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子瞳(姜传春),作家,自由撰稿人,性别:男。生于南国长于北疆,江南的水给了他灵性,北方的风教会他硬朗,天地万物皆可入诗,灵魂独舞时,夜话成行。吟游诗人,现居北京……
【流水仍在轻哼】
文/子瞳
寒凉总是打底
春日泥香的清润
种子翻身入土
花开已经在眺望
泥泞还要深耕
青涩孤愁的夜晚
日上三竿之时
飘雨已坠入梦乡
至亲在天幕掌灯
挚爱轻鼾枕旁
岁月静好的指针
把落花都深藏
☔🌌
……
有心互动的频率之轻盈
今音(雍赓)评论:
这首诗《流水仍在轻哼》其中一个是有意,另一个是有情,这些都是做正常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岁月静好”和“负重前行”相对称、同存在和并肩前行之时,是把一个可感和苦逼的现实推出来,推到可以领悟其精神的一些人面前,然后,可思考和作用也就自然发生了影响,比如,影响彼此,影响小众与周边,这些,也可以从诗歌中窥见一斑。
如前三段的亦农布置,它不但是一个环境,而且是一个可以引申入髓的刺骨萌想。这是因为第一段两行的因为“寒凉”和因为“春日泥香”所致。致“流水”也就变成了诗歌的核心,也是诗核。其中可以感悟的是,一个流水不腐。另一个是水柔随形。这是把水的作用,作了一个局限化的设想,除之以外,水还有更多的威力与魅力,暂时不在这首诗歌里面加以评点。在这里只评它的不腐和随形。
诗歌以“水”显不腐,是为了表现它的生命之源立场。但是也提出了一个世界最真实的样子是生存之道,这时候,再看诗歌题目中的那个“哼”。人性本劣,弱肉强食,也就是从诗歌题目中的那个“哼”感觉到的,比如,感觉其中的无奈,是指人物如果要走高位的时候,这时候所出现的阶梯,就和诗歌第二段、第三段就形成了反差。
这个反差需要有人去思考它。比如可以思考带有实质性的、现实中的、具体的一家又一家。这时候有历史影子的重显和重叠,会以轮回方式有序的在人的脑海里回旋。于是,需要有人去面对它和承受它,面对与承受的目的,就是为了后来人过得更好。
这首诗歌的情趣和显大义的地方在这里。而诗歌里的这里是以农为基地;并且以农折射其理,这个理是诗歌人物悟出来的,而不是有谁给他规定的。
它被安置在了诗歌的第五段而不是第六段。这样的区别与划分,主要是从该段第一行的“至亲”角度来认识和化解其意的。这一段是全篇中挑大梁的一段。能否把它看出来,各有其解,没有标准。这就是诗歌在赏析时富有人性化的一面。
诗歌自身带有的人性化和情绪化,会把诗歌的提升显得轻而易举。同时,也可以把题目中的“哼”的理解,可以向吟、唱等程度上去贯穿它和针对它,并从中得出能给予自身收获的东西,比如,水的随形而至,在一定的时候,它对化解矛盾和缓和关系,会起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者:子瞳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