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归入西汉版图,后不久置敦煌县。汉元鼎六年(前111)分酒泉置敦煌郡,为河西四郡之一。为防匈奴侵扰,汉在该郡驻军,并徙民实边,以敦煌县为郡治。魏晋因之。四、五世纪时该地相继为后凉、西凉和北凉的领地,其间西凉曾在此建都21年。北魏时名瓜州。北周又改为鸣沙县,以其南有鸣沙山而得名。隋大业年间复改为敦煌县。唐武德二年(619)又置瓜州,3年后改称沙州。唐中叶后属吐蕃。851年吐蕃内乱,唐收复沙州,但政权归当地割据者执掌。至十一世纪中叶其地又入西夏。元至元十七年(1280)为沙州路治。明代永乐初年置沙州卫,在敦煌驻军。
敦煌沙州城,又名敦煌古城,位于敦煌市西1公里处。沙州城呈长方形,东西宽718米,南北长1312米。城内外现今全为耕地,唯有西北角留有城墩,城墩残高16米,下部为夯土板筑,上部用厚土坯做成。据记载,此为汉武帝时设置的敦煌郡所在地。后历代统治者继续用之。清朝前期古城遭洪水,在东面另筑新城,即今敦煌市。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敦煌县。1987年撤县设市。
明代诗人郑居贞巜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隔河又是河西地,过得敦煌是酒泉。”一诗中提到了敦煌的地理位置。
二0二三年六月二十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