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危山,位于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因“三峰耸峙,如危欲堕,故云三危”。危峰东峙为“敦煌八景”之首,因其豪放雄健的气势、变幻莫测的黄昏山色、幽静浓郁的圣境氛围、美丽神奇的传说故事,使当地香客和中外游人络绎不绝,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古人曾赋诗赞曰:“坐镇敦煌第一山,谁移泰岳到阳关”,你实地观看后会觉得恰如其分,名副其实。

从宕泉河岸边向东眺望,三危山峰便跃入眼帘,突起于主峰(1846米)顶端的是王母殿,坐东向西,拔廊砖柱,内有敬台,其背靠一座古朴典雅、风格独特的八卦攒顶三层木楼,蔚为壮观。

沿山脊南望,一座耀眼的牌坊突兀而出,称作南天门,相传为王母下凡和升天之处。穿过南天门是一条直通山腹的羊肠小道,俯瞰幽谷,时而冒出几个玲珑古塔,时而露出一点庙檐刹顶,大有“深山藏古寺”的意境。

三危山腹地有一眼甜水井,名曰观音井,历经百年沧桑,水旺情长,甘甜可口,永不枯竭。据当地香客介绍,此水特别神奇,喝了强身健体,好运常在。凡是走宦途的,喝了之后,副职变正职,正职变更高的副职。到此游览的游客都排队品尝观音水,走时还不忘带几瓶,或留作纪念,或送给他人,或图个吉祥。

观音井旁边有一座幽雅静谧的观音庙,每年前来朝拜的香客、游客川流不息。这里相对远离尘世,悠然自得,自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从观音井向东再行走五公里处便是老君堂,为供奉太上老君而建,修建在两山相峙的山腰间,坐东向西,青砖作基,立木为架,飞檐翘角,雕梁花窟,显得古色古香,相传此处为太上老君与西天佛祖会谈之处。这里地势险峻,环境优雅,是修道练功的好地方。大殿上挂着“紫气东来”匾额,大殿正门挂着“三教平心”匾额,门边对联是“混沌初开道在先天之上,乾坤既定人居太极之中”。这些匾额、对联高度概括了老君堂的内涵。老君堂内塑一尊太上老君像,两边有释迦牟尼和孔子塑像,真正体现了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平心”的意境。

当游客看到三危山景区中36、6米的释迦牟尼大佛时,三危圣境就会尽收眼底。
三危山上有三青鸟,诗人笔下赞叹不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情为探看”。
三危山美丽的传说故事,可概括为:“王母下凡曾小住,青鸟陪伴侍左右。相约观音到此处,施法引来甘甜水。紫气东来通南天,引得老君来修炼。招徒讲学兼修道,曾嘱徒儿飞新地”。

三危山不失为“灵岩圣地”,公元366年,也就是前秦建元二年,有个叫乐尊的高僧云游到三危山,突然看到有金光闪闪,如佛光普照在三危山上,便停止了云游,在三危山上开凿佛窟,莫高窟的第一个石窟便随之诞生,从而开创了敦煌璀璨的佛教文化。

山岭深处的老君堂、观音庙、南天门和莫高窟的九层楼都在一条轴线上,实属神奇。
二0二三年五月二十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