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蜀华
我的手机里有许多群,“高中同学群”、“巨鹿知青群”“麻麻姐妹群”“抖音狂魔群”等五花八门的微信群,但是近几年,这些群与我渐行渐远,不是她们抛弃了我,是我的爱好转变了方向,是我这个“半瓶醋的文化人”与她们聊的内容越来越格格不入。
随着晚年的开始,我由原来的爱凑伙,转向了爱僻静,由爱拍抖音,转向了爱写作。既然爱好转向了写作,就离不开那密密麻麻的文字,既然前半生没有从事过与文字相关的工作,那就买来最基础的高中语文先学起来,哇!太神奇了,两年的读课文、背古诗、写读后感,虽然学的不透彻,但实实在在有了变化,再动笔时,思维有了不曾有的活跃,这种体会,让我越来越喜欢上了读书写作。
在张清亮老师的帮助下,我有幸进入到《燕赵文学》交流群,这个群仿佛使我进入一个新世界,就像疫情期间的网上课堂一样。每天我除了阅读群里推送的各类体裁的文章,更爱看老师们的精彩点评,每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视觉点评文章的精华,使我能跟随老师的指引,快速的理解文章的主题精神,慢慢也试着写出自己的感受,过了一段,竟有的留言也被选为精品,呈现在作品的尾部,不经意看到后,有股意想不到的喜悦。
我的朋友圈大部分是一群与我学历不差上下的朋友,我的作品也会发到群里分享,还真有几个愿意看的,她们总是不好意思的跟我说,“彭姐俺不会写,但是俺喜欢看,你给俺说说怎么写(点评)呗”。也有我的同学,中肯的跟我交流读后感,仿佛一下子找到了知音。有个麻友在群里说,“彭姐,好长时间没看到你的作品,又写啥了,发出来看看啊”。从这些朴素的语言中,我品到了她们也有阅读的意愿,也愿意提升一下眼界,就把《燕赵文学》里的好文章分享给她们,文字的魅力不亚于看风景的快乐,她们说“咱们也来个说走就走的一日游吧”“华阳湖离咱们这么近一定去一趟”。是啊,这帮妹妹们感受到正能量的意义,虽然我不再跟她们打麻将拍抖音了,但是她们聚会时,仍然热情相约,并诚恳的说,“你不来不成宴,你来了才能使气氛活跃起来,大家才能尽兴”。这或许就是“腹中有书气自华”的魅力吧。也有一些纯粹麻将群,她们与我同龄,聚一起聊的全是“做庄、放炮、杠开花”等术语,时常还为一些小事论来论去,她们墨守陈规,不愿接受新事物,麻将是她们的唯一乐趣,这样的群,等同灵魂提前进入了枯萎区,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干脆退群屏蔽、避而远之。
前一段我写了《迟到的感悟》一文,内容是:
“好风景不如好心情,快乐;
好家俱不如好家风,世代受益;
钱多不如快乐多,健康无忧;
高学历不如高格局,成就大事;
高档车不如高品行,朋友多帮忙的人多;
穿名牌不如好名声,受人尊敬;
当高官不如老百姓,踏实;
漂亮的外表,不如高级的修养,有智慧;
常烧香拜佛,不如常做身边的善事,积德积福;
常索取沾光,不如常奉献,收获最大。”
发到朋友圈,被一个曾经一起办公,后来成为厂长的领导看到,他戏谑的调侃到“呵,会熬鸡汤啦”,我也诙谐的回他“这鸡汤可不是从别处端来的,我可以用大量发生在我身边的事实,论证我说的每一句话。”并把我写的其他文章发给他,他感叹的说,“没想到啊,你变成了一个有雅兴的人”,他又真诚的鼓励我,“往事如烟,记忆犹新,能写出来就更不易,你已经了不起了,站在了90%以上的人群里”。
自从爱上读书后,每天只要有时间,我都在读、写、想、听(躺床上听诵读),时刻记录平凡生活中带给我异样的触动,随时能感受到读书不仅使我获益,也给身边人的带来了力量。父亲生病时,我用阅读陪伴他吃饭,饭量徒增一倍;我住院期间,用杨老师的《说话是一门艺术》开导临床的一对年轻夫妇,他们听后,一改往日说话互怼互怨的对话方式,边听边念叨“看咱姨说的多好”,出院时,他们专门走到我面前说,“姨,俺走啦,你的话我们记住了”;我用学到的沟通知识和自己的经营经验,教给在我家装修的木工师傅,怎样与甲方沟通的技巧,告诉他学会沟通才能挣大钱,而且可以挣得体面、挣得理所当然。他听后感动的连说,“阿姨,太谢谢你了,过去从来没有人教过我这些,你的话比什么都值钱。”并拒收我给他的200元红包;读毕淑敏的《剩女婚姻》,我为一对远在杭州的研究生大龄女孩,成功牵线大龄博士男单身,双方父母千恩万谢的感激我;今年父亲大寿时,我朗读写给父亲的文章,感染了在座的老一辈一中老师,散场后,关泽民老师对我说,“你写的给我复印一份,这是我第二次看到你写的文章了,你们姊妹三个就你有出息”。父亲知道我现在爱读书写作,就让我将作品打印出来,他看着我的一篇篇文章说,“你现在的水平,已超过你高中同学了”,他与母亲戴着老花镜,拿着放大镜在家里看,去小花园看,见了熟悉的人就谝,那种自豪感,那种精神慰籍是任何媒体都不能替代的。
因为读书我成了朋友眼中的“聪明人”,成了同学中的“才女”,因为读书,对我不甚了解的邻居,偶尔看到我的作品后主动加我微信说,“不知道你还是个“文化人”啊,彭妹妹,我真要给你点赞啰”。我解释道:“不是我写的好,是因为我在你们身边,真正写好文章的,你们不认识”。
真诚也罢,奉承也罢,我知道,越读书写作,脱离的群越多,聚餐的机会越少,越会与身边的人若隐若离。我已“六十”过半,读书写作已经不能带给我经济效益,我也不可能由土鸡变成金凤凰,但年龄的老不能代替灵魂的老,就像《国学文化》里说的,“我们不能延长生命的长度,可以把握生命的厚度和宽度”,用知识充盈头脑能替代稀疏的鬓发,用读书丰富肉体能弥补缩减的身高,我愿意在这条看不见物质的晚班车上,优雅的看书、写字、养花、健身,调出属于自己的那杯香槟。现在我的作品还很稚嫩,还写不出富有哲理的文章,可能后半生都写不出群里老师的水平,但是只要我持之以恒,一定会有一天让人们对我这个“半瓶醋”刮目相看的。
(2023.6.19)
【作者简介】彭朝英,网名英姿,学名彭蜀华,高中肆业,邢台织染厂退休职工,喜欢阅读、音乐、花花草草,爱好旅游。偶尔写点小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