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文 化 浅 说
龚 义(福建福州)
其四,国家个体幸福观。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主要特征是独立的个体,因而国家幸福观属于个体幸福观范畴。国家在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中,主要考虑自身安全和发展来保障本国国民的幸福,可见在国际社会中国家幸福观主要特征是利己排他的。传统的国际社会始终处于“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正如英国思想家霍布斯在《利维坦》一书中提出的,国与国总是处于“充满进攻性”的“自然状态”中,当一个主权国家担心自身的利益与安全受到威胁时,它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来增加自身的安全感,但这反而会减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由此产生传统安全领域中广泛存在的所谓“安全困境”。
其五,全人类幸福观。全人类幸福观其实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群体幸福观,她是相对当前国际社会中少数国家奉行丛林法则、赢者通吃的绝对利己的独大霸权观,而必然出现的共建共赢的博爱幸福观,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福文化上的表达,是具备中华传统文明特质的胸怀“天下大同”美好愿望的全人类幸福观。国家总是由几个或几十个国人精英组成的治国班子来领导的,如果这些精英分子孩童时代接受关于“孝、悌、忠、信、礼、义、廉、恥”八德教育,从小骨子里铭刻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之心,及长进一步追求“修、齐、治、平”的人生格局提升;当他们有机会进入治国班子时,一定以造福天下为己任,始终秉持我将无我的奉献精神。因为中国的治国班子正是由这样的精英分子组成,他们不但在国内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且在国际上,能秉承“天下一家人”的理念,制定出与世界各国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好政策,共建和平、文明、美丽、幸福的世界。
第三部分,中华福文化之基因透视
福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文明中历史最久远、内涵最丰富的文化形态,虽然不能说福文化就等于中华文明,但其基因和中华文明是完全一样的。上文说到,福文化起源于先民祈福活动和所寄托善良品格,这些行为和品格不断集合和发展,到了夏代,人们祈求福祉的核心演变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等五福,实质是期望长寿、财富、健康和道德,前三项是利己的,后一项是利群的。虽然群己之间可能存在矛盾的对立性,但是中华先民找到了矛盾的统一性。后世儒家即以此为基础,阐释了胸怀天下、克己奉公的人生哲学,演绎入世出仕的人生目标。其中特别强调道德修养,就是利群思想和善良人性的融合,认为这是发自本身的致福之本,于是有了“八德”(详见上文)的道德标准和礼仪规范,更以立德、立功、立言作为人生的三大目标。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仁义和中庸的意识形态,十分契合华夏农耕民族克己安分的特质,老百姓向天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习俗,促进了社会稳定和民生安泰,正好迎合封建礼教统治,使得福文化之树能够长盛不衰数千年。农耕民族这种祈福自保的善良品格根本不同于古代草原狂野游牧民族和近代海洋扩张民族的抢掠习惯与蛮横特性。
随着历史发展,福文化已从个人对“五福”追求,逐渐衍生扩大为家庭、宗族、全民族乃至全天下人对吉祥幸福的追求,相应地产生了各级幸福观(上文已述)。伴随福文化历史进程,出现了许多与福祉同义的文字,如祯、祥、礽、禵、祺、祚、禔、禧、祜。康熙皇帝给他众多儿子命名时,多使用了如上带福意蕴的文字,表达了对诸皇子的祝福之情。另外民间还有许多常用的吉祥文字:寿、禄、安、康、健、和、平、绥、靖、裕、泰、等等,这些与福字近义的文字,有不少被用于地名或器物名,长久成为与福有关的标记。这些与福沾边的文字如同春风里的新叶片,闪耀着和谐吉祥的韵律,茂盛了中华福文化之树。
几千年来,祈福成为华夏民族朝野上下芸芸众生热心追求的时尚,历久不衰,衍化成了仪式庄重、礼节繁缛的民俗活动。但凡世人的一切理想、诸多愿景,都可以成为祈福目标,见证了福文化的无限的魅力,吸引着中华民族全体民众参与其中,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就在这造福过程中,中华民族逐渐形成了团结协作、坚韧不拔、勇于担当、善良包容、仁义博爱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基因。
第四部分,福建之福是中华福文化大树最具特色的一枝
首先,纵向看看省会深厚的福文化人文底蕴。农历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上巳节。相传三月三是黄帝诞辰,自上古华夏起,人们总在这一天外出集于水边举行祓禊仪式。祓禊仪式就是古代的除凶祈福活动。从汉代开始,福州人就开始热衷于三月三外出举行流觞饮咏、祓禊祈福活动,地点主要在 桑溪、圣泉、南湖、东禅、冶山、西湖等名胜,蔚然成风,经久不衰。如冶山,又名泉山、将军山,1063年,宋时郡守 元绛 建会稽亭,率众流觞于亭侧,题《流觞亭》诗曰:“春风流水出岩扉,载酒轻舟飏彩旗。把得玉杯还自笑,老翁真个是童儿。”至今冶山尚存“九曲池”上巳古迹。这正是所谓“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的厚重印记。更有近代林则徐写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把人生幸福观升华到一个崭新境界;还有黄花冈革命烈士林觉民写下《与妻书》,抒发了“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浩然正气,展现了舍弃个体小福、力求民族大福的高尚情怀。福州当代诗人黄丽新有感而作《说福》四言诗云:“以身许国,岂福必趋?谋人永福,何惜丧吾?有福之州,维德不孤。谁最知福?觉民则徐。”将二者融为一体,很好地揭示了“福”的真谛,等等,不胜枚举。
其次,横向数数省会福文化几个特色:
1,一个福州话剧种 闽剧。闽剧是现存惟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内涵,是闽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福州方言的活化石,是传递乡音、乡情、乡恋的一个重要媒体,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戏曲声腔流变史和福州福文化发展史的研究中,它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闽剧省属艺术院团兔年春节期间在福州历史文化街区、都市商圈、景区景点等场所,开展60多场优秀剧目展演展播,通过迎新送“福”文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节日文化需求。
2,一种福州话曲艺 评话和伬唱。以福州方言为载体的福州评话和福州伬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非遗文化传承的阵地作用,积极弘扬福州本土优秀传统福文化。《福连福州福多多》曲目根植传统,守正创新,保持福州曲艺的“虾油味”,兼顾大学生追逐时尚的个性特点,融入流行音乐元素,使整个作品动静皆宜、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
3,一条环山步道 福道。福道全称“福州城市森林步道”,寓意“福荫百姓,道法自然”。环线总长约19公里,共有10个入口,串起五大公园。走在福道上低头见波光粼粼的水面,抬头是迂回盘旋的钢骨步道,耳边有水声与虫鸣声交织;夕阳下蜿蜒福道向前依次串起杜鹃谷、樱花园、紫竹林、摩崖壁、兰花溪等;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便返璞归真。夜幕渐临,但见的星光列队如盘卧山头上鳞片闪烁的巨龙,月光下的福道,一步一景都可以入画,随手一拍皆成大片。
4,一艘内河游船 福舟。福州将着力拓展百公里内河乘“福舟”水上游特色资源,开发强大的福文化亲水基因库,计划将光明港与南公园、三宝城、闽江之心等节点通过河湖游船串联形成特色寻福线路,打造打卡热点。已开通的内河游线有:可赏“碧波荡漾 闽韵古风”晋安河景观带的晋安河游线、“看山望水忆乡愁”的白马河—东西河游线、主打“合家欢”自驾游的流花溪游线、以呆萌游船“火出圈”的琴亭湖游线等等。目前,福州已开通的一条条内河游线路以独特的旅游体验赢得人气。
5,一场篆刻展 百福百印展。2022年6月全国“百福百印”福建“福”文化篆刻艺术展在位于福州的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馆开幕,百件“福”字印屏和百方寿山石“福”字印章一同展出。福文化与篆刻艺术同样源远流长,福字最早见于甲骨文,篆刻艺术亦始于殷商之前,二者皆经过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历程。用福建特有的寿山石为印材,以古老的篆刻艺术形式表现内涵丰富的福建“福”文化可谓契合。此次百福百印展览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篆刻作者创作的作品,也因南北地域不同而风格不同,可谓群英荟萃,各呈异彩。
8,一场吟福赛诗会 “福、仁”一唱折枝诗。癸卯春·闽侯县诗词学会“吟福纳祥”诗会,于2023年3月5日,在闽侯县喜街文艺之家举行。闽侯各诗社部分诗友,及长乐、永泰、闽清部分诗友,欢聚一堂,举办“吟福纳祥”折枝诗会,按福州折枝传统现拈要求,林晓会长现场出一“福”字后,各位诗友也出一字,经过抽取得一“仁”字,组成“福、仁”一唱,每人上限三首,限时一个小时完成。完卷后进行连环取,这样每个人都是考生,也都是词宗。最后评出甲等三名,乙等六名,丙等十名。获奖作品选录如下:
(一)黄新程 三比选二:1)福亦有年天并寿,仁非无价日同光。2)仁举肯因家国计,福缘但与子孙谋。(二)陈茅 三比选二:1)仁道无隳犹傥莽,福音不怠正悠然。2)仁慈秉已邪俱黜,福慧修犹恶不容。(三)赵茂官 三比选二:1)福大享能原党德,仁深念每是亲恩。2)福气犹夸双老健,仁风乃敬一官廉。(四)龚义 三比选二:1)福照三山生喜乐,仁施四海促和平。2)福自心生今古乐,仁凭手布地天宽。
9,一项世界非遗 南通方庄方氏福船。方庄村的传统龙舟制造历史,可以追溯到700多年前。如今,龙舟修造传统技艺基础上传承发展的“福船”创新技艺享誉全国。大多年轻人不愿继续从事这古老行当,但仍有像方诗建这样的一批人,选择了坚守与传承,让“龙舟世家”福船技艺的辉煌得以延续。不久前在南京方庄村32名方氏船匠按1︰1比例复建的郑和宝船,顺利通过了最后的捻缝阶段。南通方氏世代传承一项古老的世界非遗造船技艺——水密隔舱技艺,使用传统木工工具,以苎麻、贝壳灰和桐油为原料调成“捻料”,经过造船工匠对位捻缝,最终造出有多个相互独立、密不透水的隔舱建置且榫接牢固的海船。当船遭遇意外,部分舱室破损进水时,其他隔舱还能继续提供浮力,避免船舶立即下沉。南通方庄福船制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方诗建说,在南京建好的这艘“宝船”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仿古木船。2010年,“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0,一条金鱼 闽侯福鱼。 闽侯县是远近闻名的“中国金鱼之乡”,现有金鱼养殖场四十多家,养殖面积达1200多亩,年产各类成品金鱼1200多万尾。例如,在南通春园鲤生态养殖场等地,奶牛花寿、樱花兰寿、熊猫蝶尾等闽侯独有的高颜值金鱼都“名花有主”。它们被打包装入印着福州金鱼LOGO的专用纸箱,运往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金鱼自古以来就有“金玉满堂”“年年有余”的美好寓意,春节期间,闽侯金鱼正化身“福鱼”游入千家万户。南通十八重溪片区在世界各地拥有200多家金鱼经销商,其中一半以上是新型互联网电商。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何为、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张秋金等国内水产养殖行业的"大咖"也多次应邀参与相关直播活动,为闽侯福鱼代言。县金鱼协会会长张文春说:“创新是闽侯金鱼的特色,…未来可以将这些特色金鱼相互进行杂交,创新出更加有特色的金鱼。”
其三,放眼找找八闽大地上福文化历史脚印 。放眼八闽大地民间,那里有许多与福文化元素密切相关的艺术单元。除了戏曲和诗歌之外,在木雕、石雕、漆艺、瓷雕、泥塑、剪纸、年画、对联乃至书法、国画等领域,福文化的影响几乎如影相随,无处不在。在这方面,尤以明清时代福建民间各类建筑及其内部的装饰形式,所展现的各种祈福题材最为丰富、最具特色,显示了福建福文化历时几百年的繁荣面貌。纵观其艺术表现手法,有象征、借喻、谐音等,所构成的福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多彩、生动有趣。
1,福禄寿神像。古代民间俗语说:“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古人认为福神源于福星,三星殿里供奉的福、禄、寿神像,主宰着人间的幸福、富贵和长寿。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福禄寿三神是古代民间福文化的“形象代表”,深受民间大众的崇拜和喜爱。人们还将之雕刻于门窗、屏风等建筑构件,作为吉祥物与之朝夕相处。福禄寿神像这种民间艺术品至今在福建随处可见。
2,三官赐福图案。各地民间的木雕、石雕或年画、剪纸中,往往可见“天官赐福”的图案。天官冠带齐整,手托吉祥物,笑容可掬。古代民间认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因此各地还常见天官与地官、水官汇合一起的图案,称为“三官赐福”。此类雕刻南安清代蔡氏古民居的屏风柱头等处仍存。
3,五福临门图案。此类图案中间往往刻一个“福”字,或是一只大蝙蝠,四周各刻一只小蝙蝠。蝠与福同音双关,寓意“五福临门”,此为各地民间常见的图案,人们广泛以之祈福。如南安清代蔡氏古民居的“五福临门”石雕等图案,都生动有趣,富有特色。
4,五福拱寿图案。此类图案一般以五只蝙蝠与寿字构图,上下左右四只蝙蝠,加上中间的一只,围绕着寿字或圆形团寿图,寓意“五福拱寿”。泉州及漳州等地古民居的门窗、壁堵等建筑构件中,常见此类装饰图案,如今依然不时见到。
5,百福图案。古代各地民间常见的屏风以及果盒、供盒等木漆器,往往雕刻或绘有,“百福”等文字图案,寓意“百事如意,幸福长久”。如莆田市博物馆收藏一件清代漆金浮雕红地馔盒,盒顶漆金浮雕瓜果八个,盒身四面浮雕“百福”篆字。但见金漆映射夺目,百个“福”字金光灿灿,其中蕴含着怎样深沉的祈福意愿,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领悟出真谛。
6,四多图案。以佛手、石榴、荔枝、寿桃构图,其后衬以盘长图案。佛手寓多福,石榴寓多子,荔枝寓吉利多财,寿桃寓多寿,全图寓意“多子多福,福寿绵绵”。一些木雕、石雕、漆器还以佛手、桃和石榴组合成“三多九如”等图案,也含“三祝”之颂,即以佛手寓多福,以桃寓多寿,以石榴寓多子孙。
7,梅开五福图案。在传统年画方面,福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样多姿多彩。清代漳州有多种形式的木版年画,一是“簪花·晋爵”,因所承载的祈福寓意而深受民间大众青睐;二是“梅花福”,福字内以梅花填空,因梅花有五瓣象征“五福”,与福字叠加构图,表达了“梅开五福”的吉祥寓意,也深受民间大众欢迎;三是“梅花福”与“梅花寿”往往结对张贴,在红火艳丽的色彩之下,祈福祈寿,相得益彰;等等。
毫无疑问,中华福文化长期以来已广泛地被人民群众接纳传播,十分契合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抓手,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伟大中国梦。
第五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福文化大树的春天
没有人怀疑,人活着的意义就是追求幸福生活。那么,站在全人类立场上说,人类在地球上存在的意义必然是共建共享全人类幸福生活。但是,从全球看,落后、贫穷、疾病和战争还困扰着各国人民,幸福生活是奢谈。追溯人类四大文明历史,其中两个文明几乎消亡的悲剧(消亡原因是内部腐败和外敌掠夺毁灭);回忆人类近几年全球抗击新冠病毒的艰难经历,更能体会到人类幸福生活最关键因素是安全因素,正如“人类总福量 = 安全系数 x【人类健康 x 人类知识 x 人类物质文明】”等式中的安全系数,当安全系数趋向零时人类总福量必然无存。上文所讨论的全人类幸福观,就是站在全人类立场上倡导和谐共赢人类最高价值观的尝试。共同追求全人类幸福生活,首先需要一个的伟大平台。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实现全人类幸福的伟大平台。中国共产党既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努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也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造福全人类。
继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理念之后,中国共产党人近年来又向全世界发出三个重大全球倡议:一是,2021年9月21日,国家主席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首次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二是,2022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作主旨演讲,首次提出全球安全倡议 ;三是,2023年3月15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讲话,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首先,说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全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福祉,是对你输我赢、零和博弈西方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超越,是植根于5000多年中华文明,闪耀着“天下观”与“和文化”中华传统思想光芒的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这是新时代中国为全人类幸福未来提供一个实现平台。有了这个平台,能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携手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其二,说说全球发展倡议。其内容包括:(1)坚持发展优先。将发展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构建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坚持普惠包容。关注发展中国家特殊需求,着力解决国家间和各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4)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挖掘疫后经济增长新动能,携手实现跨越发展。(5)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完善全球环境治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绿色复苏发展。(6)坚持行动导向。加大发展资源投入,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构建全球发展命运共同体。
其三,说说全球安全倡议。其内容包括六个坚持:(1)即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2)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3)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4)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5)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6)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其四,说说全球文明倡议。其倡导内容如下:(1)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2)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3)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4)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由于上述倡导涵盖了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的基本理念,蕴含了对不同文明的尊重和对它们发展权利的支持,这极大契合了国际社会的强烈需求。中国倡导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强调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让一切文明精华携手融合、共同造福当今脆弱的人类。
综观上述三大倡议,犹如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三根坚强柱石,保障了这个崇高理念得以行稳致远、光耀世界,如春风一般吹开人类紧锁双眉,推动世界和平、共赢、富裕、可持续的幸福帆船。这正是中华福文化发展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