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传这样一段所谓"真理″:人在饥饿的时候只有一个烦恼,可一旦吃饱了就会有无数个烦恼,所以很多烦恼都是吃饱了撑的!
够精辟吧!可谓精辟的论述其实揭示了人类欲望与烦恼关系的深刻本质
1. 需求的层级性与烦恼的根源 饥饿代表最底层的生存需求(生理需求)。当它未被满足时,人类意识高度聚焦于此,“一个烦恼”是具体且迫切的生存危机。此时,其他高层次需求(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被暂时压抑或显得无关紧要。
2. 满足后的需求膨胀
“吃饱”意味着基础需求被满足。生存压力解除后,被压抑的、更复杂多元的高层次需求立刻涌现。我们开始关注安全(工作稳定吗?)、归属(人际关系如何?)、尊重(别人怎么看?)、自我实现(人生意义是什么?)、比较(为什么别人过得更好?)、未来(钱够吗?养老怎么办?)等等。这些需求抽象、多元且常互相冲突,自然衍生出“无数个烦恼”。
3. “吃饱了撑的”的哲学意涵 这句俗语并非贬义,而是犀利点明 许多烦恼并非源于真正的匮乏,而是源于基础满足后欲望的无限扩张和心灵的空虚不安。当生存无忧,我们反而容易陷入对得失、比较、意义等抽象问题的过度思虑,这些烦恼常带有主观臆造或自我强加的色彩。
总之,这段话精妙地映射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它警示我们,烦恼常是需求满足后的“副产品”,源于欲望的升级与心灵的迷失。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满足后,更需关注精神世界的建设与对欲望的适度管理,避免在“饱足”中陷入无谓的内耗。很多烦恼,确是对“吃饱”后精神“饥饿”状态的一种误读或过度反应。生存的焦虑褪去,心灵的迷茫便浮出水面——烦恼的升级,恰恰是人类从物质匮乏迈向精神探索的必然代价。
自有人类以来,随着人类追求无止境,人性欲望的膨胀,总是在不满足到贪婪,甚至贪得无厌。尤其是当满足不了个人愿望和要求时。就指责、不满、抱怨……只想索取,不愿做奉献。总是看不顺眼,这也是问题,那也是毛病,这也差,那也不行……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远比40多年前的生活水平上了台阶,但人们的要求和欲望也随之提高,差距也有存在,也可能会扩大……即使存在有各种问题,都要靠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中国人的路,中国人选择,中国的问题,中国共产党能解决。
任何社会不可能十全十美,有优有劣,有利有弊。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要求,都需要逐渐完善。正确理解看待社会、有待完善和解决的问题,坦然面对贫富差距,始终保持知足常乐,切忌攀比。差距大小只能缩小,不能根除。我们要有足够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差距永恒,还将永远存下去。世上本无绝对只有相对,公平公正是就整体而言,绝非到每个个体都无差异。
人们似乎都怀念过一个时期,无论是哪个时期,不可能无差距。由于工种、岗位、职务等不同,担负的任务责任不同,分配到每个人的工资待遇也就不同,也就形成了差距。有的人家中吃干饭,有的吃稀饭,有的人没饭吃。有极少数人的家中拥有“三转一响”收音机、挂钟、手表、自行车(那时期最高档的)。所谓的高档,总是极少数人才有。一是无钱购买,二是货源太少,三是有钱买,还要找关系托人情。而大多数人望而叹止,望尘莫及。
无论任何国家,无论任何社,无论任何时期,都存在差别、差异、差距。绝对的平等、公平、公正永远没有。除非实现了共产主义……那都还不一定,人们还没有到那个社会,一切都只是想象和追求的理想。
追求金钱和财富,无穷无尽。人的欲望,是衡量的标准。人的欲望种种,只有适度的欲望,人生才会有快乐幸福。
人们从无温饱的年代,到现在的衣食无忧,人们整体生活水平怎么样,毋庸置疑回答是肯定的,上了台阶,好多了。那为什么现在的人们还怨气十足,抱怨这有问题,那不是,觉得不快乐,不幸福。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分析,仔细想来,可能与“差距、欲望、心态 ”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存在贫富差距,有差距就有攀比,有攀比就有要求和欲望,要控制欲望就要有良好的心态。
控制欲望,欲望不是单一,而是种种,比如金钱、财富、美色、权力、地位等等。欲望就是希望和期盼,就是想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有要求才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沒有压力,就会滋生懒惰,满足止于现状,社会就不能进步,国家就不能富强。当然任何事物有利就有弊,就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超过现实,不切实际的欲望就要适可而止,不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能挺而走险,不能不择手段。那样只能百害无益,既害国家,更害自己。
金钱、财富、权力、地位等无止境,欲望是衡量是否止于此的尺子。说到此又提出了如何控制人们欲望的问题,只有良好心态,知足常乐,知足是福,才能适度控制人们的欲望。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差距和不满足的欲望。
心态就是决定人们心理活动和左右人们思维的一种心理状态,有消极与积极两种心态,消极的心态悲观,积极的心态乐观。面对同一事物,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比如,引用“桶里有半桶水,有人会说:唉!只有半桶水了。而有人说:啊!还好,还有半桶水!”前者悲观消极,后者乐观积极。
心态决定状态,心胸决定格局,眼界决定境界。面对得失,要淡然处之;面对荣誉成就要知足长乐;遇到挫折失败,要知不足而常思。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乐观向上。以积极平和的心态,正确对待人与人之间,及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不攀比,不眼红,不嫉妒,不仇富。只争取属于自己应该得到的,不奢求本来不属于自己所有的。守好自己的“财”,过好自己快乐知足的日子。放下那如浮尘般的金钱财富,权力地位等。与那些为新中国诞生、国家富强、民族复兴逝去的革命先辈和烈士相比,生活在现在社会就是幸福。珍惜每一天幸福的生活,知足满足,长乐长安。知足吧,知足常乐!知足吧,知足是福!
虚无实有2023.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