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小麦峪
张念理
曾经无数次的去安丘市辉渠、柘山一带旅游采风,或早或晚,总是再辗转到小麦峪的望海山居就餐,小麦峪的青山绿水,小麦峪自然、古朴、清新、原生态的古村落,小麦峪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小麦峪原滋原味的农家菜肴,让人痴迷,让人留恋,不知不觉,我恋上了小麦峪,恋上了这个深藏在山谷里的古老村落。
小麦峪东侧三座山峰,凤凰山因像极了一只坐卧的凤凰而得名;坐论山也因孔子来安丘看望女儿,因山路崎岖,地形不熟,便让随从弟子,分别知会公冶长和有若,来小麦峪东山上观山景,论儒学,谈天下,聊民生, 三人在村东南坡裸露莲花状石的山顶论道至夜幕降临,附近村民非常感动,连夜上山送吃的,此处山峰因而得名“坐论山”;望海山是小麦峪村东侧的至高点,站在望海山上东望,万里原野,碧绿无垠,一览无余,天气晴朗,可望到东海。
小麦峪西望是孔子亲自为爱徒有若(后世称之为“有子”)选定的读书之处——有子山,山上至今还留存着有子读书处遗址;近处是峰山,李氏先祖安息之地,安丘名门望族“峰山李”即来源如此,相传国民党于学忠部曾与入侵沂蒙山区的日伪军在峰山上决战,至今山顶岩石上还存有当时留下的弹孔。
小麦峪是一个有溪有泉的山村。山不在高,村不在奇,只要有流动的水,也就有了灵魂,弯弯曲曲,绕村而过的潺潺小溪,汩汩溢出的清澈泉水,是小麦峪的点睛之处,也是小麦峪的灵魂,赋予了小麦峪幽静、俊美和灵秀。
在小麦峪村前,一条小溪从远方蜿蜒流来,在村南划了一个大大的“S”型,仿佛不是自然形成,而是人工巧夺造化而来,几座小桥,各具特色,一座滚水桥,一座平地石板桥,一座弧形石拱桥,是小麦峪村民和旅游观景者,来来往往的的通道,与蜿蜒流动的小溪形成极美的画面。村东一座石桥修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时任夏坡公社党委书记的王士勤同志,经多方论证,决定修建这座石桥,他筹集资金,亲临现场,主持考察设计施工。石桥建成后,小麦峪村民从此结束了靠攀爬石梯上山的日子,村民为感激王士勤书记,将此桥取名“士公桥”,是小麦峪村民上山的唯一通道,也是去莲花官庄、崔家峪的必经之路,如今成了天路至小麦峪的一道靓丽风景。
小麦峪村有“凤凰泉”、“金龟泉”、“精灵泉”、”珍珠泉”等泉子,错落有致,泉眼沿着水脉汩汩溢出,成了村中一道独特的风景。泉水汇入南来的小溪,陪伴着小溪蜿蜒从村东向北流去。小溪清澈见底,溪边散见缕缕水草,溪中有小鱼儿自在地游来游去,小溪逐渐汇集成小河流,在村东蜿蜒向北流淌,河水流过的地方,形成几个深潭,分别是金龟潭、弓背潭、双象潭、石碧潭、石脉潭、精灵潭、甲魚潭等,潭潭相连 ,潭内有青青的水草在摇晃,鱼儿在水草中穿梭,水面上三五成群的鸭子在嬉戏,仿佛一幅绝美的乡村田园风景画。蜿蜒流动的小溪,游来游去的鱼儿和嬉戏玩耍的鸭子,为小麦峪平添几分灵气,让这个古老村庄有了灵性。沉浸在寂静和祥和中,让心情放松愉悦,让岁月溶入这幽静的自然风景里,将身心安放在这青山绿水中,享受片刻的美好与宁静,那是多么美妙的时刻!
小麦峪是一个古朴典雅的山村。整个村庄成“人”字形,村庄依势而建,西高东低,一进村就看到石磨砌成的风景墙,别具风情,村中除了中心自西向东的柏油路,全部都是石板铺就的小路 ,也有用石磨掺杂在石板中,铺成路面,别具匠心,石板小路,纵横交错,蜿蜒着,在村子里穿行,石板路的两旁是石板砌成的民房,古朴苍老的房屋,星罗棋布,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几棵绿树点缀在房屋之间,仿佛给这个山村披上了彩妆,在蓝天的映衬下,美得让人心醉。
行走在绚美中透着静谧的村子里,就像在历史的隧道里穿行,感受着小麦峪曾经的过往与沧桑,如今的古朴与沉静。每一条石板铺就的小路,每一处苍老古朴的房屋,每一块斑驳错落的墙体,无不体现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仿佛弥漫着古老的韵味,流淌着岁月的痕迹。六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伴随着袅袅炊烟,悠悠溪水,以一种恬淡闲适的姿态,深藏在这静谧的山谷里,深藏在这灵秀的绿水间,默默诉说着往事,激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历尽沧桑的古朴村落,是那样的幽静恬美,让人过目不忘,流连忘返。
小麦峪历史悠久,蕴藏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相传元末明初大元上将李士祯战败后,行军到此,看到这里山清水秀,便带领部将,在峰山北边李家沟隐居下来,并改名李十一,后人尊称为李十一公。李士祯生有一子一女,儿子李佰良,女儿李佰翠,李佰良生七子,李佰翠是半仙之体,终生未嫁,哥哥李佰良便将二儿子过继给她,她便是人们所说的李氏“二门”之祖,在李家沟东这个依山傍水,丛林茂密的风水宝地,定居下来,十一公遂将此地称为“小女峪”。十一公去世后,哥哥李佰良觉得再称“小女峪”不合适了,于是改称“小妹峪”,文革中破四旧,人们将“小妹峪”改为“小麦峪”,一直沿用至今。
小麦峪村山上有一处仙人洞,据说以前有“黄鼠狼仙”“狐狸仙”在此修练成仙。用狐仙文化点缀村子的古老文明,彰显村人与众仙同驻美丽家园的愿景,这些神奇的传说,也为村子带来些许神秘的色彩。东山上有棵年代久远的千年古槐,村民说非常灵验,有求必应,庇荫着方圆百里的百姓。
小麦峪原滋原味的农家菜肴,让人垂涎留恋。望海山居农家乐,按照原有的房舍改造而成,整洁,朴素,让人有回到了自己山里老家的感觉,仿佛回到了母亲温暖的怀抱。菜肴有炒小笨鸡、油炸山蝎子、油炸小蚂蚱、油炸小河鱼、香煎笨鸡蛋,还有地皮菜、山蘑菇、洋槐花、山野菜等山里特有的美味,也有当地时令新鲜的蔬菜。在这宁静温馨的农家小院里,山里人用一桌原滋原味的农家菜肴,拼成独特的山里味道,让饥饿和疲惫的跋涉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感受到了老家的祥和温馨,顿时消除了长途奔波的劳累和疲惫,得到了暂时的安宁和休憩,让人念念不忘,留恋往返。
小麦峪,你周围群山的雄壮巍峨,你村边山泉小溪的幽静俊秀,你古村落里的沧桑古朴,你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望海山居里特有的山里味道,无不让我痴迷留恋,让我念念不忘,你是我睡梦中的呓语,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向往!
张念理,山东安丘人,生于1964年1月,从事教育工作,担任过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小学校长等职,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安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齐鲁新文学》副主编,中外酒文化协会副秘书长,潍坊市酒文化研究会酒器协会安丘分会副会长。爱好酒器、书画,曾在《中国作家网》《当代散文》《齐鲁晚报》《齐鲁文学》《作家》《齐鲁新文学》《河州文苑》《渠风》《今日头条》等报刊网络平台发表《秋到大泽山》《走近坊茨小镇》《行走在汶河源头》《龙云埠上梨花香》《柘山悟道》《走进莫言旧居》《龙云埠上的秋天》《峡山湖,我梦中的桃花源》《褚时健的墓志铭》等近百篇散文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