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丹夏 清华大学
联合国4月19日预估,到2023年年中,印度将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重要的世界历史性时刻?对世界和我国将会有何影响?
1 印度出生率实际已下降至标准人口替代率
人口替代率是为使一个国家在人口上出生与死亡达到某种相对的平衡而产生的一个比率,即每个妇女平均生小孩的个数,去扭转失调或保持平衡状态。联合国推算指出,标准的人口替代率为2.1,在这个水平上一国的人口将会长期保持不变。
图1. 中印历年来女性总和生育率(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笔者根据世界银行最新数据绘制了图1。可以看到,印度的生育率已经下降到2.0左右(最新2020年数据,为2.051),实际上已经低于标准的人口替代率为2.1。印度的人口增长率近几十年大幅下降,近期已经趋缓,将很快进入平稳区间。也就是说,印度已经结束了人口的快速增长期,印度人口最终并不会爆炸。
2 印度人口何时会停止增长,最高值将达到多少?
图2. 中印两国每年人口净增量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每年的人口净增量,是分析预测人口走势的另一重要指标。2022年,我国人口出现负增长。印度近几年每年人口净增在一千三百万左右,且逐年递减。而我国人口净增(超过)一千三百万的(最后)时间是在1995年——也就是说我国用了大约30年的时间,人口净增从每年一千三百万降至总人口保持基本稳定。
笔者做一个粗略的类比计算,印度总人口可能也会在约30年后达到稳定(零增长),而这个过程中每年将平均净增加约700万人,因而大致估算出:印度将在2050年左右达到人口顶峰,总人口达到十六亿至十七亿之间。
3 人本兼爱经济学:中印人口为何会殊途同归?
印度和我国的人口动态变化进程,实际上符合相似的科学规律。
广为人知的马尔萨斯,其人口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当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提高,那么医疗水平、食品丰富度随之提高,进而提高人口增长率。但事实上,经过工业革命的英国以及随后其他的工业化国家,在经历初期的经济起飞和人口增长后,各国的人口增长开始趋缓,甚至出现了人口负增长——这显然是和马尔萨斯理论完全相反的。马尔萨斯的增长和人口理论是对前工业社会现实的精妙总结,但明显并不适用于处在深度工业化之中或之后的现代经济体。
经济学大师贝克尔(Gary Becker,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在上世纪60年代初,通过分析研究与马尔萨斯理论相悖的各国现实,提出了新的人口和家庭理论,重点是将家庭对生育的自主选择进行了更为细致的经济学分析。他提出的新体系包括著名的“孩子数量—质量权衡”理论,也就是说,当人均收入提高,家庭将减少孩子生育数量并转向提高孩子的(培养)质量,也就是更加注重对孩子教育等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贝克尔的这个理论事实上也和我国(包括印度)最近一些年的社会、家庭、人口实际动态基本相符,不禁令人有拍案叫绝之感。
对于起飞阶段的现代经济体以及工业化社会,贝克尔的人口理论显然比马尔萨斯理论更具解释和预测能力。当现代经济起飞后,由于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家庭自主选择的调整变化,人口增长往往会自动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显然,该理论不仅适用于我国,也可以很好的解释印度人口出生率的大幅下降。而且,从最新数据来看,中印两国的出生率已经趋同。
笔者在芝加哥大学求学期间有幸得到他的指导并深受其思想方法的影响,同时也在努力把这种科学研究精神与理论创新思想尽量融入到当前的教学科研之中,并将相关研究内容概括归纳为:《人本兼爱经济学》。
4 我国劳动总人口仍大大高于印度
我国的劳动参与率(即成年人中工作人口的比例)一直大大高于印度。2021年,我国劳动参与率为67.1%,而印度仅为48.5%—— 虽然总人口相近,但在参与工作的总劳动人口上,我国则比印度多出近两亿。
图3. 中印两国劳动参与率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total (% of total population ages 15+)
(modeled ILO estimate)
5 勤劳的中国女性
在女性劳动参与率方面,中印相比则更加悬殊,也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总体参与率差异。2021年,我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为61.3%,而印度仅为22.9%,相差极为悬殊。
图4. 中印两国女性劳动参与率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female (% of female population ages 15+) (modeled ILO estimate)
表1则列出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可以看到各国差异巨大,而中国女性的勤劳程度世界领先,家里家外一肩挑,值得我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
表1. 世界主要国家女性劳动参与率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 female (% of female population ages 15+) (modeled ILO estimate)
6 人本兼爱经济学:方兴未艾
经济学家需要针对新的社会、经济现实及时修正或提出创新性的理论,才能更好的辅助政策制定。在政策制定时,也要努力寻找和比较更加符合现实的理论工具,关注最新的理论进展,参考各国及多方经验,因为那是人类发展曾经留下的宝贵足迹。
自然科学、工程与人文社科的交叉融合极为重要,近年来也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社科基金等的大力支持。对于人文社科领域研究的支持至为关键,这些重大问题往往关系国计民生、民族与国家的长期走向和命运。
经济学归根结底是关于人的科学,也是笔者所提《人本兼爱经济学》的核心要义 —— 以人为本,以尊重人和尊重人们的自主选择为前提,遵循科学与实事求是的原则,才是经济科学及政策研究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
Becker, Gary S. (1962).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0(5), part 2, 9–49.
Becker, Gary S. (1964). Human Capital: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ecker, Gary S. (1968). Crime and punishment: An economic approac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76, no. 2: 169-217.
Becker, Gary S. (1974) A theory of social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82, no. 6 : 1063-1093.
Becker, Gary S. (1976). The economic approach to human behavior. Vol. 803.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Hou, Yao, Ke Tang, Jingyuan Wang, Danxia Xie, and Hanzhe Zhang (2022). "Assortative mating on blood type: Evidence from one million Chinese pregnanci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 119, no. 51 : e2209643119.
Wei, Wenshi and Xie, Danxia, Can AI Help to Raise the Fertility Rate? (2022).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4171328
谢丹夏,2022. 以法律和制度的合力打击人口拐卖犯罪,《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No.400(03):80-81.
谢丹夏,黄京磊,廖雨歆,周子越,2022. “关联犯罪的最优打击与惩罚:一个经济学的视角”,《经济研究》主办“第二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
谢丹夏,赵魏一,刘培林,杨补园, 2023. 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经济学分析——预防和治疗资源最优配置的机制与政策设计.《经济学报》: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