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鹿邑,老子的故乡》
老子天下第一!刮出这么大的口风,中国几千年无第二人,地球别的国也未有所闻。
大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夺得天下后,不可一世。觉得自己的雄性与文功武略欲与天比高。心里更不服气老子,有心挑战荣耀顶到人类天花板的圣人。于是,朱皇帝召集了文武群臣在皇宫大殿,让大家来一次楹联大奖赛。他出上联,"老子天下第一"。朱皇帝心中的小九九,群臣自然清楚。他想力压老子,借一楹联将自己的声名百世流芳,冠绝天下。结果没人买帐。
沉默许久之后,有位博学多识的书呆子站岀来了,胸有成竹。宫殿上自信的高声诵读: "上联,老子天下第一。下联,孙子盖世无双。" 识趣的文武大臣心里打了寒颤。还有个别愚钝的还称甚绝。孙子,是古代著名的军事思想家。论人物地位论文学说盖世无双,还是与老子天下第一有的媲美。 朱皇帝大煞风景。差点当场手刃了这个不识相的腐儒。悻悻地甩袖收场,"退朝!"
生于2500年前的老子,平生的所有努力就是向世界吆喝"道法自然""为而不争"。最反对的是做"第一",争头筹。正因为他"不要"的非常坚决,老天爷却偏偏将"第一"的帽子硬戴在他头上。千百年来没有人敢过来争抢。人中龙凤不少见。天下第一,两千年没人和河南的这个老汉挑战。
本人已过了花甲之年,已经做了几十年的老子。爹都没做好,当是不合格的老子。突然被《道德经》吸引,更是膜拜了普天共尊的老子。 被冠毒疫情折腾了三年,基本禁足。2023年春节过后,急于放飞。心血来潮,就想到老子的故乡看看。
春分这一天,从太原市南站坐了高铁,约4个小时直达豫东与皖省的接壤地商丘,又从商丘客运中心坐了汽车南奔周口市鹿邑县。久违了自由洒脱的客运老爷车。正赶上春季路面维护。司机开停自如,一路除了不走高速,省道市道县道乡道街道窜天猴一般不管规矩。老子的故乡人的确是"道法自然"。纵横在乡野,多维地阅读了一次河南乡村的风景。老车颠簸过坎,后座上全身骨肉按摩,当是一种享受。河南早春二月,桃杏花开,麦田葱绿。村靠村,街连片,豫皖交界的地方人丁就是兴旺。
两个半小时后,到了鹿邑县城。 问过度娘。鹿邑县紧靠安徽省,距皖西名城亳州市30多公里。魏晋时代,曾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封地。鹿邑人口接近百万,县城的面积挺大。一进城闻到的就是老子文化的浓郁气息。老君酒店,真源大道,紫气大道,仙源路,卫真路,老子学院,老子广场,老子博物馆……。老子在鹿邑是无处不在。
鹿邑县名好,来自于古代文学诗经上"鸣鹿"的典故。小鹿发现水草,嗷嗷的召唤同伴一起来吃。多么柔绵友好的情愫。进城之前,沿街出现了小花园,内有塑像醒目。是两个亲和比肩的老年巨人。除了老子,谁敢与之比肩?不禁好奇的问询。司机说,是孔子和老子。哦,明白了。现代人尊"二圣"哥俩好。
自从家乡出了圣人老子,千年来鹿邑县可是赚足了面子。一个人,一本书《道德经》,又拜称老子为天下李姓的始祖,成了鹿邑响亮海内外的名片。
春秋战国年间,鹿邑曾称陈国苦县。后因老子成名,几位皇帝驾临朝拜,又亲自下诏钦定,因老人家更名"真源""谷阳""仙源"”卫真"等县名。 东汉年间,在太清宫的现址上,修筑了"老子庙”。 老子生在鹿邑城东不远的村子曲仁里。他本名姓李。有神话传说,老子一从娘胎里生岀来,光芒四射,吉祥云围绕。即刻有天上九条祥龙腾飞而来,口喷灵水,给老子沐浴加持。九龙示现之后,一瞬间化为九口灵泉的水井。 所以老子故里"九井"的物证,成了老子研究考证的硬质元素。老子故乡有穿越豫皖边界的河流,涡河。涡河之南有河南省鹿邑曲仁里,涡河之北有安徽省涡阳县。曲仁里有东汉建的太清宫,是老子故里。但近年有学者惊呼,涡阳县发现了"九井",又有流存千年的"天静宫"。这里才是老子真正的出生地。一时和鹿邑县岀现了嘴巴官司。直至追溯到春秋时的陈国,宋国,楚国。本文在此不多细述。
鹿邑县的老子故里火了起来,主要还是因为老子的思想光芒。他揭示了天地之道,他的道理直插人心。无论是天下的官还是民,人们不得不服老子天下第一。到了赫赫声名的大唐王朝,开国皇帝李渊为了基业稳固千秋万代,知道文化根基的厉害。他便主动认亲,拜了老子为李家的先祖。武则天当了皇帝,又给女人增添份量,下诏拜老子的母亲为”先天太后"。从此鹿邑县就成了天下李姓的祖庭。老子天下第一,华夏百家姓氏李姓迄今繁衍至上亿人,为天下第一大姓。 唐宋是中国历史上两大年份久长的王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鼎盛期。在统治者的眼中,道家文化所体现的"真""信"实在是刺眼。赤裸裸的看人看事。当然不如儒家的"仁义道德"容易包装。道家在唐宋时并未蔚然为社会文化,反而产生了一批邪门术士,打卦算命练仙丹,污染了道统真信的思想精髓。 某种意义上,当权者一向只是喜欢蹭热度。借老子的盛名给自己的脸上贴金。并没想岀气力将大道播种为国民的理念。 唐真宗为了表明对道学的崇尚,敕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把县名改成了"真源"。意思是道家思想的发源地,真理产生的源头。到了武则天年代,大概女皇亲临过鹿邑城中的"老君台"。这是传说中老子升天成仙之地。她下诏又给老子加冕,改县名为"仙源"。意思老子已不是人物,是天下人膜拜的神仙。把人格神格化,显示对老子的无上崇敬。 到了宋朝,文人皇帝宋真宗在唐朝大封老子的基础上,又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顶到天花板了。从此"太上老君"成了民间对老子的一般尊称。这还不算,宋真宗又给鹿邑穿了件新衣,改县名为"卫真"。表明他比别的朝代更加尊崇,坚决护卫老子阐述的真理不动摇。 三个皇帝,三大护持,这"老子天下第一"的紧箍是谁念咒也无法解开了。 到了元朝,因为蒙古人的大肆杀戮,人口稀少。行政区划时,当时的鹿邑,卫真两县合并,即是现在格局的鹿邑县。
老子故里已辟为文化旅游风景区。 2500年前发生的故事,有形硬壳只剩文化软件。原始建筑当然已化为泥土。到鹿邑拜祭老子,必须心神贯注,圣人圣经常驻,这样才可贴近老子强大的文化磁场。同频共振,吸纳仙气。眼睛看到的是猗丽的颜色风景,高大的建筑,只是一种带入感,拉回到历史的昨天。 老子故里的旅游,是两个独立的景区。一是城东的"太清宫"。曲仁里村原址,老子岀生的地方。二是城内的"明道宫",是老子传道讲学的地方。明道宫有著名的"老君台",是老子升天成仙之处。
太清宫景区距城6公里,紫气大道一路春意盎然,扮妆美丽,鲜花锦簇。太清宫正门前是占地面积很大的老子文化广场。鹿邑县人多地少,这么多的好耕地划出景区作清供,一向倡导俭朴的老人家一定不愜意的。广场上一尊高耸的老子塑像,青色古朴,神态柔润,亲切温和。清明之前,天气混沌,还赶上有微的沙尘飘浮。有大苍穹的后景,混元无限中仰望太极中站立的老子,不崇拜不行。 太清宫的占地面积也很大。距今约两千年的汉代修筑。之前是纪念圣灵的老子庙,唐时扩建为太清宫。 太清宫主要建筑有太极殿,有供奉道教始祖的三清殿,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生养老子的院落已是遗址,只能用心瞻仰。太清宫大院里供奉着一棵沧桑老树,属于原味原始的历史物证。据说这棵"楮树"是老子母亲栽的。楮树皮能替代竹简写字。老子的母亲被女皇武则天封为"先天太后",这棵树注入了灵气,据说神树有求必应。四周的护栏上挂满了祈福的红布条。 有意味的是,每年3月15日,是国家钦定的消费品打假日。这一天是老子母亲的诞生日。每年生日期间,楮树就显神迹,有10天左右发岀莫名的"兹,兹"响声,树身还有淡的烟云蒸腾。于是,当地就会拥来大批的百姓过来祈福。 太极殿前有"灵溪池",这是老子岀生故事的标配,一岀生祥光四射,九龙腾飞过来,拱卫沐浴。旁边卧着老子喜欢的伴侣,他的座骑青牛。 当然这是神话。其实老子的命很苦,是遗腹子,岀生前父亲李乾就在战争中丧命。童年时母亲被人逼死。他是祖父母和叔父母将他拉扯成人的。
老子生下后起名“聃”(念dān)。聃是耳朵奇大垂肩之意。他自小性格像猫一样的随和温顺。四邻左右逗猫一般的昵称他,“狸狸,狸狸”的如叫猫咪。加上他的耳大特征,“狸狸,李耳……”久而久之,李聃的娃名就顺口叫成了“李耳”。
明道宫,基本上也是文化旅游园。景区内核心的元素是"老君台"。 老君台传说是汉代为纪念老子修筑的高土台,老子在此升天成了神仙。清光绪年间重修后又坍塌,近年又复修。老君台离地不超15米高,石头大台阶33级,契合老子升天后居住的33重天。高台上也就几百米的台面,有供奉老子青铜像的正殿,供财神爷等的左右偏殿。台上有13棵长势葳蕤的古柏树。
老君台,早就听说过的,有神奇迷离的故事。这回现场直击,自然特别关注。
抗日战争时,日本兵自安徽亳州西进,包围了鹿邑县城。当时鹿邑还有部分古城墙,城内基本是一片低矮的平房。日本军官梅川太郎用望远镜观察县城形势,发现了城内有两处制高点。梅川太郎以为高点是中国守军的指挥所。于是调来迫击炮,分别轰塌了南城之后,就瞄准城内其中的一处高点猛轰。弹着处轰隆炸响。那座塔楼是奎星楼。古老的土木建筑被炸坍了。日本兵一片得瑟的狂呼烂叫。炮口调转,梅川太郎命令向另一处高点发射。日本兵齐刷刷顺炮弹望去,想听"嗵!"的爆炸巨响过瘾。不响,哑弹。炮兵也愣住了。然后1发,2发,3发……,整整12发炮弹全是哑弹不响。梅川太郎气急败坏,随口骂了炮兵八格后,亲自主射第13发。众目睽睽之下,又是哑弹。 等日本兵攻占了鹿邑城后,梅川太郎急于领一伙日本人要搞清究竟。到了近处,才知道了这是老子升天的老君台。让他们惊愕万分的,是先前发射的12发炮弹,基本都命中了老君台,但统统是哑弹。弹体完整,有钻入老君台东墙的,有钻地的。还有一颗嵌入老君台柏树身上,至今还存留。经历了80余年,炮弹已是锈迹斑斑。 第13发,去哪里了?当时找不到。据说到了20世纪末,老君台周边搞基建,从深土下挖岀来了。 这事儿听着的确玄乎。台湾已故国学大师曾仕强先生曾经讲坛感慨,觉得不可思议。不管各位看官信与不信,不妨到鹿邑验证。
反正日本兵当时被眼见的神迹嚇坏了,赶紧跪倒一片给太上老君磕头谢罪。
这事儿还没完。
到了1997年,抗战的60年之后,那个日本的梅川太郎已是耄耉之年。他为当年日本侵华深度忏悔。做了一块集汉繁,汉简,日文,英文4种文字的小方柱,上刻有"世界和平"等字样。从日本带来,再次跪拜了老子谢罪后,将其立在"老君台"的东侧,现有玻璃框罩着保护。
"明道宫"对面是鹿邑县的又一神人,以宋代陈抟命名的文化园。陈抟也是道家的一位传奇人物,道行高深。他靠睡功修行。在历史神仙行列中冠以"睡神"。
坐交通车回返,离开了鹿邑县。脑子里满是一个老人的影子。老子目前已是世界文化名人。一部《道德经》传遍人类各个角落。他的思想注入了数十亿人的灵魂。虽然故里纪念他的建筑与风景高上大,但懂他的人,觉得他就是永远鲜活在身边的普通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