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昶旅行游记系列之六
——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遗容
作者:永昶 诵读:枫韵
在天安门广场拍照留念结束,团队集合去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遗容。
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遗容的队伍分东西两列,早早在纪念堂广场排起长龙。8点整,队伍开始慢慢移动。经过安检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2根方形花岗岩石柱,挚托着熠熠生辉的金黄琉璃重檐屋顶。南北正面镶嵌着毛主席亲自选定的接班人,华国锋主席亲笔书写的 :“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鎏金大字,镶嵌在一方汉白玉匾额上。整个纪念堂雄伟挺拔,庄严肃穆。纪念堂南北大门口陈列着四组雕塑。

走进纪念堂,感觉内心沉重,心跳加速,只看到大厅正中安放着亲切慈祥的毛主席的汉白玉坐像,老人家的表情栩栩如生。随着人流缓缓移动,进入瞻仰厅,一眼看到毛主席他老人家静静地安卧在大厅中央,洁白的水晶棺如果是圆球形状,没有棱角的话,我们一定会认为那是主席为中华儿女日夜操劳,疲劳过度睡着了。
那么多人从领袖身旁慢慢走过,沉默无声,整个大厅静得连掉根针都能听见,唯恐把他老人家吵醒。一面鲜艳的党旗覆盖在他老人家三分之二的身躯上。我注视着那张红润慈祥的面庞和花白的大背头,神情立即凝重起来,胸口好似有一团棉花堵塞着,感觉空气稀薄导致呼吸困难,出现气短胸闷的感觉。第一次亲眼目睹伟人遗容,我多么想再仔细地多看一会儿啊,只可惜我被如潮的人流簇拥着向前移动,没有一点停顿的自由权,自然没有任何特权满足自己的奢望,就在我恋恋不舍地回头观望时,已经到了出口处。

走出纪念堂下台阶时,我前面有位女士,用纸巾擦拭着眼泪,一位和她年龄相仿的男士后退一步,挽住女士的胳膊,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好像他在安慰她。看女士年龄也不大,好像是位90后。我想:这代人纯粹没有接触过伟人那个时代,而她为什么又对伟人这么深情落泪地怀念呢?上了年纪的人生活在伟人时代,虽然经历了缺吃少穿的艰苦生活,但他们理解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的,然而,他们经历了那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时代。那个时代贫富差距不大,没有黄赌毒,没有唯利是图,贪污腐化没有市场,公平正义,政治清明占据了主流。这位女青年,如此深情地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她定是一位了解历史,胸怀坦荡,客观看待历史的有识之士,因此她才能真正了解毛主席的伟大,才会克制不住对伟人的深情怀念而落泪。是啊,伟人有雄才大略,高瞻远瞩,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思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平时生活之中的点滴,看后也让人感慨。

1966年6月,毛主席第二次回韶山冲滴水洞,在此密居11天,期间,长沙人民政府为主席派特级厨师石荫祥做饭。据石荫祥回忆:毛主席用餐从不铺张浪费,每餐四菜一汤:一个荤菜,一个半素半荤,两个素菜,一个清淡汤。毛主席从来不因为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舵手而盛气凌人,奢侈享受,饮食中没有一样高档菜,更不备山珍海味。这则消息保密了30年,1996年6月公开后,让我们更多人感慨万端!

在此期间,有天下午一点,石荫祥为毛主席的第一餐做了一盘青辣椒炒鲜菌。菜端上桌后,石师傅才发现菌里藏有一只小白虫。这在封建社会,他是会掉脑袋的。当他准备端出去倒了重做时,毛主席笑着连忙制止说:“没关系, 不干不净, 吃了没病。菌子里有小虫子, 说明这菌子里没毒, 吃了不会死人, 不要换。”看了这样的消息,真让人感动。毛主席身旁发生这样的小事不计其数,一国领袖竟这样豁达开朗,平易近人,生活俭朴,事事都彰显出他的伟大,怎能不让人钦佩、肃然起敬呢?

在主席逝世40多年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更了解毛主席,前来瞻仰他遗容的人动情垂泪者比比皆是。听说前阶段有位老爷爷进纪念堂,看到毛主席遗容竟然放声痛哭,是家人搀扶着他出纪念堂的,这些感人之事只是冰山一角。近年来,瞻仰伟大领袖毛主席遗容的人流如潮,凡是各地去北京的人,都无一例外地前往纪念堂瞻仰,特别是80和90后人群一再增多,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毛主席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伟大思想、永不逊色的精神,指导着我们稳步前进;他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2023年5月23日 星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