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波访谈》每天傍晚6点与您见面
扫描二维码关注“青波访谈”公众平台或添加微信13039315828 13844045676与手机同步
“五一”特辑:最美劳动者
——访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晏明华先生 人生犹如一眼泉水,或汇入江河随波逐流,或穿越悬崖泻成瀑布,或卷入沼泽稀释着污泥,或化作滴滴的甘露浸透人的心田…… 多少年来,人们对各行各业各领域的优秀人物,往往会习惯的使用一个词,叫“德艺双馨”。 德艺双馨,这个成语是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和艺术(技艺)都具有良好的声誉,一般是指从事艺术的人。 叙述到这里,我想到一个人,如果把德艺双馨这个成语放在此人身上,应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著名书法家晏明华先生。
与吉林省书协会员、长春市市直机关书协副主席、吉林省弘华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晏明华先生,在2020年9月“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开幕式暨颁奖典礼”上现场合影。 多年来,作为一位常年奔波于全国各地的耕耘者和写作者的我,经常会与北京的一些单位、机构等合作,在全国各地组织一些大型书画笔会、大型书画联展和个展等活动。 近几年来,我也常常会在自己的家乡北国春城长春策划和组织、举办一系大型活动。而我与著名书法家晏明华先生的相识、直至后来成为好朋友就源于此。
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索取什么”。 我记得那是2018年的12月初的一天,我与北京的几个单位和机构,计划在吉林省的省会长春举办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暨颁奖典礼大型活动。 那时,已经与我相识3年多的晏明华先生,精心创作了一幅千余字的篆书长卷作品。 我看在眼里,激动于心。这幅全部用篆书精心创作的长卷,足有20多米的长度。可想而知,用篆书的书体创作如此长度的长卷作品,其难度和所花费的创作时间都是很惊人的。 展览仪式的开幕式和颁奖典礼如期举行。当这幅长卷作品呈现在春城人民面前的时候,人们驻足围观,拍手称快,赞不绝口。 当晏明华先生从有关领导手中接过特等奖的奖杯时,我看到了明华先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时间到了2019年的9月初,我和我的团队与北大兰亭书画研究院、刘炳森艺术研究会、吉林省老研会等,正筹划即将在北国春城长春举办《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及颁奖典礼》活动。 那时,远赴四川农村老家照顾病重老父亲的晏明华先生,得知了此消息后,经过了认真的构思,精心创作了两幅四尺整张的竖幅篆书唐诗宋词。 面对几千里外寄来的参展作品,我真的有些感慨万端、激动不已。在自己的老父亲病重、甚至病危的情况下,还能够用书法这种特殊的形式,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挚爱和情怀,这是何等的胸襟和人格魅力啊! 是啊,面对几千里之外快递过来、并精心创作的参展书法作品,不仅我感动了,我的团队感动了,一些评委也同样也被感动了…… 在随后的2020年、2021年、2022年的几年时间里,晏明华先生又先后6次参加了我和我的团队与北大兰亭书画研究院、刘炳森艺术研究会、吉林省老研会、吉林省弘华书画研究院等共同举办的《迎国庆全国书画名家作品联展及颁奖典礼》等几次大型活动。 每一次类似的活动,晏明华先生都认真构思、充分准备、精心创作。不仅如此,每一次都获得了金奖或特别金奖的奖项。 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这就是晏明华先生的品格。 有人说,人在痛苦的时候流泪,是一种本能;人在感动的时候流泪,是一种理智。感慨之余,我决定写一写晏明华先生。写什么呢?不仅仅是他的书法,还包括他的品格、他的精神。 于是,在相识几年、彼此合作几年后,在深入交流交往几年后的今天,晏明华先生终于成为了我笔下的主人公。 不瞒大家说,当我决定写写明华先生的时候,明华先生谦虚地对我说:“其实我真的没有什么好写的,自己在许多方面还需要加强,特别是在书法艺术方面,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需要提升的空间还很大,特别是下一步还要博采众长,虚心向一些大家、名家学习,更好地弥补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 晏明华清楚地记得,还是在自己幼年的时候,老实巴交、朴实厚道、没有多少文化的父母,对自己最基本的启蒙教育,就是经常告诫自己,一定要把字写好,写一手漂亮的字,对自己的未来很有好处。父母还强调说:“写一手漂亮的好字,是一个人的脸面,是一个人和外界交流、交往的窗口。” 懂事的晏明华,把父母亲的话牢牢地记在心里,无论是上小学,还是读初中,晏明华从来没有忘记父母对自己的千叮万嘱和殷切期望。他暗暗地下决心:一定不辜负父母亲的希望,一定把中国字练好、写好。 作家柳青曾经说过:“人生关键之处只有那要紧的几步”。 虽然那时晏明华家的条件非常不好,甚至连纸墨都买不起。但晏明华的心目中有一个念头,就是写不了毛笔字,铅笔字也要写好;钢笔字也必须写好。 在最初的时候,晏明华常常对照老师在黑板上的字体写,向老师求教;后来又不断地临摹硬笔书帖。 就这样,当他在初中毕业的时候,晏明华已经实现了父母要求他“写一手漂亮好字”的愿望。
晏明华向往军旅生涯,向往当一名优秀的军人,向往那绿色的军营,向往那橄榄绿色的军装,向往那威武不屈、保家卫国的人民解放军战士。 晏明华先生清楚地记得,在学生时代,他写作文愿意写解放军叔叔;画画愿意画解放军;讲故事也愿意讲解放军;就是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走路、玩耍的时候,只要碰到解放军,也要老远地伸出大拇指说一声:“解放军叔叔多威武!” 晏明华的美好愿望终于实现了!时间到了1974年的11月份,晏明华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主动报名参了军。当他穿上了那套自己向往已久的橄榄绿色的军装的时候,他喜出望外、心潮起伏、激动万分。 晏明华先生对硬笔书法的兴趣和爱好,在部队也有了施展的空间和舞台。部队要定期出板报,少不了晏明华的积极参与;部队要定期更换画廊,少不了晏明华上场。即使是后来晏明华已经当上了班长、排长、副指导员、指导员等职务了,他仍会亲自参与并指导。
5年过去了,10年过去了,20年过去了。时间到了1996年的8月,已经在部队服役22年的晏明华先生,转业到了地方。 也就是从那时起,晏明华所追寻的一项新的事业步入了起点。他穿上了那身橄榄绿色的警服,并被安排到长春市公安局宽城分局任职,成了一名威武的人民警察,而且一干又是将近20年。 在将近20年的人民警察的生涯中,晏明华先生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刻苦钻研书法艺术。他买来或借来了一批工具书、参考书、碑帖书等,只要一有空就钻进去学,钻进去临摹。 艺无止境,求知心更切。近些年来,晏明华先生更是主动拜师学艺、博采众长,努力在篆书上下大功夫,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女作家冰心写过这样一段话:“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于它现实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多年的军旅生涯,使晏明华先生拥有了坚强的品格和朴实的情怀,多年的从警经历更使他更加坚毅、更加勇敢。 而这一切,在晏明华的艺术道路上铭刻着极深的烙印。有人说他的书法风格大气、阳刚,气势不凡,而这种大气与阳刚并非一般人凭着聪明才智或刻苦努力所能企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