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堆里淘金
文/张喜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村到处都是宝,看你如何去寻找。
树叶能烙饼,砖头能填壕,野草能蒸包,农村净是宝。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看到农民种地不易,吃、喝、用简单。农村人靠的是节、俭、省过日子,能不花钱买的东西尽量不买,不虚花一分钱。年轻人要学会发现资源、利用资源,不能大大咧咧。今天挣钱不节俭,明天没钱就傻眼。记住,靠天、靠父母吃饭是不会长久的。这是一个社会现象,需要大家去认真思考未来;怎样把“变废为宝、成为更多的社会财富,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多想一想。
邢台有个古玩市场,每逢周六大集,人山人海,古玩琳琅满目,雕工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堪惊刻匠回春力,腐木轻磨百媚娇,虽然不见根艺人,看了雕工敬佩艺。启发了我对古玩艺术的兴趣。
前一段,我到村里散步;发现一个废旧的树根、在西北留村槐北路便道上沉睡多日,无人问津。处于喜好观察到七股八叉枝枝招人,根茎形似含苞欲放的莲花,爱不释手。自认为是个梧桐树根,重看不可雕也,没有过多的去打探。 (香椿树根)
时间一长,路过时总想瞄上一眼饱饱眼福。哪天碰巧见到房东、问这是谁家的树根?房东说:是他的;我问是什么树根?他说:香椿树根;我立马提了精神、香椿木是“红心硬杂木好材料。”房东说:此树根在家里放了好几年了,自己想搞个根雕,结果发现腐朽了就扔在外边了。房东又说:还有香味呢!我心中暗喜,问:你还要不要?他说:不要了,高兴的我忙说:你不要我就拉走了哈。房东说:拉走吧!。
事不宜迟没回家,心想省怕别人给抢了似的,就近找了个三轮车弄到了家里边收藏。
事也凑巧,又碰上一个稀罕物;门上一邻居家里过事需要柴火,把家里的旧木头挨个清理当柴烧。我发现有几个圆木墩,形状高低,大小适中,做个木墩坐不错。我说:“别烧、别烧、烧了怪可惜呢!”我就把几个木墩也弄到家里一块收藏。心想把“树根做成茶台,木墩做成坐配成套,越想越美,真是天助我也者。”
心里感觉就像是发现什么宝藏一样,忙向懂根雕的李书兴师傅请教,看怎么制作。 过了二月十五庙会后,3月8号李师傅让我把树根拉到他家里。家里有大小磨光机两个,推刨、手锯、各种工具齐全,还有茶色粉,明漆、稀料、刷子。李师傅非常热心,他指点我操作。后勤工作是他,缺什么买什么,就这样忙忙乎乎的干了起来。每天定时上班,下班,其乐融融。经过一周的努力一个活生生的吉祥四宝,“龙、凤、龟、麟”和几个木墩处女作终于问世,成了我亲手制作的第一件宝物。可喜可贺,逢人自夸,情不自禁,自我吹捧一番。
柴火堆里去寻宝,一本万利变钞票;工艺作品靠手艺,根雕物重价值高。
今天好不谦虚地把自己笨拙的制作过程讲给大家听听,请懂行的老师多多包涵、指点。
第一步,先把树根放平定形,把多余的朽枝去掉。重要的要提醒大家轻磨细打,做好安全防护。
第二步再用砂轮打磨,去掉外皮和朽的部分,留下自然鼓凸原状,见到硬木为至。凹的地方用小砂轮慢慢的磨,缝隙里面就用木锉、木凿、清理干净。
第三步糊痕开裂的地方,打泥子,晾干后再进行打磨抛光。第四步上一遍茶色粉均匀涂在面上,达到整体颜色一致。
第五步上明漆,晾干后用砂布轻轻的打一遍即可;其目的达到:一是平、二是上第二遍明漆好结合。最后一步上第二次明漆。最好放到室内,避免尘土影响面的光亮度。 (成品茶台)
根雕艺术是一种传统造型工艺,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是以树根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
朋友相聚,品茶赏根艺。 二尺茶台面不大,壶小能容江河涛;龙腾虎跃驮财富,椿王玉液飘万里。烫壶浓茶喝不醉,闲来无事赏根雕;神奇宝贝赋瑰相,消灾避邪镇宅宝。
根雕是一门艺术,即能观赏又有使用价值。材料在农村到处都有,看你怎么去挖掘利用。我儿子天性爱好手工雕刻,通过网络自学把“竹根,橄榄核、枣核、桃核”等进行纯手工制作,“竹根雕金蟾、橄榄核雕成十八罗汉、枣核做成手串。”多是人物,动物造形,非常精美,人见人爱。我手上戴着儿子雕的十八罗汉和酸枣核,心里每天都很乐观,睡觉走路总愿意把这些带在身边,护佑平安!骄傲的炫耀一下儿子的作品,增加生活乐趣。 (儿子的雕刻作品)
殷切希望更多的人把物质文化发扬光大,艺术传承下去。爱物如宝,慎丢物品,利用好资源,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推向新的高潮。 【作者简介】张喜魁,邢台市信都区李村镇西北留村原党总支书记,村级顾问。服务家乡,热爱家乡,对家乡有浓厚的感情,每每巡视这片热土,都能激发心中的那抹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