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糗事
文/毕勤山
事先跟天津医院主治大夫沟通好,3月14日一大早,我和儿子开车,拉着患病的妻子赶往天津医院准备作手术。大约在8点钟左右,我们在青县服务区小憩片刻,吃点东西,点了3碗混沌,这时妻忽然想起上午可能还要抽血作检查什么的,不能吃饭。我说“让我打电话问一下”,大夫说,“最好别吃”,既然大夫说话了,那就别吃了,做好的混沌放到中午再吃吧,后来到医院忙着作检查,混沌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在车上放了两天才被扔掉。对于这个小插曲,谁也没在意,可是没想到的是,这竟然是个序曲,以后几天,跟着来了好几个糗事。
上午10点多钟,我们到达天津医院,放眼望去,门口一字往东排起了长长的车龙。为节省时间,我提前下车到医院办门诊检查手续,儿子和妻子她们跟车排队。我通过安检,在一楼的自动取号机上取出了预约挂号单,拿社保卡到三楼缴费处缴费,好不容易排到跟前了,被告知是自费不能用社保卡缴费,用社保卡缴费的话还需重新走手续。找大夫开单、签字、排队,又一通忙乎,终于交上费啦!随后赶紧拿着医生给开的检查申请单,到一楼CT室排队做检查,这时候,走廊里、大厅里乌央乌央的全是前来看病或陪诊看病的人。 其实做CT检查是可以吃点东西的,妻子的身体比较虚弱,早起又没吃饭,我担心她身体吃不消,就让她坐在诊室门口,电话保持联系,尽量减少走动。在等着叫号的档口,我忽然想起来上次住院的费用还没结算,于是,我先到医保窗口打印结算单,一摸包,我的头瞬间大了,结算用的单据忘带了,没单据就结算不了,结算不了就交不了费,住不了院,这可怎么办?
这时候,一位好心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说:你让家里人找找,拍张照片给我,我先把结算单开出来,给您联上社保,先办好异地备案再说,我千恩万谢,赶紧给在家的闺女打电话,让她找单据,很快将单据照片拍了过来,联网的事情就此办妥当了。
在这位好心人的指点下,我来到结算的柜台前,如此这般,配合工作人员填了一堆表格,签了一通字,上次住院的费用也结清了,往下就等着检查结果出来,然后开住院证办理住院手续了。
来作检查的人特别多,一直捱到11点50了才叫到名字,12点多一点检查完毕,我赶紧上二楼找崔主任,还好崔主任等几位大夫还没下班,他看了一下检查的影像,跟我说,可以安排手术了,并当即开出了住院证。我心里一阵轻松,下午就等着住院部通知办理住院手续吧。
中午,吃罢午饭,离下午上班还有一段的时间,我们在医院外转了一小圈,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明媚,晒人身上暖乎乎的,林荫道上垂柳婆娑,伴着和煦的春阳,我漫步在充满生机的春绿世界,贪婪地吸吮着暖春的气息。回到车上不一会儿困意来袭,便美美睡了一大觉,醒来已是3点钟了,赶紧联系主治大夫,得到的答复是,没床位,住不了院,手术排满了,安排不了手术。要做到话最快也要到一周以后了。听到这样的答复,我心里暗生埋怨,“这一趟是白来了!”,医生讲“你要不过来怎么作检查?不作检查连排号住院的机会都没有”。在这里已多呆无益,我们决定返程。 回来的当天晚上我就感觉不舒服,第二天便难受得厉害,浑身酸痛、头疼,发烧咳嗽,肠胃也跟着闹腾,便当是一般的重感冒,也没怎么当回事,就来到小区对面一家诊所打打针吃点药了事,可是诊所门口也拍着长长的队伍,我在瑟瑟的寒风中排着队,感觉愈发难受,无奈不排队了,去医院吧。
儿子开车拉着我赶到人民医院,到呼吸科预约挂号,没成功,原来是机器出故障了,等了一会儿,机器修好了,能用了,再预约挂号,显示上午没号了,只能挂下午的号了,一旁的护士看我一副难受的样子,好心提醒我:“不行的话你去发热门诊看看吧,那里可能人还少些。”于是,我们又急慌慌地来到发热门诊,没有挂号,直接检查,抽血、做核酸、做抗原,医生说,初步判断可能是甲型流感病毒,俗称甲流。“那就赶紧开药吧,难受得不行了”,医生却无奈地说“开不了,没药”,她说,治疗甲流的特效药物奥司他韦,医院早就断货了,而且她还提醒我说,偏僻一些的药房可能有,大的药店早就被扫光了。
从医院回来,我跟儿子一连找了七、八家药店,都说没货,没办法,我们只得在天宇药房买了两袋抗病毒药——板蓝清热颗粒,作为替代药物,药效如何还不知道呢?转了一圈儿也没拿上药,身体依然难受得厉害,不得已又返回到了我小区对面的小诊所,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队,吃了药又打了针,晚上就见轻,我不禁感喟,有时候小诊所也能解决大问题呀! 甲流不是冠病,貌似弱小,但人们普遍感觉前者所带来的痛苦程度却一点也不亚于后者。在我难受了两天之后,第三天感觉清爽多了,没事了,便停止了打针,到了第四天病毒再至,终于把我击趴下了,又经历一次的漫长的候诊过程,医生却拒绝打针,理由是针剂一间断,就没有再扎的必要,还告诉我说一个礼拜后,身上的病毒就会消退,又因为所以的讲了一通药性病理,我将信将疑,一边身体备受煎熬,一边心里充满期盼,祈祷这该死的病毒早日滚蛋!
为了早日解除病痛,女儿也是最上心的了,也不知道她从哪个渠道买来一大包治疗甲流的药物,买多了,时间长了药品过期就无法再用了。前几天,我整理了一下抽屉里储存的药物,有治感冒的、健胃消食的、抗菌消炎的、止咳退烧的,西药片、中药袋、颗粒糖浆什么的,要啥有啥,一应俱全,再一看日期,大都过了有效期,最后只能当垃圾扔掉了,家庭储药浪费真是惊人,我在网上看到一组数据:我国约有78.6%的家庭备有家庭小药箱,却有80%以上的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目前平均每个家庭过期药品数量超过30%,全国一年产生过期药品约1.5万吨,每年家庭浪费的药品价值超过100亿元。
听朋友介绍说,现在养老圈正在推行一个叫做“六助”的服务,其中一助就是助医服务,即帮助老年人到医院从挂号检查跑手续缴费再到开药拿结果,都是全流程、一条龙服务,不仅节省老人的体力,提高了就诊的效率,这不啻是减少家庭由此产生的时间和精力损耗,更是家庭生产力的又一次释放。
由此推之,如果药店以苍生为念,不以逐利为目的,如果消费者树立起正确的用药消费理念,如果社会对家庭开展精准的“助药服务”,那么,严重的药品浪费便可休矣! 作者简介:毕勤山,无笔名,男,大学学历,河北省邢台市人,河北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首届理事,邢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邢台市信都区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在省、市多家媒体发表文学作品多篇,代表作品有小说《厂长的心事》、《老贾的春节》、《冷热父子》;散文《跳荡的红黄绿》、《青山本不老》、《最难离舍是乡愁》;纪实文学《邢西抗日播火的岁月》、《乡村医生往事》、《全国劳模王德堂》;诗歌《新冠的自白》、《一定战胜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