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齐鲁行走进大刀记故乡02
心领红色文学 感悟百年光辉
宋兆平
2023年6月10日,黄河北平原乡村田野,季节收割麦香飘飘。由《都市头条·济南头条》主编宋俊忠领队,组织近二十名作家及文学爱好者走入宁津县时集镇郭皋村。人民作家郭澄清之子郭洪志热情迎接并给大家介绍了老父亲生前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故事。
郭澄清(1929-1989),山东文坛短篇小说创作领军人物,山东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原名郭成清。山东宁津人。中共党员。中学毕业。历任小学教师,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宁津日报》总编辑兼广播站站长,山东省文化局创作办公室主任,山东省文化厅党组成员,中国作家协会山东分会副主席。1955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大刀记》《龙潭记》《决斗》《历史悲壮的回声》,短篇小说集《社迷》《公社的人们》《小八将》,中短篇小说集《麦苗返青》等。
一、初心使命出大家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刀记》是郭澄清创作,以评书形式在全国20多家省级电台连播,连环画发行3000多万册,小说发行400万套经三次出版重印,并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话剧、情景剧等。抗战胜利30周年《大刀记》唯一一部献礼长篇小说,并分别入选了 “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丛书、“百年百部红旗谱”丛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初版本影印文库》。在中国特定阶段历史、政治、经济和党的建设中,《大刀记》再现浓缩,而且对“文学精神”和“文学尊严”做了真实诠释,让三代人的亿万读者承享了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的洗礼。
二、经典作品根扎长
黄河北广袤的平原土地,孕育了郭澄清创作灵感,尤其是自己的家乡宁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麦田收割情景的文学作品,与江南水乡,柔柔水草形成鲜明对比。作家具有乡村背景,乡土不仅仅是其一生挥之不去割舍不了的情愫,更是其文学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乡村故园始终蔓延于创作过程,津滋于作品之内,外显为特殊的气韵与品格。或许,正是得于对乡村沃野丰富芜杂记忆的采撷,文学作品才被注入纷纭生长的活力与生机。
三、乡村振兴显辉煌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以郭澄清红色文化名人效应打造本地域乡村红色教育和旅游工作,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网络自媒体;创立《大刀纪》新地标文化和交通专线;宣传和文旅职能部门要走出去请进来,用“《大刀记》精神”创造性开展工作,让“《大刀记》精神”在乡村振兴事业中再立新功、再显辉煌!
中共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说“…一个有志于人民文化事业的人,应当矢志不移地走同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像郭澄清那样,满怀激情地投入人民生活的洪流中,反映我们伟大的时代,歌颂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文企合作热线热线:
13325115197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