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主播简介】

小兴安岭的春天
作者:顾维滨
朗诵:大梅
纯音乐演奏:李德洲

“小兴安岭啊山连着山,山是那样的美,水是那样的蓝……”这首赞美林都伊春的歌曲唱响了小兴安岭的千山万水,更唱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一时的传唱,唱出了伊春的山美水美人更美。
小兴安岭的春天也迎来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脍炙人口的佳作,此诗的原著为《赋得古原草送别》,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述,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惜惜分别之情。可以说这首诗是“赋得体”中的绝唱,“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更是意境浑成传诵千古,此时的小兴安岭不正是在春风吹又生的孕育之中吗!

春门已开,春寒犹在。
八百里小兴安岭乍暖还寒,在这仲春时节,风轻云淡,残冬已尽,冰雪消融。人们习惯性地期盼着,等待着春天的到来……
我只想等,等春风送暖,等春暖花开,等春光绕肩,等燕子归来,等青绿铺开,还有那首传唱了许多年的顺山倒的伐木号子,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当年的伐木场景已载入历史的史册,而如今八百里兴安的山山水水正已展新的姿态迎接又一个春天的到来,好一个春光明媚,此时此刻的林都伊春经过了一个漫长而寒冷的冬天,翘首企盼的人们,也许在某一个春风荡漾的清晨,春姑娘以不停的脚步款款地向招手的人们走来……

阴霾下的田野,又迎来了新一轮的降温,天空时不时的飘落雪花的同时还夾杂着一些雨滴,洗刷了沙尘,洗刷了大地,芸芸众生都在期待着,春风吹又生。尽显春意盎然。和煦的春风轻柔的吹过,一切物候春回大地。
萌动的草芽在冰冷的荒原里,从覆盖的荒草下开始了吐绿,静静的田野时而有飞过的候鸟,悦耳的鸟鸣声打破了旷野的寂静,映入眼帘的是大地还没有化尽的残雪,此时的残雪,失去了往日的洁白,变得灰黑静静的躺在那里浸润着大地。

风情万种的混杂林,更为突显的是那挺抜高大的郁郁葱葱的红松林,在朦胧的阴霾下半遮美颜,透露着一丝骄美,用不了多久应尽显芳华。此时的南方正是艳阳高照四季如春,而此时的林都仍然是春风刺骨,扑面而寒。而河里的水随风吹过展现出层层涟漪,此时是冻人不冻水,路上的行人由于衣着单薄而冻得瑟瑟发抖。但请要相信,总会有一天春暖花开,万物吐綠,值得我们全力以赴去期待这个春天的春风沐浴,去迎接一个春光明媚的艳阳天。

春风刮过,春雨入泥。雨夹雪的气候是老天陛下一时的放荡,是暂时的发威而已,忽冷忽热是这个季节的主旋律,但如何面对这过山车似的降温,确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春捂秋冻那是老话,但也不可否认当代年轻人里边穿短袖外面套棉服的着装现实。

春风吹又生,这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季节轮回,节令与时令体现在人们的期昐里,春光无限。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宋〉僧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诗人沐浴在春风里,杏花也伴随着雨滴渐渐地开花了,大自然的一切都沐浴在春天里,沾衣欲湿杏花雨,一个“欲”字则体现了雨的灵性,在春风吹又生的自然规律中,若有若无,如隐如现。吹面不寒的杨柳风,是那样的和煦,是那样的轻柔,这是人与自然的契合,这种情感也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一种恩赐,天人合一。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
所以说小兴安岭的春天,“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小兴安岭的山川之秀美,不正是亘古以来大自然对这方热土的馈赠吗!

写于公元2023.4.6日于伊春市南越橘庄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