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习,毛泽东同志堪称典范。博览群书,知识渊博,伟人名副其实。毛泽东同志一生,嗜书如命,酷爱学习。学习不仅是伟人的一部分,更是伟人一生最重要的部分。他常说:“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另一位伟人邓小平)。伟人毛早已超出了人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伟人除了工作,开会,批阅文件外,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学习,
学无止境,唯有奋进不息。学习的态度和精神很重要,学无止境,永远有空间。关键是贵在学习的“认真和刻苦”,学习永不停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不患老而无成,只怕幼儿不学。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今人胜古人。若使年华虚度过,到老空留后悔心。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坚持不懈,久炼成钢。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冰生于水而寒于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何以解读人生,解读人生莫过于两个字――学习!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幼儿长成少年、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老年;从学会走路、吃饭、穿衣;用眼睛看世界;从一纸白纸到炫丽多彩、从最新最美的图画……从读书上学到工作,再到“功成名就”。这无疑不贯穿着两个字“学习”。
光学不行,学而必须践行。学是为知,只有知才能行,“知行合一”;学而知之,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到位之后,抓住时机,一次次地练习、实践,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这才是最正确最快乐的事。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于孔子的《论语》,千古名句,代代相传。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人应该确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性情趣向。儒家的理想是“修齐治平”,“学而时习之”正是提高人的能力、雕刻人的性情的有效手段,也是一个人能够实现“修齐治平”理想的基础。
“知行合一”源于王阳明,中华上下五千年,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孔子、王阳明,加半个曾国藩。)圣人都对学与习,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强调,可谓重要性不言而喻。
人无完人,人生在于补齐短板,不分职务官位,不分资历,不分年龄,都必须虚心向能者学习(如“玩转”手机我们不如小孩),活到老学到老。培根曾经说过:“活着就要学习,而学习不是为了活着。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光。”生命有限而学海无涯,学无止境,不断学习的过程――人的一生。
人生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随时都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活到老,学到老;学习学习,再学习。真谛矣。
虚无实有2023.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