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出版集团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出版的《意飘诗外 王明明百首古诗意画》面世。王明明将对中国书画本源的探索和传统美学规律的思考贯穿于百幅画作的创作之中,打破人物、山水、花鸟的题材界限,运用中景、远景等视角,通过细描、晕染等技法表现诗的意境,折射心中的诗画之境。

该书源于国家一级美术师、北京画院原院长王明明的“古诗意画百开册页展”,汇集其历时十三年之久创作的一百幅古诗意册页。每幅画作附有钤印,还配有作家、书画家韩修龙明快凝练、直指内心的释义,呈现出诗书画印相组合的中国古代书画鉴赏传统。其间以诗入画,以画见境,以境抒情,使得画作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与诗词中主张咏物咏其神的“不即不离”观点相得益彰。同时探寻中国诗画形而上的美学规律和美术范畴,发掘诗画中所蕴含的精神之魂、超逸之韵,引领读者领略优秀传统文化之美。
王明明一直强调诗意画不是图解,不是诗中说了什么就要画出什么,而是应该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譬如他在画陆游的《钗头凤•红酥手》时,并不是描绘诗人的伤情难抑,而是另辟蹊径,着重渲染花木繁茂却无人欣赏的庭院。院内绿叶红花,墙外枯枝萧索;桃花枝头报春,落红徒留空悲,为读者留有无限想象的空间。情与景恰如其分地融合,营造出入诗入画的意境美。
虚与留白是传统中国画的核心要素,这在王明明的画作中也得以充分彰显。为表现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中“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诗意,他在画面最下端只稍稍露出些许枝丫和树叶,左上角画一只腾空而飞的鹤,再将落款安置于右侧下方。画面剩余的百分之九十都是空白,空灵开阔之感扑面而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