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个手指往外掰的父亲
文/姚春华
我为了好好表现自己,有一次在批斗父亲的大会上发了言。记得我发言的大意是:姚XX,你是一个没有改造好的臭知识分子。星期天回到家里什么活都不干,还要选好的吃。你是地主的孝子贤孙,把你父亲的瓷像还保存到现在,你有什么目的?我要和你们划清界线,做个革命者。
“文革”期间,五类分子的子女不能当红卫兵,招工、招干、参军一律靠边站。我很抱怨父亲。责问他:土改时你是区里的秘书,为什么不回家与村里的土改干部交涉一下,争取不划自己家的地主成分?为什么你们兄弟三家只有我们家是地主成分?害得我们没有出路。父亲当时没有作任何解释,直到“文革”结束了,父亲才把实情告诉我们。他说,土改前一年爷爷才去世,因为他最小,没与爷爷分家,爷爷死后就把田地给了自己。如果他和土改干部打个招呼,不划自家的地主成分,那多余的田地就拿不出来分给穷人。这样就不公平了。再说自己也没想到,成分有这么重要。
满爹牛,至今天,下田耕,犁耙过后,浪冲墈,水击田埂。
满爹牛,忆当年,奋力耕,连骂带鞭,好心酸,遍体伤痕。
满爹牛,至今天,把绹牵,改革开放,喜空前,笑声一遍。
清明节又快到了,麻麻细雨,绵绵哀思。敬爱的父亲,当年我斗你时为何不责骂我啊!至今留下深深的内疚。现在回想起来,父亲平凡里透着伟大,严肃里装着慈祥,奉献里种着希望。亲爱的父亲,我拿什么报答你呢?写此短文,算是清明节女儿送给您的一挂吊钱吧!
读者点评:
杨凭墙:
作者此文里的主人公,既是慈父,也是乡贤,两种形象相互辉映,感人至深。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自我揭短,追忆当年斗争会上“大义灭亲”猛批父亲的情景,勇敢触及到人性的弱点、亲情的局限与灵魂的痛点,不但充满了愧疚之情,同时也大幅度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历史深度与灵魂拷问的内在力量。而这种忏悔意识,于我们当下的文学写作,恰恰是特别匮乏但又特别珍贵的精神元素。
严小平:
一个近似伟大的父亲,点点滴滴的“外掰”感动着我们,思念大声地说出来,才能弥补心里的遗憾。如果时光倒流,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愿意从头再来。感谢您感情真挚的好文章,向您的父亲致敬。[抱拳][抱拳]@春华秋实
三山轩主:
此文很感人。一位八十岁的长眠地下的乡贤,愿他精神不朽,天国冥安![合十][合十][合十][玫瑰][玫瑰][玫瑰]
黄正兵:
作者的父亲姚承先老师,是我的恩师,在我读完小的时候,姚老师把我的作文《春天》作范文在课堂上朗读,从此我爱上了语文,有时还给我“开小灶",至今难忘。
今 读此文,我读出了四句话三个写作特点。
一:作者父亲天真得像一滴露水,清纯得像一滴蒸溜水。
土解时,父亲是区里的秘书,为了把多余的田分给农民,却让自己变成了一个不是地主的地主,在特殊年代挨斗被“踏上一只脚,永世不得身";父亲的父亲要他去讨账,他却把账本烧了,讨了一顿好打。这是对弱者的同情,对家的背叛,其心纯朴得可用X光透视啊?
二:才气满天下,甘为孺子牛。
作者的父亲诗词歌赋联文样样精通,《满爹牛》接地气,堪称经典,一联劝退一场官司,一场“打人民"的民斗。一联能退百万兵,一身正气有担当。且扶犁掌耙,栽田割谷,样样能干,是书生,亦是孺子牛。
三: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帮人办红白喜事文案,分文不收,还送礼金,邻居们有困难就去接济,別人外出没路费,他就去送盘缠等等,而他自己过八十大寿,分文不收,零酒席,躲到女儿家,生日过完后两天才回家。
四:款款深情,捐资助学。
在村里倡导助学计划,带头捐资,形成气候,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播种春天的希望…
三个写作特点:
一是真笔写真人,写出真性情,父亲形象跃然纸上。二是朴实无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三是详略得当,张驰有度。如写父亲讨账,躲过生日很短;写犁田写对联平息祸灾写得很详细等,作者写文章像一个高级缝纫师裁衣一样,多一分则过长,短一寸则过少,裁剪出来的衣总是像最合身的好文章。
陈健:
拜读春华老师所写的佳作,感慨万千!
你父亲是我的老师,后来又成为了同事。他老人家一生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乐善好施,他老人家的为人,为事,为业,永远是我的榜样,你文中所适及的事例,我都知晓,他老人家为原关王乡所写的教育誌,乡誌,我一直珍藏在家里呢,帮我代作的对联也记在我的笔记里。满爹是一位难得的良师益友。细品你为父亲所写的美文,回味无穷,为你点赞,向你学习!
满爹的学生,陈健敬上。于安徽芜湖孩子家。
姚建华:
看完四姐写的巜十个手指往外的父亲》的文章后,父亲伟岸的形象又浮现在我眼前。我的父亲何止是那拉车的牛,登天的梯子,还是我心中永远不灭的灯塔。他那严于律己、宽厚待人的胸怀;他那心中有事还能泰然处之的格局;他那忍辱负重照样前行的品质,他对儿女们“人品重于山,良心比金贵”的教导……始终激励着我,并且鞭策我也像他那样为社会,为乡邻,为大家庭也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贡献。我最尊敬的父亲,请您地下安好!子孙们虽然远不及您那么完美,但您的优良传统我们将永远传承。
刘特生:
手腕往外掰的父亲。深刻揭示了作者对己故严亲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作者之父是本人最熟悉的长者之一。看文章文神合一。毫无华众取宠之笔。是的作者之父可配厚德载物四字。佛教中有心量有多大,福报就有多大。看作者家的福满门。也许就是上辈们修来的福报吧。刘特生看春华华章随笔。
姚灿华:
春华妹妹:看了你写的怀念父亲的文章,心里好寒,好难过。父亲的病如果发现的早,及时去大医院诊治,可能还能活几年。没有后悔药啊。父母一辈子养育我们太不容易,太辛苦了!我们有愧于父母亲,现在有什么办法呢?
姚娱华:
春华姐姐好!每年清明对父母都特别怀念,你写的文章代表了我想对爸爸说的话,父亲的好远不止这些,只是用纸也写不完他老人家的优秀品质。祈祷父母九泉下安息!
姚丽华:
姐姐:看了你写的清明节怀念父亲的文章,我流了几次眼泪。父亲大伟大了,我非常敬仰父亲的大爱情怀!
作者简介:
姚春华,微信名:春华秋实。中师毕业。小教数学高级教师。先后在杨林乡和长岭炼油厂子弟小学教书。长炼是我的第二故乡。喜欢阅读,偶尔码码方块。现在,"巴陵老街"群成了我的精神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