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之瑰宝,大足石刻》
編写:韵,心之音
誦讀:雅韵

大足
隶属四川省重庆市
夏商周时属巴国
秦属巴郡
汉属益州巴郡垫江县
唐肃宗乾元元年建大足县
民以食为天
取"大丰大足"之意得县名
大足
东邻铜梁,北接潼南
南与永川、荣昌毗邻
西连安岳
其地势略呈倒置三角形
东南边缘和西北部高
中部和东北部为广阔地带略低而宽缓
馒头状,孤丘广布
总的地貌特征:
三山六丘一分坝

大足素有“石刻之乡”之美称
大足石刻
是大足区境内所有石窟造像的总称
迄今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达75处
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
始建于初唐
历经晚唐、五代
至两宋达到鼎盛
是一处规模宏大的石窟造像群
与敦煌、云冈、龙门石窟一起
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1940年1月
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
来到大足石刻寻访
首次采集到众多图片和资料
7年后,梁思成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远东文化与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系统介绍了此次考察成果
这是国际学术界
第一个关于大足石刻的报告
也是大足石刻走向世界的开端

从阿旃陀佛教石窟到新疆克孜尔石窟
经敦煌到云冈、龙门
而后由北向南
起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
最终在中国西南画上句号
大足石刻
铸就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

大足石刻最著名、规模最大的有两处
一处叫宝顶山
一处叫北山
这两处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中国晚唐以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北山的石刻造像近万
主要的造像集中在
长约一里、形如新月、名为佛湾的地段上
这里的石刻群开凿于
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
历经五代、两宋
前后经营达250年
这些石刻像的特点是
刻工精细,形象生动
其中最精彩的是
几座观音、文殊和普贤的造像
在宝顶山石刻
还有多组是直接反映生活和劳动场面的雕塑
人物或仰酣睡、或悠然吹笛自乐
都刻划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1999年,第二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大足石刻
以“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
从世俗到宗教
鲜明地反映了
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
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继敦煌莫高窟后
中国第二个石窟类世界文化遗产
至此
奠定了
“北敦煌,南大足”之地位



作者简介:韵,心之音,本名:吳平安,自由职业。大学毕业后,从事过商业广告策划。现在苏州与同学合伙商贸至今。平时喜欢写一点人生随感,自娱自乐。

诵唱者简介:雅韵,Q音入驻歌手,原名黄顺鹂,四川内江人,毕业于川師大。一个在琴弦和算盘上弹唱的小学数学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