了避免麻烦,此时的瓦良格号被重新涂漆,改成了「圣文」号,这声称报废的大船被几艘拖船拖着,在黑海里航行,要完成返程这一任务,难度相当于勇闯伟大航路,但是事实证明:中国遍地都是能成为海贼王的男人!
在这关键的时候,除了问题,引用自铁血网铁血网:中国为瓦格良号航母付出沉重代价,我们来看一下到底都遇到了哪些问题。
不料,当该船驶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准备通过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时,“在第三国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拦阻,强行命令「瓦良格」号退回黑海。
随后在8月,“瓦良格”号又试图通过海峡,再次遭到土政府的拦阻。「瓦良格」号被阻挡在黑海中,漂荡了很长时间后,又返回原海港……
说起来,土耳其的阻挠也算有点道理,博斯普鲁斯海峡最狭窄的地方不足600米宽,海峡两岸遍布名胜古迹,土耳其政府担心这个没有动力的庞然大物一旦与岸上的建筑发生碰撞将造成重大损失。
可实际上,博斯普鲁斯海峡并非没有大型军舰通过,“瓦良格”号的姊妹舰前苏联的“库兹涅佐夫”号就曾经两次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土耳其方面以“船体过大、影响博斯普鲁斯海峡其他船只正常航行”等为理由,拒绝“瓦良格”通过。西方媒体也借机纷纷大肆炒作“中国航母威胁论”,中国与土耳其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谈判……
明眼人很清楚真实背景:土耳其受到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治压力,为尽快加入欧盟,土耳其必须拿出实际行动来,以满足欧盟提出的各种要求。事情就这样拖着,中国方面想各种办法斡旋。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又一个中国人毅然站了出来,他叫姚匡乙,时任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姚匡乙受中国政府指示开始与土耳其方面斡旋,中国展开了与土耳其旷日持久的谈判,前后耗时一年多,在中方发现土耳其政府有所松动时立即趁虚而入,中土两国通过高层互访为「瓦良格」号谈判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氛围。
直到2001年8月25日,经过九个多月的斡旋,架不住中国的一片真情,土耳其国家安全委员会作出决议,同意让“瓦良格”号通过其海峡。
你以为土耳其良心发现?
土耳其方面提出了20条附加条件,第一个要求关于拖轮的技术方案,在极短的时间里中国人就备妥了。至于第二项,10亿贝利的保证金,中国人虽然有些犹豫,不过还是那句话:这种时候,不要跟你中国爸爸提钱!
到了11月份以后,姚匡乙每天还是给海事署打电话,问什么时候放行。
2001年9月,中国政府派出一个由交通部官员和航运专家组成的代表团访问土耳其,就「瓦良格」号通过海峡问题进行具体磋商,并作出了全面的安全承诺,并交足了10亿贝利!10亿贝利!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那句古话“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真谛了,即便是航母这样可怕的人间兵器,在10亿贝利的诱惑下,土耳其人终于还是松口了,2001年10月30号上午,姚大使突然接到土耳其有关部门的电话,通知他第二天允许「瓦良格」号通过海峡。为了安全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中国租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大马力的拖船希腊籍的「尼柯莱·契克」号。
「瓦良格」号通过海峡的过程历经十几个小时,而之前的外交斡旋长达近两年的时间。经过爱琴海后,瓦良格号从地中海穿越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再向东环绕过整个非洲大陆。
2001年12月11日,「瓦良格」号驶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继而穿越整个印度洋。
2002年2月5日,「瓦良格」号驶入马六甲海峡,随后进入中国的南海。
敢叫日月换新天
而后就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瓦良格」号并没有老实地停在南海等待变成澳门大赌场,而是直接穿越了东海黄海,最终停靠在渤海之滨的大连港口中。
我们可以想象当时国际观察家们惊愕的嘴脸:不是说好要做彼此的天使吗?
但是,这是咱们中国自己的地盘,再也不用听任外人摆布了。从这一天开始,中国人自己的航母开始发出了光亮,经过627个昼夜,2002年3月4日注定是个低调而不平凡的日子。
这一天,「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终点:中国大连港口!
紧接着,又一次出乎外界所料,也没军事化,而是把锈迹斑驳的「瓦良格」号航母形单影只地停泊在大连港51区码头,一晃便是三年。
这回外界是真看不懂了:干哈啊,你到底要干哈!
在后续的建造过程。
这三年间,「瓦良格」号仿佛无人问津,也疏于管理。任何游客都可以轻易接近它并合影留恋。见此情景,之前那些心惊胆战的国际观察家们又似乎略微松了一口气。
然而,2005年4月26日的早晨,「瓦良格」在大批拖轮的护航下,被缓缓地拖进了大连造船厂的干船坞,整个过程约3个小时。大连港轮驳公司的六艘大马力拖轮全部出动,大连港航道全部封锁,大连造船厂也加强了保卫措施。
2005年8月初,「瓦良格」以中国海军标准的“海军灰”新鲜涂装出现在30万吨船坞泊船码头。此后,又是3年多的沉寂。
外界这次真疯了,你们到底要干嘛,给个痛快的!
再然后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已经知道了,中国海军开始对其建造改进,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号正式更名「辽宁号」,交付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