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最美四月天,小戏之花展醉颜。
日前,中国表演学会全国代表大会在古城西安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中国表演学会会员单位”崇信剧社的社长解崇信作为嘉宾应邀出席这一盛会,消息传到咸阳,掀起轩然大波。

(解崇信社长和中国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


解崇信是我的老师,我参加工作后我们又成为同事。他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笃诚崇信,博学多才。年轻时在县委写作组干过,一笔好写。后来在人民公社干了几年,做过住队干部,工作能力强,受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
改革开放后,解崇信投身家乡教育事业,无怨无悔。他先后做过中小学教师三十多年,辛勤付出,从礼泉一所学校领导位上退休后,还被咸阳秦宝中学等学校返聘,为中国的教育事业无私奉献。

解崇信老师的两个女儿,在他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下,都子承父业,均是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使命的延伸”,他常常津津乐道。
老了老了,本是颐享天年的花甲之年,他却一头扎进了中国戏曲,而且是拼命三郎,让人心疼。
去年疫情期间,他跟剧社的编剧蔺志顺在他办公室的斗室,一个月起早贪黑,废寝忘食,把著名作家王海的长篇小说《金花》改编为剧本,春节的时候,万家团圆,欢度传统佳节,而解崇信老师,却累垮了身体,不得不住进了咸阳市中心医院。


(著名作家王海,著名剧作家蔺志顺)
究竟是什么原因,鬼使神差的让解崇信迷上了小戏?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礼泉城乡兴起的群众性戏剧创作、演出活动。因其三小(题材小、场地小、乐队小)两少(演员少、道具少)和一短(时间短)而被称为现代小戏。这一独具特色的地方小戏,曾经一进首都北京二进省会西安,六进古都咸阳,灿烂辉煌,是礼泉一张靓丽的名片。2014年,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小戏)之乡”荣誉称号。

(西安市三艺社社长侯红琴)

(和秦腔名角马友仙在一起)


(与全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和陕西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在一起)
新时代,礼泉的小戏又到了春天,展现出勃勃生机。解老师和他的崇信剧社,传承发扬,一路艰辛,把礼泉小戏,光大到国家级的台面。
剧社成立六年来,他跟著名剧作家蔺志顺,一武一文,先后创作十多部小戏在《当代戏曲》发表,其中《凤凰嫁鸡》《飞燕》《扁担开花》获得编剧一等奖。
他聚集剧社专业演职人员三十一人,响应党的号召,一枝独秀,活跃在咸阳城乡,惠民文化下乡演出二百多场,所到之处,座无虚席,掌声雷动,受到群众热烈的欢迎。
2019年7月,陕西省剧协推荐崇信剧社参加全国职业剧团首届剧目展览演出,《凤凰嫁鸡》《张开打眼》《扫黑记》一炮打响。礼泉小戏,成为全国戏剧表演会议上的香饽饽,他们瞩目解崇信和他的剧社,他们瞩目独具特色不得不刮目相看的礼泉小戏。


(拜访全国著名文学评论家作家阎纲先生,学习取经礼泉文化馆老人人生和创作经验)
解崇信时刻没有忘记,他是一名党员,讴歌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讴歌勤劳善良的人民。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道的小戏《最大的娃》一经推出,轰动礼泉城乡,老百姓街谈巷议大呼过瘾。
解崇信剧社受咸阳市礼泉县两级纪检委委托,创作的反腐倡廉秦腔小戏《迟到的忏悔》。受到省市县三级纪检委的表彰。制作碟片二百多张,有纪检委向全省发放。几年来利用惠民演出,演出八十多场。
三年疫情,中华民族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众志成城,《飞燕》再现。而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扁担开花》,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实现。


(天降甘露,地出醴泉。新时代,新礼泉,我们张开双臂喜迎海内外有识之士投资建设这块热土)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家乡就是战场。解崇信老师还是家乡旧县(解家)振兴小组的成员,他跟陕西食品工业的一面旗帜心特软老板解领权退休干部解晓霖蒲恩权一道,扛起了礼泉乡村振兴的大旗,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一直奔波操劳。


(白天,去昭陵肖东和任池村学习取经,晚上十点多了,灯火通明,解领权解晓霖蒲恩权解崇信还在心特软大楼会议室和旧县解家村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热烈探讨解家新农村建设)
解老师擅长唱小戏,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唱礼泉乡村振兴的大戏。
我们期待,礼泉小戏红透九州,我们期待,解崇信们的大戏跟烽火袁家白村一样,昂首阔步,走向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