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端午话春蚕
作者:居荣奇
朗诵:聽琴

粉色全无饥色加,
岂知人世有荣华。
年年道我蚕辛苦,
底事浑身着苎麻。
每年的春末夏初,适逢端午时节,又到了乡村农户养春蚕的季节。一大早,我就到大队蚕种场领了两张纸的小蚕苗,小心翼翼地把蚕儿裹在小棉筐里领回家,用火盆将蚕房加温。
养蚕,刚开始需要细心呵护蚕宝宝,既不能受热,又不能着凉,要保持室内恒温。那时候没有供暖设施,蚕架下需要带火炕加温。有时电力照明时而断续,一旦断电,即刻点上煤油灯照明,让蚕儿们吃桑叶。最关健的是夜里还得让家猫陪护,以防鼠耗偷食小蚕。据说,蚕儿像是害羞的闺阁小姐,其蚕房一般不让外人进出!

随着小蚕儿一天天长大,我就变得忙碌起来。清晨,一声天籁之声划过天空,随着几声布谷鸟的叫声,天边已泛红色,起床后洗溂完毕。兜里揣着几只糯米烧饼,拿起扁担及桑袋,踏着晶莹的露珠,迎着日出的朝霞。一边吃着,一边赶路,不久便来到了桑田。当挑着一担桑叶往回赶之时,春蚕们已经“翘首盼望”了。
如果养到有小指大的时候,就得分“家”饲养。首先将分开后的蚕儿分大小等级,置于蚕架上,再用石灰清毒蚕粪清理后的蚕房。那蚕架上的蚕儿们唦唦地悠闲吃着桑叶,我却在一旁观看。它们时而吃着桑叶,时而沉睡而眠,时而醒来后又打闹嘻戏!当吃完一茬又喂二茬时,它们上下翻滚,互相排挤争着吃。我则对它们说:“宝贝们别抢,都有份”一一蚕儿们似懂非懂,一会儿都吃饱睡着了……。那洁白的蚕身,像一排排睡梦中的白玉姑娘,羞掩于翠绿的青纱帐中。

当蚕儿到了大量蚕食的时候,桑田的胡桑,壮叶刚采完,新叶还未能采食。为了让蚕儿不能断顿,就必须到桑树上采野桑叶!我爬到了树上,只见枝叶茂盛,树上紫红色的野桑枣熟透了,很诱人口馋。据史料记载:桑枣具有补血益气,补肝益肾,美容养颜之功效。而桑叶淖水晒干后,捣碎与枸杞、玉米须等泡茶,可以降低血压;与红枣及蜂蜜泡茶,也可以降血糖。另外桑枣晒干后,泡酒饮用,更能使头发变得乌黑美观。
于是我干脆坐在树丫上,一边吃枣,一边采桑。刚吃了几粒,只听见树下有两个小姑娘,一个劲他朝树上喊:“我要吃枣,我要吃枣”!我只好将摘下的桑枣,用绳子系好袋子放到树下,她们拿起枣儿嘻笑着,一溜烟跑远了。不一会儿,装满几袋桑叶后,满载而归。

到了端午节这天,孩子们手腕上都扣上红白相间的“珀束”和小咛铛,身上涂上端午粉,姑娘们胸前带上洁白栀子花一一门口放一把蒲叶。据说是我们高邮人的民俗,用来避邪,祈求平安!早晨,我们吃着枣馅或肉馅裹的粽子,和着金油油的鸭蛋,粘着白糖,尽情地享受着美味的端午早餐。而在一旁的蚕儿们,似乎也闻到了粽香,都纷纷想“跳下蚕架”来一同享受!开心之余,我连忙将蚕儿从地下捧上蚕架。
一个月以后,蚕儿们都已养成壮蚕了。看到它们一个一个地在吐丝,有的已成茧蛹,有的正待出茧,最终它们都吐出全身的丝带,成为又圆又大的蚕茧。乘着鲜茧,连忙送至蚕茧收购站出售,卖了个好价钱。经过加工,成了人们的衣饰之品!真可谓:“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的一生极其短暂。但它的奉献精神,从古到今,多少文人墨客都为它赞美呤唱!但他们更是赞叹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的奉献精神!
吞声不为已,汝身不为佗。蚕丝为衣裳,汝丝为网罗……
2023年5月28日于高邮万和城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