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个技术活
文/吴远龙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那,总有犯错或干不成干不好事甚至干砸事的时候。当下属犯错之后,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以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促进其成长,这是团队建设中必须用的手段。但是,批评人有道道,要适时适度,并因人而异。方法有很多:暴风骤雨法、严父慈母法、三明治法…,不一而足。无论用什么样的批评方法,都需注意:
第一 ,控制时间,切忌如怨妇诉苦。人在激动的时候,对时间的感觉比正常情况下要慢三倍。所以,批评要控制时间长度,适可而止,不要滔滔不绝,没完没了。颠来倒去怨妇式的数落,不得要领,既会让下属不耐烦,不知道你到底想说啥,又会暴露你思路不清.逻辑不严.婆婆妈妈.犹柔寡断的性格和能力缺陷,很容易让下属看不起。
第二,就事论事,不翻芝麻陈帐。一般来说,应当就下属当下犯的错进行说理性批评,并一起帮其分析原因,探讨改进措施。切忌借机将其曾经犯的所有的小错误.陈年旧事全摆出来凉晒一翻,更不能一黑百黑抹杀一切,否则,下属会觉得你借机故意整他,由此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同时,要允许下属作必要的解释,在沟通中消除一些不必要的误会,以免员工打肚皮官司甚至记恨。
第三,控制范围,别棒打一片。如当着一众下属的面批评某人,对象要聚焦,不要打击面太广,否则容易造成群体意志消沉;更不要拿一个人的成绩去批评另外一个人的错误,这会人为制造矛盾。
第四,以事说理,不辱人格。批评时,切忌无限上纲上线,少些个人主观情感色彩,更不能戴有色眼镜看人,对下属造成人格上的伤害。切记,你伤害一名下属的人格,也许会“蝴蝶效应”伤害一批下属,下属因心寒而离心离德,而你则可能落个众叛亲离下埸。
第五,因人而异,各人各方。每个人性格各异,有人直性子冲天炮,有人马大哈乐天派,有人闷葫芦不善表达,有人心眼小特敏感,还有人很内向特自卑,有的人语气再重怎么骂都依然嘻皮笑脸,有的人一批评就委屈甚至感到绝望,故,当看人点菜,因人施方,尤其在批评内向自卑的人时,千万注意场合和用语分寸,这类人可能更适用于互动式的表扬式批评。
第六,注意时机,控制火候。人那,是情绪的动物,情绪当头极易偏急,作出一些非理性的言语表达和行为举止,是故,古人告诫“盛喜不诺,盛怒不决”。批评人时千万注意情绪把控,不仅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别让情绪成为脱缰的野马,而且要关注对方的情绪,如若双方都处于不良情绪亢奋状态或“引爆点”,此时的批评活动往往是针尖对麦芒的急烈对抗,事与愿违,后果严重极了。
总之,批评下属是必要的,但一定要记住,批评人,是为了带队伍,而不是要伤害队伍、伤害人。讲真,批评是个技术活。
我关注问题,但绝不放过并更愿意欣赏美
文/吴远龙
在过往三年的全民抗疫中,与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神经高度紧张地关注着疫情的局势,天天百分百地祈祷着疫情早点过去,让一切安好如初,回归正常。
因为关注,所以比平时多了些对舆情的聚焦和背后的思考,在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担当、各种可歌可泣的全民抗疫事迹、平平凡凡普通人的各种参与所感动的同时,心里又不免有所警觉中的担忧:一些人有意无意对问题的过度夸张和过度消费,那些为了搏眼球、攒粉丝,而作的非常煽情的悲情日记,及个别人拿着放大镜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地对社会的扒裤子,好像这个社会千疮百孔沒救了似的,然后呢,煞有介事地搬出甚至制造一些所谓西方社会如何如何好的比较式案例,其潜台词是什么?你懂得!是,这种疫情的出现,谁都不愿意,各种情绪的渲泄在所难免,非常理解,而且,我也同样苦苦地深沉地在思考着这埸疫情背后折射出来的各种问题及其破解之道,并强烈地期待着我们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交了学费付出惨痛代价后,吸取经验教训,能多长些记性,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积极主动地回应民众关切,多想些问题应对的有效管用办法,努力让各方面能尽快完善起来,社会能更加理性成熟,治理更加科学有序。
但是,又深切地以为,如果只把目光盯住问题,并因为问题的存在,而漠视社会和人性美好的一面,甚至以问题否定一切,那又是非常不值取的,而且是可怕的。所以,我关注问题,但同时,绝不放过并更愿意欣赏美好!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
关注问题,是我的习惯。这几十年,我所做的上百个课题、写的几百篇论文和时评文章,有对经验的总结和美好的赞美,但绝大多数都是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析及其问道。因为,我知道,问题是时代的最强音,矛盾的运动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前行成长的。在某种程度上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一如医生看病,只有先弄清楚这是什么病,病在哪里,为什么得病,才有可能对症下药。于人如此,于一个社会同样如此。故,我非常真心地以为,自信基础上的理性反思,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成熟的重要标志,漠视问题并试图捂盖子隐瞒问题和回避问题,是对公众智商的公众挑战!
问题可怕吗?可怕!因为,既是问题,肯定是不美好的,有碍于社会发展,不符合人们愿望的,多一个问题,就多一枚地雷,就可能多一份伤害。所以,问题必须正视,并穷尽一切办法解决。尽管我们的体制还不够完善,我们的社会问题还不少,我们的治理离现代化还有不小的距离。但一方面,中国社会这么大,情况如此之复杂,有问题真的再正常不过;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客观地承认这些年中国社会向上向好的各种变化。要看到,一个社会的成长是个历史渐进的过程,有的问题解决需要足够耐心。看问题要整体看、长远看、向好看。问题导向不是一味地埋怨,不能变成无理智地骂街,更不可抹杀进步否定一切。为什么找问题,怎么找问题,这本身就是最大的问题……
我关注问题,但我绝不放弃美好,并努力地睁大眼睛欣赏一切的美好。因为,这世界并不缺少美好,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因为,人作为情绪的动物,是需要美好的东西经常正向暗示的,如果只痛苦地纠结于问题而不可自拔,人的心理阴暗面积会病毒式扩大,严重到一定程度就会神经病,个人如此,社会也如此。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既如此,当我们理性地正视问题的同时,为何不更多地去欣赏那些珍贵的美好呢?打开西面的窗,也许阴云密布,而打开东面的窗,可能春光明睸,记得,千万别开错了窗户!
让有限生命拥有无限质感
文/吴远龙
世界上并无让人长生不老的神药,谁也无法抗拒肌体的老去,直至生命机器的熄火。但是,你也许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却可以努力地拉伸生命的高度.深度和厚度,让有限生命拥有无限质感。
对于大叔这等退休老人来说,讲真,再讲目标啊追求啊什么的,自然会让人笑掉大牙。但是,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模式的一次切换,同样应当努力让生命富有质感。生命的质感是多种变量的化学反应:
第一位的变量是心态。阳光的心态是送给自己最好的礼物,而不良情绪是毒药,故,人那,要管控好自己的情绪,生活再难,也要给自己笑的理由,让微笑成为生命的标配。笑一笑十年少,尽管夸张,但微笑千真万确具有养身功能,当你发自内心地“杜乡微笑”时,可以带动脸部52个表情肌同时锻炼,微笑100次,相当游泳三千米的锻炼效果。
其次是学习。人,事实上一辈子都在成长,学习不仅是成长的阶梯,也是生命质感的通道。一个好读书.善思考的人,脑袋在运动中保养,一般不会老年痴呆。读书是学习的主要方式,读书可以养智,让人变得聪明,知书则达理,达理者少纠结,纠结一少,生活自然从容不迫。读书可以养心,心安则体安,体安则寿。读书可以养颜,一如三毛所说“书读着读着,容颜自然改变”,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哥拼得不是颜值,而是气质,你的气质会为你圈粉,被人认同乃至欣赏是一种精神激素,本质上说,人人都是“戴高乐”,拥有了“乐”的加持,自然心情大悦身体好。读书可以养身,徜徉在知识的河流中,如同与无数朋友对话交流,有人说话者不孤独,而老年人最怕孤独。
再次是运动。生命在于运动,适合自己的适量运动,有效促进肌体新陈代谢,运动使人健康,健康则寿。故,退休者千万别把自己太当老人,只知道窝在家里,而应走出家门去运动,体验运动之乐.运动之美.运动之韵。若能加入团队式的运动,则效果更好,人天然的是群居性动物,渴望归属于某个组织,在组织中感受埸景与仪式.竞争与合作,激活健康因子。
又次是做些自己喜欢的事。退休事实上是生物钟的一次重置,退休后衰老突然加速的人多了去,原因多样,最可怕的是无所事事.百无聊赖,不知道如何打发寂寞的时光。故,你可以让自己轻松下来,但不能让自己突然硬着落处于“休业”状态。干些自己喜欢的.能干且可自由把控的事,不仅可以让生活充实,而且能给自己一个价值认同,有效防止生命状态“急刹车”失重导致的各种后遗症。
最后是旅游。人们来到城市,本是为了生活更美好。然而,现代钢筋水泥城市之喧嚣,城市之拥塞,城市之陌生,实实在在的充塞压抑。职场打拼你累成狗,讲真,也许很难自主安排旅游。退出职场舞台,你怎么说是相对的“自由身”,那么,去吧,远足去,走进自然,踩着泥巴,在诗和远方中达成人生的洗涤。旅游不仅让人领略美好.放下身心.轻松愉悦,而且让人见多识广,见多识广则看得开.放得下,每一次旅游都在为生命质感充值。
除上述之外,拥有追求.保持童心.充满好奇.行善助人等等,都是有效的养身之道,它们都可以为生命质感加分……三年的全民抗疫中,与绝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神经高度紧张地关注着疫情的局势,天天百分百地祈祷着疫情早点过去,让一切安好如初,回归正常。
因为关注,所以比平时多了些对舆情的聚焦和背后的思考,在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责任担当、各种可歌可泣的全民抗疫事迹、平平凡凡普通人的各种参与所感动的同时,心里又不免有所警觉中的担忧:一些人有意无意对问题的过度夸张和过度消费,那些为了搏眼球、攒粉丝,而作的非常煽情的悲情日记,及个别人拿着放大镜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地对社会的扒裤子,好像这个社会千疮百孔沒救了似的,然后呢,煞有介事地搬出甚至制造一些所谓西方社会如何如何好的比较式案例,其潜台词是什么?你懂得!是,这种疫情的出现,谁都不愿意,各种情绪的渲泄在所难免,非常理解,而且,我也同样苦苦地深沉地在思考着这埸疫情背后折射出来的各种问题及其破解之道,并强烈地期待着我们能吃一堑长一智,在交了学费付出惨痛代价后,吸取经验教训,能多长些记性,坚持问题导向,更加积极主动地回应民众关切,多想些问题应对的有效管用办法,努力让各方面能尽快完善起来,社会能更加理性成熟,治理更加科学有序。
但是,又深切地以为,如果只把目光盯住问题,并因为问题的存在,而漠视社会和人性美好的一面,甚至以问题否定一切,那又是非常不值取的,而且是可怕的。所以,我关注问题,但同时,绝不放过并更愿意欣赏美好!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