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不尽思念绕心头
作者:邴玉君
朗诵:黎明
伴奏:李德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恩情重如山,一生永铭记。母亲节就要到了,我的心中思念远在天堂的老母亲。这思念在心中隐隐作痛,这思念一生一世都挥之不去。
我在心中向远方大声的呼唤,可没有听到老妈的回音;我想再给老妈买件过节的新衣,可我不知道那里去寄快递。
我还想像和从前一样,和老妈盘腿坐在床上,唠唠过去的往事,唠唠我小时候怎样淘气。我还想吃一碗老妈煮的香喷喷的小米粥,可这早已是留在我人生的回忆里。

我还想像从前一样,从外地回来拥抱老妈,仔细看看老妈又添了几根白发,还想看看老妈那慈祥的眼神;我还想参加一回老妈“主持”的家庭会议,听听老妈说的油盐酱醋茶,给我们啥时候添新衣。我还想再听听,老妈抱着她最喜欢的大孙女,小院里传来那隔辈人的欢声笑语;我好想穿一双老妈纳的千层底布鞋,好想再要一张嘎嘎新的五角钱压岁钱。可这已是不可能的奢望,这永远留在定格的人生记忆里,永远烙在心里。这奢望只能在依稀的梦里,梦里。
我最喜欢的男高音歌唱家闫维文在歌中唱到,“不管你多富有,不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都离不开咱的妈”。是呀,不管你啥时候回家,第一句话肯定会问,我妈呢。母亲伟大,母爱更伟大。母爱的胸怀像草原,母爱包容着人生的酸甜苦辣,母爱是人间天下第一情。

华夏上下五千年,炎黄子孙都把黄河、长江称为母亲河,为啥没叫父亲河那。记得1998年,我去甘肃开会,在黄河岸边,有一座雕塑,一个母亲和一个少年,雕塑上有四个大字一一黄河母亲。我有一个朋友叫常春,是有名的周易大师。他和我说,啥是佛,父母就是佛,父母家中坐,何必远烧香。
老百姓有句老话说的好,八十岁也要有个妈,老妈在家就在。天下儿女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祝愿父母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东海也好,南山也好,父母健在时,百善孝为先。等到父母都不在了,想尽孝,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我们知道,父母老了,思维改变了,性格也改变了,变成老小孩了。有时耍耍老小孩的脾气,你千万别在意,你装作没听见,哄哄老小孩开心。其实,人都有老的那天,信不,当你老了,也许还不如他们,不信那,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我的老妈,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没有文化。但是,老妈明事理,处事公道,会平衡家和邻里关系,还经常为邻里当“法官”评理那。老妈从心里把儿媳当姑娘,经常说悄悄话,处的老铁了。老妈经常和我说,人那,三穷三富过到老,无论穷富,都要有志气,好好做人,好好工作,好好待人,多想别人。这几句朴实的话,多么有哲理,我记了一辈子,做了一辈子。我做人成功了,我做事成功了。
1982年,我从一个党办秘书到基层单位任党支部书记兼厂长,老妈别提有多高兴啦。老妈和我说,儿子,你当官了,你要好好干,为工人办好事。我说,老妈我记住了。我在这个厂工作了两年,工人和我无话不谈,我时刻都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快成“八拜之交”啦。

记得小时候,老爸和大哥挣钱养家,老妈是家里的“财政部长”,把家里管理的井井有条,从不错花一分钱,是勤俭持家的好手。那些年,虽然不富裕可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小时候,我天天帮老妈干活,早上生火炉掏炉灰,洗菜,用刷子刷土豆,礼拜天不上学,收拾屋子,从小跟着老妈,养成了爱劳动的好习惯,老妈不声不响,心中可有数了,总偏向我,八月节,把自己的月饼掰一半,偷偷的给我吃,五月节,把自己的一个鸡蛋,偷偷塞到我兜里,让我去学校吃,这看似平常的小事,这母爱,我记了一辈子呀。
老妈是特别爱干净的人,那时候都是公共大厕所,老妈每次去公厕,都穿的板板正正,头上抹点头油。我记得,那时,每年全区卫生大检查,我们家总是得第一,老妈总是得到表扬。

1987年,我在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脱产读书时,老妈得了癌症。老妈特刚强,疼的脑门直冒汗,可从没吭过一声,直到去世。老妈没有给我们留下金钱,财产。但是,老妈给我们留下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做人要有志气,做人要与人为善,做人要懂得感恩,做人要勤俭持家。这就是老妈留下的无价之宝,这就是老妈留下的传世家风。
改革开放四十年,走进新时代,生活富了,鸡鸭鱼肉吃腻了,大家都选粗粮山野菜。一年四季,各种水果应有尽有。现在的生活多好啊,再也不用挑煤劈柴火,再也不用储存秋菜,再也不用为油盐酱醋茶发愁。今天跳广场舞,明天去旅游,回来常聚餐,举杯邀朋友。我心中常常想,要是老妈在多好呀,我一定会领老妈东西南北走一走,看看天安门,逛逛北京城,让老妈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四季总是在轮回, 人生又有谁,能抗拒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那,又有谁能永远健康长寿那。人们常说天道轮回,人生有轮回吗?如果有,我要和老妈有个约定,老妈,来世还做您的儿子,我还要吃老妈烀的一锅土豆和熬的小米粥,我们一言为定啊,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不许失言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