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又逢端午节,遥祭中华先贤屈原!纵身一跃,所荡起的涟漪将波及中华民族数千年……
一个人与一个节日,一种民俗关系如此之紧密,中国历史上唯此一人!屈原,一位让世代中华儿女年年记起的先祖,一个让历代文人仕子朝诵夜吟的巨擘,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中的一个厚重的标题。
愿历史不再重演……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悲剧常常一再上演。历史悲剧中的主角爱国贤良,总是历经多重磨难,命运多舛,而后东山再起,获之重生,这是相对幸运的,还有不幸的是通过某一个运动让冒着生命危险直言无果,还屡遭奸佞打击陷害最后含冤致死……
随着历史的演进变革,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如何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怎样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历史不再重演。对广大青少年学习了解和掌握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能只把纪念作为人员穿梭流动旅游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为目的节日。
历数古今中华先贤,列在前几位的,当有屈原。更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第一个真正具有忠肝义胆、满腹才情,敢于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的爱国主义战士。
屈原: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的诗魂、国魂、民族魂。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籍贯湖北秭归,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卒于公元前278年。年轻时的屈原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伴随左右,深得器重,参与和执掌楚国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起草宪令,修正法度,展示了高超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这一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时期,确立了他事业的高度。
屈原人生的另一个高度是他的文学成就。他创作的《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耸立起中国文学风光雄奇的巅峰。《离骚》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政治抒情诗;《天问》以奇特的诘问形式、异常神奇丰富的想象力,一连向上苍提出170多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既敬天尊神法道,又借天问道、借古喻今,叩问现实,质疑巫术的盛行,充满科学求索精神;在祭歌基础上提炼而成的《九歌》,结构精巧,斑斓绚丽,美轮美奂,塑造了或优美妖娆或庄重典雅的云中君、湘君、湘夫人诸神形象,成为传世经典之作。《离骚》之后没有《离骚》,《天问》之后《天问》不再,《九歌》之后难寻《九歌》,屈原之后的中国文化人都聚集在这座高山之下,刨挖文学的泉眼和思想的深井。
屈原伟大的悲剧英雄,忠烈屈子,千年一叹!一声赞叹,一声悲叹。屈原纵身一跃,将自己定格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悲剧英雄。端午节,是遥祭爱国情怀、以身殉国的屈原。是极其悲壮的节日,故而此节不说快乐二字的原故。 (互祝健康吉祥平安)
楚国社会千疮百孔时弊丛生,政权昏暗腐朽摇摇欲坠,政治生态险恶,官场上毫无清明正气可言,使屈原有生不逢时之感。他的真知灼见被君王视如草芥弃如敝屣,他的才干遭到无能之辈的嫉妒,“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楚怀王授权屈原负责起草国家宪令,屈原草稿未定,而“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上官大夫便向楚怀王进谗诬告屈原,使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是魑魅魍魉们的“羡慕嫉妒恨”祸害了一代忠臣贤良。
屈原以身自洁、以死明志的精神可赞可叹,但一己之净并不能换得天下之洁。他的投江,无疑是投向黑暗、腐朽、窒息、昏聩君主专制和污秽官场的一枚人体炸弹,有惊世骇俗的一声轰鸣,但也只是一响而已,终究无益于国内政治矛盾的缓和与消弭,无济于民生的改善和楚国命运的起死回生,更无力撬动古代封建专制统治的沉重铁板。他以自戕的方式,给一个国家的式微画上了一个富有预兆式的句号,所荡起的涟漪波及中华民族巳有两千多年。
历史的演进变革,如何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如何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
今日之中国,是具有9800多万党员,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领导拥有14亿人口,经济总量世界第的二世界大国。国家欣欣向荣,国泰民安,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国家不断走向富强,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从严治党指明了方向,是管党治党重要方针政策的基本遵循,也是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重要发力点。踏上新的赶考之路,要继续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部署稳步前行并取得实效。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论,不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于党的建设的理论要求,更体现了对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共产党人如何成为“真正革命的党”的进一步探索和发展。
我泱泱华夏,巍巍中华,具有5000年光辉历史、光荣传统、文化、文明。中华民族乃世界上最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海纳百川,恢宏大度,气势磅礴,非小江小河,非庸俗猥琐。更是要广纳诤言,不惧诤言,不怕流言,不屑谗言。
自有人类以来,逐渐演变形成并有了社会和国家。对任何社会和国家,对任何人,对任何事的看法和态度及评价,都必须本着科学实际,理性客观。任何事物都有利就有弊,关键是正确区分是否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坚持唯物主义,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事物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从而把握好度,使之适中,不偏不倚,过犹不及。
广纳忠言逆耳的诤谏之言!无论任何个人,还是集体;无论任何组织,还是国家,都愿意听好听入耳的话。赞美和颂扬,容易入脑入心。相反,尽管是诚恳的忠言逆耳的诤谏之言,都不太愿意接受。这是人类不分肤色和种族,共有的通病。但也不是一概而论,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会为所共同倡导的正义取向而改变。好听不好听的都得听!是必须的,哪怕是迫不得已……随着社会进步,以及社社会和文化的多元,广泛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发出的不同的声音,势在必行,大势所趋。
赞扬本是好事,是一种正面的鼓励。但也容易使人飘飘然,趾高气扬,忘乎所以。指责,抱怨,反对,甚至污蔑和攻击,虽然不是好事,更不被人接受,却能使人愤怒反击,使人警醒深思。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任何事物都要辩证的看待。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福祸互为因果,互相转化。有时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变成好事。关键在于如何正确的看待和正确的处理。
如果赞美之声,歌功颂德之泛滥,只能赞扬,不能批评,不能实事求是,不正确对待,就有违背我党批评与自我批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对党和国家实在是不利,危害极大。那样会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官员腐败等。
如果只听一种声音,对于事物本质和真相缺乏了解,就不能对客观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那样是很危险的。无论是对于个人、组织、乃至国家,都是极其有危害的。“如果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温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如果温和的批评也不被允许,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如果沉默也不再允许,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如果只允许一种声音存在,那么,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一个开放的社会是多元的,歌功颂德不可少,但绝不能缺少批评。只有两者互补相得益彰,才能构成一个完美的社会。我们既要看到国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更要看到国家还存在的问题,存在的各种需要补齐的短板,需要更进一步完善的各种惠民的政策,让人民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而绝不是对民不实惠,只是官员向上邀功,好大喜功的形式主义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无用的陪衬工程(闲着无人走的立交桥下穿隧道……),为了利益官商勾结,工程招投标暗箱操作腐败行为所导致的豆腐渣工程等等。
党的干部要能听得进尖锐批评,要允许人民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自由思想和发言,要鼓励健康、宽容的讨论氛围,鼓励解放思想、观念创新,防止扣帽子、打棍子文革的历史重演。我们要本着科学客观,实事求是地接受人民群众的意见监督和批评。
今日之中国,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人民生活逐步富裕,国家逐渐富强。但我们还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尤其是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的差距和短板需要补齐。承认差距,知不足才能前进,奋力追赶。要自信,不要自满,绝不能看到成就就捧,吹上天,亢奋到极点至头晕,姓什名谁,忘了还是叫中国,以为是超美第一了;遇到问题和困难就踩,就一无是处,消极抱怨,萎靡不振,糟糕的一塌糊涂……
既要肯定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以增强自信,又绝不浮夸到妄自尊大,忽视差距,忽略还存的困难和现实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知耻而后勇,知不足而后进”。只有知不足,才能真正为强大中国努力拼搏,为实现中华复兴而努力奋斗。为国昌盛,为民福祉,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敢于诤谏,针砭时弊,此乃人民之兴,国家之兴,是忧国忧民之举。国家应倡导兴之,绝不能排挤抵制废之。翻开中国的辉煌的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有谏臣,所谓谏臣,就是直言规劝谏诤之臣,一般都是忠君报国,刚正不阿之士。如唐朝之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明朝之杨继盛、袁可立、春秋之介子推等。当然还有纵身一跃,敢于以身殉国的屈原。中国是包容并蓄的国家,是开放的国家。中华民族更注重文化文明多元,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奉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等传统的优秀文化文明,是当今中国显著之标志。
屈原虽与远去,爱国主义精神永存。我们纪念屈原,就是要崇尚爱国主义。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自5000多年以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与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爱国主义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内在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动力。习强调,要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强大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