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临沂农民程运付,因为赶大集卖三块钱一碗的拉面,被网红拍摄了视频放网上引爆网络流量。最多一天有十万游客从全国各地拥集到费县程运付家门口,演出、直播、出摊、吃拉面,甚至有不少网红租住到拉面哥这个偏僻的小山村里。同时引起记者采访 、政府重视。近来,山东淄博烧烤火热的游客爆满,一跃成为网络热词。淄博各大旅游景点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逾12万人次,创下了近10年来的客流量最高记录。直言看到这样的网络引爆现象,一没有到临沂费县吃一碗拉面,二不想去淄博吃烧烤,尽管有几个城市也开始蠢蠢欲动做地摊经济效法淄博,更有甚者组织地方机关干部到淄博去考察、学习、研究方案回去实施。而直言只有一个想法“回夏津吃桑葚!”
拉面夏津也有,并不比拉面哥的差;烧烤,夏津也有,并且也香辣全国;在习近平新时代,夏津党政官员也可以为各地客商、游客真诚服务。夏津的桑葚节已经连续举办到了今年第十六届,并且在桑葚节期间举办古桑书画展、古桑摄影展、非遗演出、文创产品展览、电商直播节等一系列文旅活动,线上线下联动打造一场夏津特色的文化盛宴,互动互促将高质量乡村振兴落到实处。
我生长在鲁西北大平原黄河古道的南边,喝着夏津的水、吃着夏津的粮食和瓜果长大。一晃已经离家三十多年,离开生养我的古鄃夏津。工作与事业的缘故写过三十多篇城市赋,最钟情的是《夏津赋》、最难忘的是“夏王酒”、最开饮的是“桑葚茶”、最想吃的是“布袋鸡”、最难忘的是奶奶做的千层饼、最好看的是母亲亲手剪的窗花,那是母亲在煤油灯旁、在电灯下一剪一剪让家家户户娶媳妇贴到门窗上的工艺剪纸。爷爷奶奶走了近三十年了、父亲母亲也走了十多年,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一个离家多年的文人能不“低头思故乡”吗?因为那2600年的黄河古道上埋藏着我的亲情、千年桑树下留下过我四十年前的脚踪、现在的夏津还生活着哥哥姐姐以及父老乡亲!所以,我愿意带着我的亲友、带着我百万粉丝“回夏津吃桑葚!”
我要为家乡赋诗、我要为夏津高歌——
我的家乡是夏津,我为家乡唱新歌!带着我的亲友带着我的情、带着我的读者带着我的粉丝,不去都市京沪广,带着朋友回家乡。
我的家乡是夏津,我为家乡把歌唱!带着我的亲友带着我的情、带着我的读者带着我的粉丝,可吃拉面可烧烤,带着我的亲友吃桑葚!
八万亩的黄河古道八万里情,八万里的游子回家喝杯桑果酒;五十万父老乡亲五十万次怀旧,五十万双真情的手举起欢迎的酒!
( 作者:直言,CCTV廉政中国评论员、全面依法治国网副主编、中国纪检监察周刊主编)
2023年母亲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