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挚爱手足情
作者:苏安民
朗诵:阿红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逝者已逝,生者哀伤。“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对妹妹的怀念和挚爱之情溢于言表,淋漓尽致。仅读几句,便会被真情所感动,既使铁石心肠也会泪湿满襟!
这是清代袁枚的散文《祭妹文》中的一段话。短短几句,情意笃深,令人动容。

《祭妹文》是文学史上哀祭散文的珍品。作者袁枚以细腻的笔触抒发了对妹妹袁机的哀悼之情,字字珠玑,句句血泪,彻人肺腑,痛人肝肠。
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亲情的诗文比比皆是,而写哀祭散文的篇章亦是繁多,但被后人传诵的却很少。《祭妹文》是与众不同的一篇祭文,突破常规模式,着重写日常生活,朴素自然,不事雕琢,却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前人将其与韩愈《祭十二郎文》和欧阳修的《泷冈阡表》,同称为我国祭文中的“鼎足而立”三大名篇,可见影响力之大。

《祭妹文》构思精巧,别具匠心。从袁机墓地入笔,到交代病根祸源;从野外同捉蟋蟀,到书斋共读《诗经》;从胞妹送哥眼泪流,到把盏喜迎兄长归;从离家出嫁,到中道归返;从侍奉母亲以示其德,到关爱长兄以显其情;从袁机之死,到后事料理,层层推进,波起浪涌,叙事历历,句句见心。在回忆童年与妹妹共度的难忘时光时,相伴读书,“差肩而坐”,温馨之情充分显现,同捉蟋蟀,同葬蟋蟀,天真善良现于眼前。但当年兄妹同葬蟋蟀,今日却孤兄独葬亡妹,物换星移,今非昨是,岂不让人潸然泪下?当年妹送兄远行,今日兄送妹归于尘矣,岂不痛哉!往日琐事,如影历历,“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随后,记妹妹返还母家的种种情形;服侍母亲,办置文墨,照料病中兄长;而后再记袁机病入膏肓,忍死待兄归,死不瞑目。末节,回到祭奠的墓地。写这些生活情节,信手拈来,侃侃而谈,清灵隽妙;哀悼亲人的遽然长逝时,又珍珠妙语,悲怆天地,挚情意切,感人肺腑。他在叙事中寄托哀痛,行文中饱含深情,叙事历历可见,抒情句句见心。同时,还穿插些许景物描绘,从而使痛惜、哀伤、悔恨、无可奈何之情有机的揉合在一起,文情并茂,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祭妹文》从兄妹的亲密关系着眼,选取自己所见、所闻、所梦之事,对妹妹袁机的一生做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表现出了深厚的兄妹手足之情,渗透着浓浓的哀悼、思念及悔恨的真实情感。
读此文,被兄妹的亲情感动着,被兄妹的生死离别伤感着,内心涌动着情感的波涛,同情、悲悯、惋惜撞击着心扉,同时,也在深思着造成这样的悲剧原因。

袁机,容貌出众,“最是风华质,还兼窈窕姿”,“端丽为女兄弟冠”,是袁家姐妹中长得最漂亮端庄的。又“幼好读书”,富有才华。这位贤淑的才女,由于受封建礼教毒害太深,所以导致了这场催人泪下的婚姻悲剧。她从“淑女”到“贤妇”,结果却差一点成了被卖掉的“弃妇”,并因此饱受苦难,英年早逝。这是与她自幼深受封建礼教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袁枚作为她的兄长,也看出了这一点。他在《祭妹文》中说:“呜呼!使汝不识读书,或未必艰贞若是!”这种无可奈何的叹息,正是一种既沉痛又委婉的控诉。
袁机死后,袁枚为其编印了《素文女子遗稿》。过八年,又成《祭妹文》千古名篇。有兄如此,袁机九泉有知,亦当瞑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