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云,北魏敦煌人,著名僧人,撰有巜魏国以西十一国事》、《宋云家记》。
敦煌作为西域进入中原的门户,最先受到佛教的影响而成为我国早期的佛教中心之一。
北魏初年,敦煌已经布满了佛教寺院。宋云从小受到佛教的影响,崇慕佛法。宋云成人后,当听说北魏都城洛阳佛事兴盛,寺院林立,高僧云集,便不辞辛苦游学洛阳,在洛阳城北闻义里定居,后又归依佛门,专心修行。
北魏孝明帝神龟元年(518),皇帝的母亲胡太后笃信佛教,为了表示对佛祖的虔诚,巩固自己的地位,选派洛阳崇立寺的高僧宋云和惠生到天竺(印度)取经。宋云、惠生一行从洛阳出发,西行四十天到达赤岭(今青海省东北日月山),又越赤岭西行23天,到达吐谷浑国(今青海省都兰一带);又沿今青海柴达木盆地北缘继续西行,越阿尔金山到达鄯善国(今新疆若羌地区),过且末(今新疆且末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县),经塔什库尔干,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进入阿富汗伐济纳巴德;经西南越兴都库什山进入天竺(今印度),遍游佛迹,于北魏正光三年(522)三月回国。宋云和惠生前后历时5年,过雪山、涉流沙,克服千难万险,足迹踏遍西域诸国,从天竺带回佛经170部,均为“大乘妙典”。据《北史·西域传》记载:“熙平中,明帝遣滕伏子统宋云、沙门法力等使西域。访求佛经,时有沙门惠生者亦与俱行,正光中还”。由此可知,宋云是北魏明帝时的僧统,即管理僧侣的官员。

宋云还将取经沿途所见所闻和各国风土人情,写入《宋云家纪》。虽然此书已经失传,但北魏秘书监杨炫之所著《洛阳伽蓝记》中,还保存了这次西行的记载。这对了解当时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民俗、文化情况是极有价值的资料,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份宝贵遗产。
宋云比唐代高僧玄奘到天竺取经早127年。
二0二三年六月二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