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五四”青年节,寄希望于青年,中国的未来在青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五四青年节源于中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1949年12月,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源泉,“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现代青年要发扬“五四精神”及爱国主义精神。纪念五四青年节,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国家未来在青年,寄希望于现代青年,肩负起建设四个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任。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1957年11月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大礼堂接见在莫斯科学习的近三千名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时的讲话。)“我们确信这一代青年绝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一定能够无愧于伟大的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继承人,一定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不断地取得新的成绩”。最后,他说:“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青年万岁!”(1955年9月20日至28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讲话)寄希望于青年,中国的未来在青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寄希望于青年,希望成为最杰出的青年!“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要加强对青年政治引领,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
鼓励青年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就必须要求树立以老一辈革命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要改变个人命运,必须先树立起改变国家命运的思想,个人命运永远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要坚决支持和大力提倡、鼓励青年学生必须牢固树立起为中华之复兴勤奋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首任总理在青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体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而读书践行,就没有如今之中国!
中国历史上勤工俭学留学生人数四川第一,其中就有邓.小.平,主要留学欧洲。早期留学生!中国历史上勤工俭学法国的学生,1919~1920年间,先后共20批约1600多人到达法国。他们来自全国 18个省, 其中以四川最多378人、 湖南346人、河北147人……法国勤工俭学,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等。刘伯承留学苏联,从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到伏龙芝军事学院,钱学森,邓稼先留学美国、他们都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是我国研制核武器的开拓者,被誉为“两弹元勋”。他们都是早期中国最杰出的青年,他们有的后来成为中国的领袖、元帅、科学家,栋梁之才,为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邓.小.平1926年1月从巴黎转移到柏林,又从柏林、波兰抵达红色之都莫斯科,先后进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斯大林共产主义大学)和孙逸仙大学(即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革命理论和军事。在中国革命实践中,曾经担任过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政治委员兼第八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德才兼备,军政皆优,是一位能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非凡帅才。就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而言,邓.小.平具有早年在法国和苏联奠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起草文件、工作报告、讲话稿等,都是自己动手,一气呵成,且言简意赅,观点鲜明,深得毛泽东的好评。邓.小.平起草给中央的报告,曾多次被毛泽东同志视为有创见而批转给各中央局、各解放区参照执行。就经邦治国而言,从抗日战争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邓.小.平先后主持过太行分局、北方局、晋冀鲁豫中央局、中原局、华东局和西南局的工作,长期担任一个大战略区的主要负责人,独当一面,积累了丰富的多方面的领导工作经验。就带兵打仗而言,邓.小.平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已经统兵一方,任红七军、红八军政治委员。从1938年开始,相继担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和一个大野战军的政治委员,领导过华北抗日战争,与刘伯承一起指挥过上党战役、平汉战役、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大西南等重要的战役。对于邓.小.平的文韬武略,毛泽东同志1951年在同一位民主人士的谈话中作了高度评价:“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除此之外,邓.小.平雷厉风行、办事果断、知难而进、勇挑重担、善于开创新局面的作风,给毛泽东同志留下深刻的很好的印象。就年龄而言,1956年邓.小.平才52岁,在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是比较年轻的一位。在毛泽东同志的鼎力推荐,在中共八大上邓顺利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八大以后,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主持中央书*记处的工作。1975年1月5日,经毛泽东圈阅同意,中共中央发出第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8日至10日召开的十届二中全会上,追认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选举他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13日至17日召开的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选举邓.小.平为国务院副总理。周恩来病重期间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后成为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
历史上早期中国最杰出的青年,他们有的后来成为中国的领袖、元帅将军、科学家,栋梁之才,为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青年人可畏、可期、可盼”
青年人可畏 出处:孔子在《论语·子罕》中提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青年人充满朝气,拥有无限可能,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令人敬畏。孔子认为,后辈年轻人有可能超越前辈,因此值得敬畏。具体表现:青年人在科技、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展现出的创新能力和活力,如青年科学家在科研领域的突破性成果,青年创业者在经济领域的新颖模式等。
青年人可期 党和国家历来重视青年人的成长进步和未来的发展,不论是毛和邓,还是江.胡.习,多次强调青年一代的重要性,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具体表现:青年人在实现国家现代化、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如参与国家重大项目、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等。
青年人可盼 党和国家期望:习希望青年一代能够担当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青年人在各个领域的积极作为,如志愿服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尤其是人工智能A|,展现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不懈追求。
“青年人可畏、可期、可盼”不仅是对青年一代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他们未来发展的殷切期望。
今日之中国,逐渐走向富强,正向中华复兴挺进,广大青年学生们,赶上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代,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去完成时代赋予的新的使命。青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道远,青年奋发有为。青年是奔腾的千军万马、气贯长虹、奔腾不息、波浪滚滚、气势恢宏的后浪,青年是中国未来的希望,奔腾吧后浪。
虚无实有20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