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聆听
文/陈增印
退休之后,似乎知道不会影响工作,我的耳朵,越来越倾向于自己的摆设作用。数年间,人们的正常说话,我听起来,好像是切切私语。
世界,一下子安静了许多。
我的耳聋,乃是大势所趋。
其一,耳聋于我,由来已久。小时候火气跑熟了道,三天两头地闹耳朵底子。那时候家里穷,耳朵疼得像刀剜一样,一宿一宿地睡不着觉,母亲就揪一把蒲公英给我熬水喝。开始还顶事,次数多了,效果就不那么明显了。耳朵里动不动就流脓,脓水凝固,把耳朵眼堵得严严实实。母亲说这叫铁耳碎,给我掏了几次,掏不动。
有一年,说是城里的大医院来了人,给村民免费看病。父亲领着我,步行六里地,来到尧山,请医生给我诊治。医生用额头的小灯照着我的耳朵,先用镊子夹,后用钩针拽。因为铁耳碎和周围的汗毛凝固在一起,这一拉扯,疼得我鬼哭狼嚎,拼命挣扎。医生奓煞着两手无计可施,只好作罢。
等到十几岁的时候,身量慢慢长开,耳朵眼变粗,铁耳碎不知什么时候自然脱落。耳朵眼虽然通畅了,可是因为耳膜曾经穿孔,影响到震动效果,所以我的听力一直比不上别人。
其二,耳聋是我们家族的“优良传统”。我父亲,我大伯,我大哥、我堂兄堂姐,都是从五六十岁开始耳聋。所以我对自己的耳朵转为静音状态,毫不意外。
我在学校这个相对单纯的环境里待了30多年,只会在讲台上夸夸其谈,人际关系一窍不通。所以退休之后,“隐居”不出,聋不聋的,没当回事。
谁知老伴儿忽然发病,送到医院急诊。平时没有存在感的耳朵,就像滥竽充数的南郭处士,一下子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医生的询问、嘱咐,好像隔着千山万水,好容易飞到我的耳边,却已经近乎消散。还好老伴儿清醒,自己跟医生交流,需要我干什么,大声地提醒。很快,孩子们来了,我乖乖地退居二线。 有了教训,立马赶到河北省眼科医院,看看可有一丝侥幸。
各种检查。单子出来后,医生说,你可能有点炎症,管窍不怎么通畅,先吃一段药,看看效果。
拎了一大包子药,消炎的,通窍的,吃了半个多月。仔细体会,毫无变化。实在不行,配一副助听器吧。有人说,助听器需要根据听力的变化,随时调整,而且也需要定期保养,三天两头去医院,太麻烦,不如就近找个门市配一个。
配了助听器之后,开始不太习惯,宅家的时候摘下,赴约的时候戴上。见人就指着耳朵解释,先给对方打个预防,免得被视为老年痴呆。
就这样凑合了两年。
去年12月4日,一向反应迟钝的我,终于赶了个时髦,随着大流阳了一把。把自己关进卧室,电水壶烧水,门缝里取饭,一部手机几本书,“静默”了8天。抗原检测盒上的红杠,终于从“中队长”又变回了“小队长”。
走出卧室,忽然发现,老伴儿和外孙女,好像表演哑剧,光张嘴不说话。以前,在幽静地方,能听见对方大声说话,现在,彻底听不见了。老太太吃柿子,专拣软的捏。卑劣的奥密克戎,就盯住了我的一双耳朵;我的听力犹如高山泻瀑,断崖式下跌。
于是,把助听器音量调大,而且成为标配,时刻挂在耳朵上,就差刻上八个字:不离不弃,莫失莫忘。 古人把听觉灵敏叫“聪”,视力超群叫“明”,所以就有了“耳聪目明”的说法。视线模糊叫“昏”,耳背迟听叫“聩”;眼花耳聋就是“昏聩”。后来,“昏聩”一词专门比喻不明事理,不辨是非,跟生理功能基本脱钩。记得多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刘罗锅的岳父六王爷,仗着耳朵聋,整天打岔,一副昏聩至极的样子,但实际上无比警觉,聪明着呢。
偶然读到清人张潮的《幽梦影》,里面有一段话,令我非常沮丧:“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白昼听棋声,月下听箫声;山中听松声,水际听欸乃声,方不虚生此耳。”反过来说,像我这样,辜负了这么多美妙的声音,岂不是虚生了一双耳朵?
还好我是一个擅长找理由宽慰自己的人。
其一,我崇拜的偶像也有耳聋的。
杜甫《耳聋》:“眼复几时暗,耳从前月聋。”白居易《老病幽独,偶吟所怀》:“眼渐昏昏耳渐聋,满头霜雪半身风。”苏轼《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
瞧瞧,这等人物尚且不免“虚生此耳”,我聋一点又算什么?
其二,老子他老人家可说了:“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文子·九守》也说:“故五色乱目,使目不明;五音乱耳,使耳不聪。”那么,像我这样,看不清“五色”,听不到“五音”,岂不是又“聪”又“明”?
哈哈,老子的话,我喜欢。
高兴完了,仔细想想,老子的意思或许是,拂去尘世的迷乱与喧嚣,更容易看清事物的本质,听到纯净的天籁。至少,能有自己独到的体验与发现。
我试着沉下心来。
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射进室内,我听到了光束里细雨敲打时光的声音;当地里的冻土变得疏松,我听到了温度升高的声音;当大片的麦苗开始返青,我听到了生命染色的声音。我听到,丁香的声音窸窸窣窣,若隐若现;荷花的声音清冽干净,恍若出尘;我听到,野花的声音好像民歌,淳朴天然;牡丹的声音好像美声,雍容大气;我听到,春在涌动,夏在蒸腾,秋在酝酿,冬在沉淀。
【作者简介】陈增印,笔名曾殷,河北邢台人,1982年大学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喜欢读书、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