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在前方,路在脚下
————访蛋画达人李想女士

弘扬传统文化,发掘“匠心”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国家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这些财富要得到传承,发展,离不开带头人的不断努力。
今天我们有幸约到了在蛋画行业有突出成绩的达人——李想女士。

小匠:欢迎李姐,欢迎您在百忙之中接受专访。李姐,蛋画是个很新鲜的事物,能简单介绍下吗?

李想:蛋画又俗称画蛋,源于我国古老的蛋俗文化,早在隋唐时期就有记载。是绘制在禽类蛋外壳上的一种民间工艺品。
平阳蛋画在70年代有着他辉煌业绩。以国画的手法在蛋壳上描绘设色,精巧美观,易于收藏。2009年平阳蛋画正式入选温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市级非遗保项目。
制作蛋画的工艺:蛋壳可以是鸡蛋,鸭蛋,鹅蛋,鸵鸟蛋之类的。首先把蛋壳表面清洗干净,在底下挫一个小洞口,用气压的方式把里面的蛋液取出再清洗干净再消毒易于保存。晾干按上底座。这样就可以开始绘画了。

小匠:蛋壳上画画,这个难度可不小啊!李姐,您又画画这方面的基础吗?是什么原因让您接触到了蛋画呢?

李想;我本身没有画画基础,就是在上学期间喜欢在课本,作业本上画。看看课本上那些人啊景啊就想描下来。家里条件差,上到了初中毕业就没再上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集市上看到了带有画的鸡蛋壳,我们土话说是彩蛋。当时觉着挺好玩,鸡蛋到处有,我能不能也这样干呢。于是就萌生了学画这样的念头。找了几家店,他们说不收学生。

几年后,我又一次看到了有店招学生学习蛋画。就豪不犹豫报名了,当时家人说这个没啥前途,一个姑娘家的学这个有啥用?我是东拼西凑的学费,为此还差点和家人闹翻了。
初一开始学觉着挺新鲜,感觉一下子来到一个新奇世界,渐渐的不仅知道蛋画是非遗文化,还知道蛋画有很多新体验。所以就越来越沉迷了。

小匠:蛋画新体验,这可有点意思,李姐,具体的说说。
李想:蛋画,主要体现在画,蛋壳只是画的载体。除了蛋壳外,鹅卵石,扇面,甚至是好看的贝壳都能作画。可大可小,因具体的材料不同。最理想的是石膏。
石膏可以手工制作成不同形状,然后等其自然风干后(也可通过加热)形状固定后就可作画了。

小匠:看到李姐直播间里琳琅满目,很难想像,这些都是用最普通的蛋壳,石膏做成的。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啊。听说李姐还专门开了一个店。能说说吗?
李想:小店是我学成后独立了,要自己面对,比如说招生,精品专卖等。小店是通过和小孩子互动,提升小孩子对这些方面的兴趣,若是有心在这方面发展的就可以招生了。
小店除了招生外也会应约定制客户所要求的事物。适当收费。一些制作比较好看的扇面,鹅卵蛋彩蛋,石膏像,小人书等这些都是可以出售的。有赏玩价值。
目前来说小店刚开没多久,生意一般,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好的

小匠:听了李姐一席话真的体会到了什么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李姐多年的努力终于换来美好的开局,接下来相信李姐的小店会越来越好。李姐对于技艺这方面有什么想要对大家说的吗?
李想:学蛋画也是比较辛苦的一件事,特别是费眼睛,因为蛋小所以画的特别细致。起初我也是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学习。特别的累,现在我已经辞了工作一心想把蛋画做好,如何想发扬传承。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原来我画好一个作品差不多要一天功夫,现在两个多小时就可以了,我觉着还不太理想,再争取一下,有点进步吧!
小匠:哇塞,由原来的一天到现在的两个多小时,虽说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可是李姐付出了常人意想不到努力,因为蛋画李姐牺牲了太多太多,据说李姐目前单身,你之前有没有因为学习蛋画有过感情挫折的经历

李想:一言难尽,当初学习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是疯子,我心里刀扎般难受,为了蛋画一切都扛过来了。其实这样也挺好啊!没了家的牵拌,干自己想干的事儿再苦再难也觉着值得。
小匠:李姐真的是太伟大了,常人眼里的疯子,对于传承艺人而言却是非常宝贵的。这是一种百折不挠,初心不改的匠心精神,这才是我们传统文化值得学习发扬的精神。李姐,对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展望和建议吗?

李想:目前来说主要是想让更多人了解,政府方面目前正在发展古街古镇,若是今后旅游的人多了就会好点。希望能通过宣传让更多人了解蛋画,喜欢蛋画。
小匠:李姐,您的建议我们会及时回馈,感谢李姐百忙之中的支持。期待以后李姐的小店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李想:谢谢,谢谢匠工坊的关注和厚爱。也希望有更好的人喜爱非遗文化,把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朋友们,“匠心”是传承艺人数十年为一日的默默坚守,是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无穷的智慧,让原本快要消失的非遗文化重见天日。这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脊梁。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给他们创造更广阔的舞台。
最后也忠心祝愿:全天下的匠人身体安康,合家幸福。
李想女士简历:
李想,本名李小茹,七零后浙江温州平阳县人。蛋画达人,个体创业者。2018年拜市级蛋画非遗传承人叶立辉老先生为师学习。天赋加努力,成绩突出。作品曾在水头东门村文化礼堂参加非遗文化展会展出。2019年她的作品在温州百工坊展出。深受好评。2023年荣幸加入365匠非遗文化团。
李想女士热心教导,组织小学生举行多次活动,注重教导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