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从半空里放下来
河北 陈增印
五月下旬,河南南部连续阴雨,部分小麦倒伏,发霉,生芽。种过庄稼的人都知道,小麦的生长周期长,投入大,对于农民来说,基本没什么赚头。前几年有个帖子,列出了种植小麦的收支状况:
1亩地收入880斤×1.02元=897元
支出:犁地120元;播种:25元;种子:50元;底肥:110元;头水:78元;除草剂:30元;追肥:105元;打药:45元;二水:63元;收割:70元;用油:200元。共支出:896元。
897-896=1元
发帖的人欣慰地说:还好,没赔。
请人干活,人工、时间、心血,哪一个不是钱?农民种地,这些统统白搭。帖子上说的收支项目和价钱,不同地域不同年份或有不同。比如有人说河南的小麦今年一斤才八毛多,而他们家的小麦,浇了4水,亩产不到700斤。土质、环境、气候、品种,毕竟不一样嘛。
不赚,甚至赔钱,种小麦有啥意义呢?意义大了去了。以河南为例。河南是我国粮食大省,小麦产量占到了全国的1/4。也就是说每4个馒头就有一个河南生产出来的。如果河南不种麦子,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多大的影响,可想而知。其他的地方,咱就不说了。
也就是说,广大农民,在不赚钱的情况下,辛辛苦苦,装满了国人的饭碗,避免了被人卡脖子的风险。可是,小麦倒伏,发霉,生芽,泡在水里无法收割,这种损失,可不是个体的农民所能承受得了的。在小视频里,不少农民心痛得掉泪。
于是,善良的人们纷纷支招:
*为什么不能给它支个大棚挡雨?
*可以雇人啊,,一亩地雇10个人给800,管顿饭半天就割好了。
*以前没有收割机的时候是怎么收割的?
以发视频的一家为例。他家种了15亩小麦,给这些麦子支棚,那得多大的工程?多长的时间?多大的代价?假如原本1亩地支出896元,如果雇人,再赔800,(896+800)×15=25440元,辛辛苦苦多半年,赔进去两万多,这就是你给的高招?
阴雨连绵,小麦眼看就不能要了,大家讨论怎么用最快的速度把麦子抢回来,你让人家用最原始的方式一把一把地割,确定不是开玩笑?农民遭灾,固然让人心痛,社会上居然有这么多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更加让人担忧。
人们推测,这些“高人”,大概率是些孩子们。因为中老年人从艰苦的年代过来,身负家庭重担,精打细算过日子,一般不会脱离实际,太过离谱。有人提出城市农村的区别。区别是有的,但不是根本。根本在于,年轻的孩子们对于生活实务的不留心,不关心。不要以为农村的孩子就懂这些,除了极端贫困的地方,多数孩子也都在拼作业、看综艺、玩游戏。说起主播明星,可能头头是道;谈到四季农时、投入产出、柴米油盐,恐怕没有多少孩子感兴趣。
我在担心这样一个问题:这些孩子长大了,自然会进入社会,有所分工。有人决策,有人执行。假如说,在网上提议农民搭棚、雇人、手割的人,万一成了决策者,把类似的“提议”变成了“指令”,治下的人会不会欲哭无泪?
有人说,孩子大了,自然就懂事了。可是生活中,有多少人因为孩子大了,没有长成自己期望的样子,而后悔不迭?
我也十分希望自己只是杞人忧天,可是谁敢保证,上述“假如”不会“变现”?
看起来是孩子的毛病,实际上是家长的问题。仅仅关心孩子的吃喝玩乐、报班辅导、刷题做卷,舍不得他们接触各种“俗务”,生怕他们沾染了烟火气;培养出来的,只能是一些夸夸其谈的“赵括”、“何不食肉糜”的“惠帝”。
能不能把孩子们从半空里放下来,让他们脚踏实地,懂点儿“柴米价”?
【作者简介】陈增印,笔名曾殷,河北邢台人,1982年大学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喜欢读书、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