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阿难推究这个心、显这个见,到此身心才泰然,在这中间有很多变化,时而惊怖,时而安心。因为失去的心、失去的见,错把这个妄识(没体的体)认为是体,现在得到了,经佛开示之后得到心并没有失掉,身心都很自在,所以就泰然了。在征心显见当中是很不泰然的,现在是安心了。同时思念自己从无始以来,失却了本心。这个失去不是丢掉的、也不是没有的,是迷了的意思。这个语言是阿难的语言,说从无始以来就是无明、就是妄动,把这虚妄当成心,因此失去了本心。这个失却是迷,不是没有了。把这个法尘缘影,妄念所缘的这个尘境,把这个分别都当成真的了。现在才开始明白了,就像小孩,不会说话的小孩,在吃母亲奶的时候,把母亲失掉了;现在又遇到母亲了,那他是非常愉快的、非常安静的。这就形容阿难这个时候心里的状况,合掌礼佛。
【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一个生灭,一个不生灭。这段就是说以前迷了真,认妄为真,心不定,摇摆,向外奔驰。现在今天经佛这一推究、显示明白了,明白能推的这个心,乃是前尘的影事,不是真的。就是我们能见见于所见,能见是性,所见是根尘,认识了这个真心,这个时候真与妄就分明了。同时经佛显出真心来了,所以还想请佛继续开示。因为“愿闻如来,显出身心”,愿是希望,现在希望佛显出我的身和心,什么是真,什么是妄,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真妄虚实;生灭与不生灭两种发明,什么属于生灭性,什么属于不生灭性。
这是阿难前文所说的,阿难的头是左右摇摆见佛的紫光,但是见性不动,说明在他虚妄的幻身当中,悟明真性。这个前文已经得到如来的印可了,印可他是对的。但是真妄虚实的境界,还想求佛进一步给他显示出来的真妄虚实。
因为前头佛谴责他失却真性,就是颠倒的,所以做一切事就是颠倒行事。因为他对于这个见性虽然是懂得了,还不完全的那么明了,请佛给他显示究竟的虚妄相、生灭的相。翻过来说,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不生灭的,请佛给指示真妄虚实、现前的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生灭性,真实性,就是身和心。发明性就是身跟心二者。因为不动,那个见性就是真心,但是真心又没离开我们这个动摇的色身,心在两者当中,一个动,一个是不动;一个是妄,一个是真;一个是实,一个是虚。总说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
阿难就说代表与大众,佛与现前的身和心,明显的再指示一下,再进一步说明何者是真、何者是妄。就是说我们现前所有见到的全是生灭法,那什么是不生不灭的法?这是问号。阿难代表大众向佛求这个不生不灭的身心二者之间,哪一个是虚妄的,哪一个是真实的。因为阿难已经明白地、水、火、风四大假合的这是妄身,我们这心是缘影的,是妄心。前头举的例子就像客尘一样,如客如尘,不是性的真实。那么什么是性的真实,还请佛再开示。在阿难请示的时候,在法会大众波斯匿王也在来听法,听到这个时候,波斯匿王他就站起来了。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诲敕,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名为涅槃。我虽值佛,今犹狐疑,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今此大众,诸有漏者,咸皆愿闻。】
时波斯匿王,起立白佛,我昔未承诸佛的诲教,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外道的说法,说这个身识死了就是灰了,什么也没有了,就断灭,这个断灭的就叫涅槃。我虽然值佛,现在我虽遇见佛了;我犹狐疑,狐疑,狐是比方,因为畜生当中,狐狸它疑惑心最大,拿它作比喻,经常说对什么事不明了、怀疑了,就加个狐疑。我虽遇见佛,我心里头还是怀疑。
云何发挥证知此心不生灭地,就是不明了的是什么问题呢?狐疑什么问题呢?就是此心不生灭地,什么是这个心不生灭地。不生就不灭了,怎么样发挥?怎么样来证明?不止我,现在与会的大众,一切没证得果位的,就是没断烦恼的,都想听一听。咸皆愿闻,希望佛说,因为这一天是结夏安居,佛的欢喜的日子,所以波斯匿王来请佛供斋,在他父王的忌辰,给他父王消灾,供佛斋僧的。供完佛了,波斯匿王跟所有的大臣,还有一些居士,在等佛的开示。佛没有开示就直接回祇树给孤独园了,所以国王跟这些大臣都认为今天必有重要的事情,要不为什么佛没讲开示就回去了呢,所以大家都跟佛一起来来到祗树给孤独园了,跟来就听到佛对阿难所说的一切法。
他说我现在听见佛对阿难尊者说见性不灭的这个法,这个跟我以前听到的是不一样的。我以前所听到的,是外道对我说的(当然那是邪见了),我现在对我以前所知道的,跟今天佛所说的,佛这是摧灭邪见,显灭真正的正常的真理。他把他过去所闻到的,跟今天佛所说到的,两个对照起来不明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过去所学的都是外道法,没有学佛的佛理,对佛理不大通达,今天听佛这么一说,我现在懂得了,懂得我以前的那个是不对的。
这个里头所说的迦旃延,翻译华言就叫剪发,把头发剪掉的意思,这是姓,姓迦旃延,外道头子,外道的头头,名叫迦罗鸠驮,这是印度原话,把它翻成华言叫牛领,是外道六师的第五师,他邪计一切众生都是自在天所作的,大自在天所作的。这有点像耶稣天主,天王,大梵天为主的。这是翻译,这一段经文里头翻译。毗罗胝,此云不作,毗罗胝就是不作,这是一个母的名字。他的本名叫删奢夜,此云圆胜,亦云正胜。这是依母来立名,就是她的儿子。就是外道六师的第三师,是邪知邪见。他们执著的是苦、乐,苦报、乐报,受报的时候有苦报、有乐报,苦报也无因,乐报也无因,现在无因,未来无果。什么意思?断见,这叫断见外道。说此身死了就灭了,灭了就什么也没有了,什么也没有了,这个就叫涅槃。这个涅槃翻译的很多,在西藏原文的翻译很多,在我们华言把它翻成就是不生不灭的意思。
在波斯匿王今天所问的这一段里,过去他也问过。不过是在仁王护国经里头,波斯匿王跟佛在因地当中,就是说波斯匿王在因地当中,他现在示现的是国王,而在因地当中,过去的无量劫,在龙光王佛的时代,他跟释迦牟尼同行菩萨道,同修佛法。佛那时已经证得第八住了,华严经的十住地位是八住地位;波斯匿王那个时候证得的是第四位,佛是第八住,波斯匿王是第四住。所以现在他在这个法会当中,他是示现的,示现的作国王。这说他的宿因。波斯匿王同时说在这个法会当中的大众,没有成道的,没有证得阿罗汉果的,没有破除断惑、见惑疑惑的,都是三界内的凡夫,在二乘说有学位,还没证得阿罗汉果都叫有学位。所以波斯匿王说,我请佛说是代表这些个大众的,愿佛解释。
【佛告大王:汝身现在,今复问汝: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
他这样请示,佛就告诉他说,“佛告大王,汝身现在”,就是你现在的身体;“今复问汝”,我现在就问问你,“汝此肉身,为同金刚,常住不朽,为复变坏”,在波斯匿王请示之后,佛就对他说你现在的这个肉身,是像金刚一样的不坏吗?常住不朽吗?这是一种。为复变坏?或不是这样子,还是要消灭的,还会变坏。究竟是不朽还是要变坏,佛就反问波斯匿王。“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我这个身体不是像金刚一样的不坏,是变灭的。佛在想跟波斯匿王讲之前,就让他自己先认识一下,说所有的虚妄、生灭、无常的这个肉体,它的内中都含藏有一个真实的不生灭的性体。
佛这段经文就说,你现在的这个身体是不朽的还是变坏的?波斯匿王答复说是变坏的。佛就答复说不对,你这个变坏的肉身当中,它还有一个不变坏的,这个波斯匿王就不认识了。所以他说“世尊,我今此身,终从变灭”,最终是消失了,是变坏了。
【佛言:大王!汝未曾灭,云何知灭?】
佛问他的时候是问他两个问题,他答复了一个问题,他没有答复他身体还有一个不坏的。佛就再问他了,说:你这个身体没灭,云何知灭?身体现在还没坏,你是怎么知道一定要坏的呢?因为是佛问他说的:你这个身体是常住不坏的、为复变坏?他答复说:我这个身体是一定要变坏。佛就再问他说:现在还在呀!你怎么知道要灭呢?现在没灭,未曾灭,云何又知道是灭呢?波斯匿王又答了:
【世尊!我此无常变坏之身,虽未曾灭,我观(去声)现前念念迁谢,新新不住,如火成灰,渐渐销殒,殒亡不息,决知此身,当从灭尽。】
“世尊,我这无常变坏之身”,也就是这个身体的不能长久的,虽然现在还没坏,但是我感觉到不好了。为什么呢?念念迁谢,新新不住。我一年比一年老、一年比一年坏,就像烧的火渐渐就变成灰了。不是一下子变坏的,渐渐销殒;殒亡不息,所以我就知道这个身是一定要变灭的。
这是波斯匿王的答复,他说这个身体,是无常变幻的身体,现在虽然还没有坏,但我知道念念迁谢,我感觉我的身体新新不住。前念旧,后念就是新,所以新新不住。前后念念的事实,那你后念成旧,新念生起,新念又成旧,后念又生起,念念如是,念念迁谢。因为身是属于有的,凡所有相皆要变坏的,念念迁谢。因为它是无常的,所以我知道渐渐销殒。殒亡不息,那这个身体决定要变灭的,灭尽了的。这个答复是对的。
【佛言:如是。】
波斯匿王答复说是无常,一切诸法都无常,约事上说是事,约理上说有生必有死,所以你说的对,如是!
【大王!汝今生龄,已从衰老,颜貌何如童子之时?】
你现在的这个身体已经老了,六十二岁就已经衰老了。那你回忆一下,你这个六十二岁的身体跟你童子的时候一样还是不一样呢,一个老,一个小。你现在到了六十二岁了,你回忆回忆,跟你小时候一样吗?波斯匿王当然这个他就如实答复了。
【世尊!我昔孩孺,肤腠润泽,年至长成,血气充满;而今颓龄,迫于衰耄,形色枯悴,精神昏昧,发白面皱,逮将不久!如何见比,充盛之时?】
这个是老了,怎么能跟年轻的时候相比呀!老朽了,才六十二岁。古人人活到六十年龄,无论中外,那就算一辈子了,六十花甲。佛问他说你现在衰老了吗,跟你童子的时候能相比吗?是不能相比了。我昔童孺,身体健康,现在长老了,精神昏昧。佛问他就是老和小,你现在老了,跟你小时候还一样吗?当然是不一样了。乃至中间的过程,从小孩到青年,青年到中年、壮年,壮年到老年,就是这么一个过程。每个人都如是,都经过的。
【佛言:大王!汝之形容,应不顿朽?】
你的身体不是一下子就老的吧?就是这么句话。
【王言:世尊!变化密移,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
波斯匿王说“世尊,变化密移”,不是一下就老的,天天变。“我诚不觉,寒暑迁流,渐至于此”,一下春天,一下秋天,一下冬天,暑是夏天,寒是冬天,就是春夏秋冬不同的这么轮换,我也一年一年渐渐的就衰老了,不是一下顿朽的。
【何以故?我年二十,虽号年少,颜貌已老初十岁时;三十之年,又衰二十;于今六十,又过于二,观五十时,宛然强壮。】
“何以故”,表达一下,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我年二十”,在我二十岁的时候,还是少年,但是比我十几岁时可就老了。“颜貌已老”,比什么老?比初十岁的时候。二十岁当然比十岁老了,老了十年了。在我三十年岁时,那又比二十岁时又老了十年了。“于今六十,又过于二”,那比五十岁时就又老了。
【世尊!我见密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若复令我微细思惟,其变宁惟一纪、二纪,实惟年变;岂惟年变?亦兼月化;何直月化?兼又日迁;沉思谛观,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
“世尊,我见密移”,不是一下子就老的,是渐渐的密移,渐渐的迁移。“虽此殂落,其间流易,且限十年”,我这个比方都说十年一变化、十年一变化。何止十年?乃至于天天月月。
殂落就是死亡了,一般的过去说死亡,魂升于天,魄归于地,魂魄。一般说魂魄就是你的精魂、神灵,是渐渐死的,逐渐的变迁的,不是一下子的。我这个说十年太长了,微细的想,微细思惟,其变宁惟一纪、二纪。一纪十二年,他说不是这么一纪、二纪这样子,这是年变;其实每月都在变,年变月化;又岂止每月,每天都在变,早晨到晚上都不一样的了,渐渐迁谢。我沉思谛观,就是说的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不得停住。后念生起,前念消失,假使我仔细的想,刹那刹那,念念之间,从来没有停过。
仁王护国经上讲,我们每一个人,一念当中有九十刹那,一个刹那就有九百生灭,生了灭了、灭了生了,刹那的生灭,这个是我们觉察不到的,这得有大智慧的人才能觉察得到。凡夫不但一刹那一刹那,一天跟一天,他都当没有觉察,说你昨天跟今天不一样了,今天跟明天又不一样了。这是说我们凡夫每天的觉悟是在你念念间,一念的刹那刹那间,就是人不停的生灭,就形容着是生灭不停。这是叙述无常的意思。
【故知我身,终从变灭。】
因为这种原因我才知道,我的身体快要死了,就地这么变化来的。这都不是佛要跟他说法的意思,以下才是佛跟他说的了。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佛言:我今示汝,不生灭性。】
“佛告大王,汝见变化,迁改不停,悟知汝灭;亦于灭时,汝知身中,有不灭耶”,这就是佛主要的含义了。你只知道这个变化当中的变化,你晓不晓得你的身体里还有个不变化的。变化是相,不变的是性。这时波斯匿王就茫然了,“波斯匿王,合掌白佛,我实不知”,还有个不变化的,我认为都是在变化的。佛就告诉他了,“我今示汝,不生灭性”,就是见性。这个在十番显见,佛跟他讲你的见性是不变的。就是我们在生灭之中,你还有个不生灭的,你认得不认得呢?波斯匿王答复佛,我不知道生灭当中还有个不生灭的。“佛言,我今示汝”,我来指示你、告诉你不生灭性。
这个我想我们讲华严经讲得很清楚吧!众生皆具有佛性,我们那个性体跟佛所成就的性,跟佛性、众生性,加我们自己的性,三个是没有变化的,性不变。佛给他开示说你在生灭之中,有个不生灭的。现在波斯匿王示现的,其实佛证到八住,他已经证得四住,跟佛是同时修的,他现在也是菩萨位,是示现作国王的。一佛出世,百佛助化,他以前所有的道友都来跟着他共同的宣扬佛法。波斯匿王他是来助佛转化众生的,示现同于凡夫。因为示现同凡夫,凡夫只知此身的生灭无常,迁徙坏灭,不知道这生中还有一个是不生不灭的。所以他答复我实不知,我实实在在不知道怎么我的身体里还有个不生灭的。佛就跟他说我今示汝,我今给你指示,告诉你这个不生不灭的性。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就跟他说了,“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你是在什么时候看见恒河这个水、看见这条河的?“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佛给他显生灭当中的不生灭,不知就是以法说,用喻来显,说你看见咱们这条恒河吗?因为祇园精舍外头,就在恒河旁边。你记得你什么时候看见恒河水?波斯匿王他就说我在三岁的时候,我妈妈带我去谒耆婆天,拜耆婆天天神的庙,就要经过这条河了,而在那个时候,我就知道这是恒河的水了。这是迁流变化的,就说我们这个念念不停的色身,它里头有个不变的。什么呢?见性不变。佛给波斯匿王显的就是这个见性。
这个恒河,印度话叫殑伽沙河,在我们华言就叫福生,把印度话翻了我们华言就叫福生,又叫吉祥,含义是天堂来的这个水。那时候一般的说是从雪山阿耨达池,其实就是从珠穆朗玛峰上流下来的,在我们西藏的境内。这个恒河水的沙子像面粉那么样细,不像我们这边的河沙子很粗。佛问他说:你几时见到这个河的?他说:我在三岁,我妈妈带我去拜那长寿天。长寿天就是耆婆天,翻我们华言就是长寿天。求长寿,一般的生小孩都求长寿的。佛就拿波斯匿王他的话、他的事历来跟他解释。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你说的二十岁的时候比十岁就老了,现在你六十了,念念迁变,就从小孩三岁时候变到六十二岁了。那你三岁见到这个河,到你十三岁再见这个河,隔了十年了,十三岁跟三岁见的有没有差别?这条河还有差别没有?水有没有差别?波斯匿王答复说宛然无异,没有差别。不但十年没差别,现在我六十二岁,跟我三岁见到的河也是一样的。这个时候佛就显示你那个能见的见,三岁见跟你六十二岁见这个恒河,能见的见有变化吗?因为年岁长了,时间也不同了,就是能见水的见性有没变化?就因为你年龄增长了,这个水就有变化吗?恒河就有变化吗?波斯匿王答复说宛然无异,没有变化,经过五十九年也没有变化。能见的见是不灭的。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
佛又对他说,你现在很伤感。为什么呢?老了。头发也白了,脸上也起了皱纹了,当然你六十二岁时跟你三岁时是不一样的,是相变了,六十二岁当然不是三岁那时候了。他说你能见恒河这个见呢?你观此恒河,三岁看见的跟你六十二岁看见的,有没有老的、小的分别?波斯匿王说:不也,世尊,没有变化,一样的。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能见那个见性的见精,它没随你这个年龄的变化而变化,见性不变。这就是显性,显能见的见性是不变的。我们在楞严经一讲性都是圆明之性,在华严经讲法界之性,就是咱们经常说的“心佛与众生,是三无差别”,说你的心跟佛的心,跟一切众生的心,都是没有差别的。这是真义。那个心是指性说的,性无差别,佛性、众生性与你现在眼见的能见见性,就是见精;能见这个见精不皱,也没有变化。
【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而犹引彼末伽黎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这一段文是分别变与不变、灭与不灭。灭的是相,不灭的是性;变者是相,不变者是性。你波斯匿王身体衰老了,变了,你知道你的身体一定是要消失的、一定要灭,那你的见为什么不变呢?你知道你的这个见,你死后它也不灭吗?所以你这个见性是没有生灭的,它不受生灭所转,那为什么你说你的身体死后全灭呢?因为性是不变的,是没有生灭的,是指你这个见性它从来就是不生不灭的,那它云何于中,受汝生死?这是问他的话。这个中间就是说,你以前所信的外道,你引证末伽黎来作证明,末伽黎是外道。未伽黎翻中国话是不见道,不知道道,邪见。你不应当引外道的来作证明,那是邪知邪见。他们说你这个身体死后全灭,无有是处,这是不对的。显,你还有个不灭的,你光看见生灭的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