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做人”这样一个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从两个大的方面,共同探讨,仅主要观点,不展开
关于低调做人,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低调做人肯定不是目的,不高调,是不具备条件和能力高调,所以先低调做人为好。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低调做人,低调做人不完全是能力不足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成熟的处世智慧。
一、低调做人肯定不是目的,不高调,是不具备条件和能力高调,所以先低调做人为好
很经典的一句话:“不是人人都能活得低调,可以低调的基础是随时都能高调。”谁愿意低调做人?
1、人们不是在提倡要低调做人吗?其实不难理解,尽管人们都在提倡要低调做人,难道低调做人是目的吗?肯定的回答,不是!那为什么还要提倡低调做人呢?那是因为低调的目的,是为了随时都可以达到高调,最终有条件和能力能高调。
2、不具备高调的条件和能力,想高调,还不能高调,只能低调。当然低调的目的就是为了最终达到具备高调的条件和能力。
3、已经完全具备了高调的条件和能力,一直高调意义不大,低调又何妨。但是想低调都很难,怎么低调,也低调不了,不仅没人信。反到认为,装模作样,故作姿态。犹如有钱人的亿万富翁对穷人说,我也很穷……
4、老百姓通俗易懂,耳熟能详的一句话,可以用在这里最合适,那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为人要低调”,就犹如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不是人人都愿意低调,不是人人都能活的低调,可以低调的基础是随时都能高调。
低调,是还不能高调。低调,是为了要高调;
低调,是要别人低调。低调,高调回到低调。
二、低调做人,低调做人不仅是能力不足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一种成熟的处世智慧
1、理性克制太感性,以及不成熟鲁莽的冲动。
2、谦逊、内敛的姿态避免成为人际关系的破坏性变量。低调做人则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同时也有利于默默积累资源和力量。
3、从功利角度,低调能减少他人防备,为成长赢得缓冲空间。
4、从哲学层面,它体现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社会规律的认知。
5、高调行事可能会暴露自己的目标、弱点或者引起不必要的关注。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企业,在初期如果过度高调宣传自己的创新成果,可能会被竞争对手抄袭或者打压。相反,低调地进行技术研发和市场布局,等到时机成熟再崭露头角,往往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高调”往往需要持续的能量输出维持人设,而低调者则保持战略弹性——既能规避无谓消耗,又能在关键节点精准发力。
6、低调姿态的本质,是将有限心理资源集中于内在提升而非外部评价,是清醒的自我保存策略。
智慧与哲学
轻声说硬话,软索套猛虎。不说硬话,不做软事,是智慧的处世哲学。不说硬话,不做软事;坚守着原则,灵活地应对,既保持了立场,又在波谲云诡(包括尖锐复杂国际环境)奸险的人际中游刃有余,此乃处世的实用哲学。
说和做,就是言与行,言行一致乃君子之风;故君子不说硬话,当然谦谦美德;大丈夫不做软事,自然铁骨铮铮。
不说硬话,显然是一种智慧;不说硬话,有时也是一种姿态。内敛、低调、谦卑、甚至夹起尾巴做人有时就是一种策略。一旦硬话出口,有时就等于亮出了底牌,把自己置于靶子的位置,难免激发他人攻击的欲望,从而陷入被动找打的境况。有道是祸从口出,故智者寡言,更何况硬话呢!
不做软事,在于执著一个信条、一条底线;不做软事,也是保持一种精神、一贯气节。尊严、情操、信念、甚或个人名节,绝不讨价还价。上至庙堂的军国大事,下至市井的鸡毛蒜皮小事,与立场冲突、与主义相违,决无妥协。万事在前,大事不含糊,小事不儿戏,一身肝胆谓昆仑,光明磊落去行动、铁腕强硬来执行。
“不说硬话,不做软事”,是宋哲元将军的一句名言。宋哲元就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期间,忍辱负重,与敌周旋。日寇以华北五省“自治”、中日经济提携、建铁路、开矿山、办实业等种种名义向宋压迫威胁,制造事端,蛮横要挟,矛盾丛集宋之一身,深受敌军事、政治、经济的各种压迫,宋含辛苦撑,坚持“不丧权、不辱国、不说硬话、不办软事”的原则,推拖应变,以一身为屏障为缓冲,以期赢得国防的准备时间,做到了原则与策略的统一,可谓智慧。
虚无实有2023.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