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拆不散的邻里情
作者:陶鸿江
朗诵:黎明

拆迁以来,一直想写篇文章,可内心一直不愿去触及。不为别的,只为那一股股暖暖的邻里情。
我老家是周山的,因孩子工作在邮城,2005年,在高邮镇高谢村张庄组买了一块地皮砌了一幢我梦中都想的“别墅”,虽然倾其所有,但心情舒畅!
2017年7月,我退休了,当我用摩托车驮着一大堆没舍得卖掉的旧书旧资料回家的时候,邻居们对我说:“陶老师,东西别往这里拖了,过几天还要往外拖呢!”我一头雾水:“怎么啦?”我惊诧地问。邻居们都说:“这里马上要拆迁了!”我顿时傻眼了:平时上班早出晚归,早就梦想退休后在这新房子里好好歇歇了,想不到“无家可归”了!一时还真的接受不了,倒不单单是舍不得这幢凝聚着我全家人心血的房子,更是因为舍不得离开像亲人一样的好邻居们。
回家的几天里,小巷里天天挤满了人,一拨又一拨,来了去,去了又来,大家散乱地议论着,有发怒的,有发愁的,有抱怨的,有懊悔的,有发牢骚的,有侥幸的,还有自我嘲讽地得瑟的:“乖乖隆地咚,我们马上要成为百万富翁了!”我苦苦一笑:“房子是用来住的,……”、“房子拆了,我们各奔东西,这里的邻里情也就散了。”几句话也许触碰了大家的痛点,都不说话了。
没过几天,村庄上刮起了一阵“飓风”,多数人家都突击“装修”,巷里巷外都是裝材料的车辆在奔驰,不是你家电刨响,就是他家电钻叫,一派忙碌的景象,闹得人心惶惶。我却一直在观望,整天在小巷里转悠。不少好邻居都劝我快将阳台、院子封起来,到时候算平方呢!还有的邻居要帮我请木匠、请瓦匠,介绍做铝合金门窗的,有人甚至说要帮我弄。我知道突击装修是违规的,但邻居们的关怀是暖心的。考虑再三,我还是婉言谢绝了大家的好意。望着一张张真诚而又热情的脸,我除了感激、不舍外,更多的还是心痛!真的是心痛!尽管如此,城市化建设的步伐谁都阻挡不了的,我们应该以大局为重。

几天后,一张白纸通告贴到了家门口:真的拆了!紧接着,浩浩荡荡的拆迁大军开进了各家各户,小巷里的议论声、揣测声、焦虑声变成了叹息声、告别声、啼哭声。
尤其让我心碎的是一天清晨,西边的赵爹爹走进小巷与我们告别,70多岁的老人声泪俱下,沙哑和哽咽的声音里和着不舍和留恋,我自然也泪眼婆娑,眼前浮现了一幕幕暖心的情景。

我是“外来户”,初来乍到,人生地疏,刚到张庄打地基,临时在赵爹爹家搭个电,他二话没说,而且分文不要。平时到他家打井水,他客气得不得了。到他家借农具、借三人车他都笑盈盈地拿出来,连一声“谢谢”都不接受。老年丧子后,赵奶奶浑身是病,赵爹爹仍坚强地挺着,担起了“父亲”的担子,鼓励孙子读完大学,直至就业、成家。平时哪家邻居有事需要帮忙,老俩口都力所能及。我很敬重他们,每年大年初一,我都要登门拜年,他们都打拱作揖,谢声不断。如今拆迁了,他们要离开生活了70多年的故土,赵爹爹哭得像小孩似的,他的哭声也引得周围乡邻哭声一片,那场景就像是一场“生死离别”啊!多好的邻居啊!
让我感动的又何止是赵爹爹呢!
我外甥女婿张维林跟我住同一个庄上,我是既是亲戚又是邻居。从为我操心买地皮到规划预算、图纸设计一直忙到打地基、购建材,还帮我找瓦工、木工、水工、电工……又让他父亲帮工,就连拖拉机都是他帮我找得好好的。房子砌好后,又帮我协调建好巷里里一条路……可以说是劳苦功高!

前排的张爹爹主动拆掉了砌在巷道里的鸡舍,为我运建材打通了道路。我临时搭建的睡棚被台风掀翻,压棚的钢模砸坏了他家的防盗窗,他执意不要赔偿。张奶奶跟瓦工做杂工,总是超额、超时长帮我家打扫卫生,从不多要报酬。
三个月的砌房、装修噪音影响了邻居金局长,我跟他打招呼他都说“没关系”、“不要紧!”水泥沙浆沾到了他家窗户上我用水冲洗一下,他还是说“没关系”、“不要紧!”那种宽容和随和一直留在我的心里。
隔壁的孙先生常年在外,只要回家都要到我家串串门,过年了还携全家过来问候。我砌房的睡棚就搭在他的家门口,挡住了他家的出路,他一家人不但没有一个抱怨的,还经常让孩子在夏日里为我送上冰激凌。他的爱人患病多年,但一直顽强与病魔抗争,住院期间我和邻居们都分别去看望,她一直记在心里,平时总想法子找机会感恩大家,还主动把安装在院内的井水引到院外供邻居使用,抽水的电动机烧坏了,她默默地换上。谁家有事她都尽力帮忙,有时还帮忙将杂货店里的“干货”送到门上。大家都称她是个“热心的好邻居”!

屋后邻居陈师傅,他是个瓦工,不管一天的劳动量有多大,每天晚上回家他总会在小巷里与乡邻们聊乐趣、侃家常、讲新闻,他和我经常隔窗问候,有时站在我家厨房窗子外面踮起脚尖瞧瞧我家烧什么好吃的,有时我也到他家里看看烧了什么下酒菜。他热心助人是出了名的,有几次我家院门被大风刮得反锁了,我又粗心没带钥匙,都是他踏着竹梯翻越院墙帮我开门。陈师娘也是一个热心人,经常给邻居们送从老家带来的蔬菜,有时还送她儿子捕的鱼。真是邻居好,赛金宝啊!
好邻居还有热情大方的王会计,平易近人的叶局长,救死扶伤的村医赵医生,每年端午为邻居送艾草的王老太,豪爽钟情的龙师傅,见人满脸笑的张阿姨,心地善良的超市老板赵先生,随叫随到的出租车司机杨女士,善交朋友的收割机手赵先生,有一手木匠绝活的汤师傅,为人跑前跑后的热心人张维兵……还有很多很多,他(她)们用自己的爱心、热心温润了这个村庄,也诠释了“远亲不及近邻”的真正内涵!

可以说,张庄是一个民风淳朴、乡情浓厚的好地方,村庄的天空蓝得那么澄澈,乡邻们也如同天空一样干净透明,邻里们友好和睦,是这里最美的图画。就连我家小孙女还经常跟我提起张庄的家,提起沿河的船,提起萌萌、晨晨这些小伙伴。我知道,张庄不仅是我们的家园,而且也是孩子们的乐园;不仅有我们这代人难以割舍的乡情,还有孩子们不可磨灭的友情……
搬家后的一段日子里,我经常到村子里转转、看看,目睹着推土机将一座座房屋碾成瓦砾。我看到破碎的不只是倒在阳光下刺眼的玻璃门窗,还有粉身碎骨的红砖头,那是我心里的曾经和记忆。傍晚时分,我站在瓦砾堆上,寻找夕阳下的村庄,寻找小巷里的乡音,寻找各家各户从窗户飘出的饭菜香,寻找被埋在废墟下的故事,一阵阵心酸、一阵阵心痛、一阵阵思念涌上心头!
如今,具有现代住宅气息的“虎踞湾”来了,老张庄的烟火气已从人们的视野里拆散了。但刻在人们心头的邻里情是永远拆不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