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的情怀
——打小生活在南深沟胡同的我,深深感受到这里老街坊们几十年丝丝缕缕的邻里情怀。
作者、诵读/海 灵
南深沟胡同,
位于前门西打磨厂中段,
是明朝开启的老胡同。
据历史记载,
明朝正统年间,
为了泄洪,
在前门楼子东侧的护城河,
斜着往南挖出一条泄洪沟,
穿过西打磨厂街的洼地,
洪水干涸后形成深沟,
沟两旁盖起了房子形成胡同,
老街坊们管这里叫深沟(带儿话音)。
南深沟胡同,
北通西打磨厂,
南通兴隆街,
全长不过二百米,
东西宽度,
仅有成年人的五、六步宽。
有住几户的小院,
有住一家一户的邻街房。
住了几十年的老街坊们,
从南到北,
哪家哪户,张王李赵一清二楚,
他们相处的如同亲人一般。
王家的孩子放学回家父母还没下班,
对门儿的张婶儿就招呼孩子在她家吃饭;
刘大妈凉晒的衣服,
突然下雨了,
马大婶儿好心地摘到屋里来;
杨大叔推车买煤,
李大哥助力相推;
邻居的孩子发高烧,
郑奶奶端去一碗鸡蛋面;
刘爷爷有脑血栓后遗症,
经常糊涂迷了路,
街坊邻居们见到他,
都是热心帮他领回家;
赵大爷会理发,
街坊四邻的大人孩子,
都被他理的有模有样。
每逢过年,
更是热闹非凡。
三十晚上,
孩子们换上新装,
兜里装着瓜子、水果糖。
女孩子们提着灯笼花枝招展;
男孩子们放起二踢脚、麻雷子、小鞭炮;
大人们在家炸排叉、包水饺
准备吃年夜宵。
到了午夜,
街坊四邻,
全家出动,
鞭炮齐鸣,
五彩升空,
喝彩声、欢笑声,
一波儿又一波儿,
此起彼伏。
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年初一到十五,
大爷、大叔们,
兜里装上香烟,
大妈大婶儿们,
也刻意捯饬一番,
笑盈盈地挨家挨户拜大年。
走进张大妈、李大爷家,
花生、瓜子、糖果送上前。
过年好!过年好!
成了拜年的口头儿禅。
年味浓浓,
岁岁欢欢。
我家住邻街房,
母亲住了48年,
她有一手细致的针线活,
大妈大婶常围着她转。
昨儿个赵大婶找来让她帮着缝件衣;
今儿个孙大妈上门让她帮着裁条裤;
婴儿穿的软底鞋;
吃饭戴的饭兜兜;
在母亲手里那是小菜儿一碟。
2008年奥运拆迁整治,
老街坊们纷纷搬到四环五环,
但他们挥之不去的身影、
难以割舍的情怀,
象母亲手中的缕缕丝线,
穿着友情,
挂着思念。
作者/朗诵者简介
郁海灵
悦读诗苑朗诵艺术团主播
出生于1955年,毕业于北京首都师范大学,从事教学工作12年,北京市审计局工作19年,现已退休。喜欢朗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