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可·波罗(1254一1324),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代表作品是《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见闻录》)。
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主要港口,威尼斯省省会。世界独特的水上城市,由118个弹丸小岛组成。全城有2300条水巷、400座石拱桥、400多座水上宫殿,故有水都之称。
水之为物,最富诗情画意。“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有一份水,已经平添了不少春色,何况千百条水纵横交错?更兼莎士比亚巜威尼斯商人》脍炙人口,地以文传,威尼斯声名远扬。
威尼斯之得名,缘于这样一个故事:公元451年,罗马威尼蒂省的一批难民为躲避匈奴铁骑入侵,来到今威尼斯的滨海岛屿居住。他们以拉丁文Venetia命名该地,威尼斯一名即由此演变而来,原意为“最宁静的处所”。
威尼斯11至13世纪拥有欧洲当时最强大的海军,垄断了欧洲与东方的贸易。欧亚富商、银行家、珠宝商、造船主云集,城市财富大大膨胀,城区居民快速增加,是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富有城市。尼科洛·波罗(马可·波罗之父),马菲奥·波罗(马可·波罗之叔)都是威尼斯举足轻重的商人。
1271年11月,马可·波罗随同尼科洛·波罗(其父〉、马菲奥·波罗(其叔)从地中海东岸出发,穿过叙利亚和两河流域,横越伊朗全境,北上到阿姆河上游,经中亚沙漠地带,翻过帕米尔高原,再迤逦东行,经过罗布泊,于1274年到达玉门关,参观汉长城遗址、河仓城遗址、玉门关遗址、汉代烽隧后进入敦煌古城,品尝了敦煌手抓羊肉、泡儿油糕等风味小吃。还抽出时间参观了敦煌莫高窟,欣赏了彩塑、壁画,体验了佛像雕塑制作过程,了解历史沿革、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等情况。后过酒泉、武威前往宁夏一带。
1275年到达上都(今内蒙古多伦),以后又搬至京城大都,得到忽必烈的器重和信任,先后仕元十七年。除了在京城大都视师外,他还经常奉大汗之命巡视各省或出使外国。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及北京等地,还出使过越南、缅甸等国。他每到一地,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风俗、地理、人情。后因波斯汗阿鲁浑(即伊儿汗)遣使向元室求婚,马可·波罗奉命送公主阔阔真到波斯成婚,1292年,经由海上,历时两年多,到达波斯,完成了使命。1295年,返抵威尼斯。1298年,在威尼斯与热那亚战争中被俘。在狱中口述东方见闻,由同狱者鲁斯蒂谦笔录成书,即《马可·波罗游记》。在游记中,他盛赞了中国的繁盛昌明,发达的工商业,繁荣热闹的市集,华美廉价的丝绸锦缎,宏伟壮观的都城,完善方便的驿道交通,普遍流通的纸币等等。书中的内容,使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无限神往。

《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马可·波罗途经地中海、欧亚大陆和游历中国的长篇游记。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游历中国及亚洲各国的意大利旅行家,他依据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讲述了令西方世界震惊的一个“美丽神话”。这部游记有“世界一大奇书”之称,是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东方的第一部著作,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
《马可·波罗游记》是世界学术名著之一,是历史和地理的重要典籍,它在世界史、中西交通史等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本书沟通了东西文化的交流,向欧洲介绍了东方辽阔的土地、众多的国家和富庶的中国,引起了欧洲人民对东方的向往,给十三、十四世纪欧洲的知识界、工商界、航海界带来了新的知识。《马可·波罗游记》的流传,对十五世纪末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位于威尼斯市中心里阿托岛上的圣马可广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广场之一,也是威尼斯的象征。广场不远有座三层小楼,这是第一个向欧洲介绍中国文明的旅行家马可·波罗的故居。因为马可·波罗的原因,威尼斯人对中国抱有特殊的感情,不仅同苏州结成友好城市,威尼斯大学中还设有中文系,并特聘中国学者授课,为该市乃至意大利培养出一批批中国专家。

马可·波罗在中西文化沟通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中国人民的友谊将代代相传。
希望更多的“一带一路”国家沿着马可·波罗东游的足迹前行,为推进中西文化交流、加快经济发展共同努力。
马可·波罗游览敦煌名胜古迹载入游记,将进一步提高敦煌的知名度、美誉度,吸引更多的西方人了解敦煌、向往敦煌、到达敦煌。
二0二三年六月十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