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百花争艳,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3月16日这天,不承想春雷滚滚,一场桃花雪不期而至,纷纷扬扬的大雪将大地罩上了一层白,让人们领略了“倒春寒”的威力。
其实这两天气温下降、春雪光临的消息早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为人们所熟知,只是不知道哪一个具体时间能够做实。当天上午九点左右,霏霏小雨轻轻地打在人们脸上,湿漉漉的、甜丝丝的,迅速融入到田野、山岭、花木、林草中,滋润着干涸的土地,难怪民间有“春雨贵如油”之说。雨淅淅沥沥下着,最后变成了一朵朵飞舞的雪花,飘在树木中,立在花萼上,打在嫩叶上,落入耕田里,确如宋代诗人林逋《咏雪诗》所写:“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雪就像大地的使者、春天的精灵,似乎预先有了约定一样,出现在最正确的时间,出现在人们最需要的地方。
雪下得很急,飘飘洒洒、漫天飞舞,过了不长时间,身上衣服变成了白花花一片,车玻璃盖上了厚厚的积雪,成片的花草被压弯了腰,有些灌木直接匍匐在地露出了花骨朵,就连挺拔的松柏枝桠也被压得颤巍巍的。因为有了这场雪,干燥的地面慢慢有了积水,含苞待放的花朵有了滋养,断流多日的沟渠有了淙淙声。
雪花象征着纯洁,是冬季的宠儿;梅花象征着坚强,是冬日的风景。腊梅在寒冬中暗香疏影,独自开放;梅花在春天里盛开,散发出清幽的芳香。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梅花有了雪,才有了较真的对象,雪有了梅花,才有了自证清白的资本。宋代诗人卢梅坡在《咏梅》一诗中写道:“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他在另一首诗《雪梅》中也对两者做了比较,“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从中可见诗人妙手偶得,切中肯綮的老成功夫。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春天是生机勃勃、百花绽放的季节,三月桃花红十里,四月牡丹国色香,五月石榴红似火。春雷声声,春雪飘飘,纾解了春天的干旱,勾勒出一幅春意盎然的新图景。从窗户望去,雪还在不停地下,几乎能听见簌簌的声音。倏忽间,还能听见哗哗的声响,原来油松树的一大片雪落在了地面,负重的枝条立即又恢复了原样。我无意了解当日到底下了多少雪,能够缓解多大程度的干旱,但是我知道这场雪来得太及时了,用“久旱逢甘雨”这个词一点也不为过。
李志敏,宜阳县白杨镇人,记者,西部散文学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以散文、诗歌为主,主要发表于《西部散文选刊》《河南工人日报》《洛阳日报》《小百花》等报刊杂志以及“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今日头条、西部散文学会、西部散文选刊、河南省散文学会、洛阳作家、建安风、宜阳文学等主流网络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