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伟大水利工程都江堰
作者:苏安民
朗诵:黎明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这是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游览都江堰后留下的墨宝。小时候上学时在课本里就知道了都江堰,而且知道那是一项很伟大的水利工程,向往已久,却从未到现场去过。
今年五一小长假和几位朋友自驾车去四川旅游,到成都后我们首选了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成都市城西,距离成都五十余公里。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公元前250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20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都江堰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的伟大奇迹,也是世界水利工程的璀璨明珠。
我们从景区的北门进入,站在高高的玉垒山上,远眺那滚滚奔流的岷江,碧绿而湍急,浩浩荡荡,波澜壮阔。
岷江发源于四川省北部的岷山,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它从成都平原的西侧向南流去,水流量巨大且流速湍急。在古代,每当夏季山洪暴发时,江水就会由灌县流入成都平原,引发洪灾。洪水退去后,沙石千里,致使成都平原遭受旱涝灾害的困扰。

早在先秦,成都平原的农业就已初具规模。秦国取得巴蜀之地后,秦昭王为了发展农业经济,命人在此兴修水利。当时的蜀郡太守李冰,结合过往经验,在岷江两岸实地考察,开凿了走马河和柏条河,并设置鱼嘴、宝瓶口,建造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至此,岷江之水驯服地灌溉着成都平原,岷江之水就像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天府之国的大门,令巴蜀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随着时代的变迁,地质条件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后人也为都江堰不断地做出改良和完善。历朝历代都有专员负责都江堰的维护工作。唐代设飞沙堰防止水患和清沙,三大主体工程就此完善,协调运行,有机配合。现代又修建了工业用水渠。这些有效的管理,使得都江堰水利工程得以沿用至今。

都江堰水利工程整体由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组成的渠首部分和遍及四川7市40区县的灌渠组成。渠首占地面积约200余亩,集水面积23037平方公里,年均引水量100亿立方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属中亚带热温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但气候分明。夏季气温平均24度,冬季气温平均约1度。年降水量可达1200毫米。都江堰渠首枢纽包含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主体结构。鱼嘴因状如鱼嘴而得名,作为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守候在岷江江心,把汹涌的岷江一分为二,外江排洪,内江灌溉。飞沙堰是分水堤坝中的泄洪道,洪水期不仅能帮助排水,还能有效减少泥沙淤积。宝瓶口因形似瓶口而得名,能在水旱季节自动调节进水的内江进水口。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科技还很落后,又无大型工程机械设备。人们充分利用水流的科学原理和勤劳的双手修建了这样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是水利工程的一座不朽丰碑,被后代人所敬仰。

因为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以往岷江自由泛滥的状况,奠定了当地经济发展的基础。人们享受到了都江堰带来的福祉,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当地百姓对李冰父子的恩情没齿难忘,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到六月二十六,是纪念李冰父子的庙会节日。届时,二王庙香火鼎盛,不仅有祭祀大会,还有川剧、歌舞表演。万人朝拜,盛况不改。

都江堰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水利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没有伤及自然环境,人、地、水三者高度统一,是古代至今硕果仅存的伟大生态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恩泽千秋的惠民工程。
参观完都江堰水利工程,心灵被伟大的工程震撼着,更被李冰父子的功绩感动着。都江堰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力量。两千多年来,为人类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堪称世界奇迹。
路过二王庙,人头攒动,香火缭绕,人们虔诚地拜谒着李冰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