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丹桂飘香,实名姚学俊,上海人。上海浦东作协会员,上海海上风、长衫、新声等诗社会员。爱在诗里散步,喜欢文字,用真情记录生活。
鸟巢
文/丹桂飘香
乘上驶往高速的车
窗,将视线抛向遥远
行道树似迎亲的队伍
一波一波地涌现
令人心动的
是那些伸长臂膀
托举着一团团鸟巢的高个
也许因了某种嘱咐
才有了这沉甸甸的担当
不管风速有多急
不论雨滴有多大
始终稳稳地举着那一团温暖
那些远飞的鸟儿们
是否作着回归的打算
因为江南正发芽
新绿在填充树的空白
鸟巢絮满了春天
疾驰的车
撒一路思念
铺一路平安
觉醒出一些独特的修行方式
今音(雍赓)评论:
《鸟巢》被诗歌再次复刻,和有些作者在创作同类型诗歌的路子则显得不同。这其中有一个辩证的角度奇特,第一段的层次感,如,先“窗”,后“行道树”,再“一波一波”。第二段的诗点“鸟巢”,第三段的远眺,第四段略感。路子清晰。诗歌的重心在第二段,而略重则是体现在第三段。
这样就体现了段落结构时的风格变化,从变化出也把段落的丰富层面给折射出来。这两段呈团柱型结构,于是第一段和第四段都在往上靠,从形式上起到了黏贴和依附作用,这样认识,诗歌的结构就更加严谨了。
这首诗歌的独特还表现在选材上。在当前诗歌创作被容易带节奏的情况下,能够选题“鸟巢”创作出与众不同,主要还是在层次上和视觉对应物体上,以自然来反映个指的认识,比如人物深邃的眼眸中所透出的目光,与“鸟巢”之间的距离,是一个呈斜线的关系,其中没有刻意的抬头。
这是因为路两旁可观景的与摄入诗歌创作的素材实在是太多太多,而诗歌却选择了“鸟巢”为题。在评这首诗时,并没有涉及到诗歌所谓的背景和意义之类的常规认识套路来布局,只是从自然而然的角度,来反映其的独特,比如,表现在人物的行成于思。思捕捉、思即兴、思灵感与迸发。当中也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成分。一首诗创作成功包括了许多综合因素。总的感觉是,这首诗有沧桑之势,而没有阴郁之感。
作者:丹桂飘香
评论:今音(雍赓)
荣誉顾问:关敏仪 然空 萧潇
秋秋 胡晶清 施国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