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否又举起了酒杯
原创 | 十三师铁二代 陶玲

记忆中,自从我上了小学,兄弟姊妹仨与母亲随军后,每到三八节,父母都要煮一桌子好菜热上一盅酒,一家人好吃好喝,欢欢喜喜过上一天。
那时,我好奇为什么家里在这个节日总是如此隆重,这么与众不同?或许是因为父亲管理着师后勤家属,必须以身作则特别尊重妇女的缘故?大约到了小学四五年级,我才知道,原来三八节是父母的纪念结婚日。记得,那天我听说时,心里还咯噔了一下,心想结婚还需纪念?

父母亲,摄于1957年2月17日结婚前
听外婆说,自打1956年上半年,介绍人带着父亲和两个特别要好的战友到外婆家相亲之后,每个周日,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要从军营骑车准时到外婆家报到。那时外婆一家住的是从居委会租的房子。房子在一条巷子里,是两进两层木质结构的四合院。进大门就是大厅,大厅两侧分别有两间卧室,楼上也是一样的布局,大厅的后面是天井,天井两侧有厨房和楼梯。那房子本是一户私人住宅,解放后归了公,分租给了五户人家,母亲一家就住在进门右侧的两间房子里。有个周日,台风来临,风雨交加,树叶垃圾漫天飞舞。四合院的邻居们不上班,聚在大厅里一边讨论天气一边向大门外张望,议论父亲是否还会照常来报到。大家有说这么大的风雨不会来,也有说按父亲以往的劲头一定会来,各持己见互不相让。眼看着以往报到时间快到了,大家情绪高涨,竟然打起了赌。
大门外雨追着风、风赶着雨,风雨的啸叫声、门窗的撞击声、瓦片陶瓷器皿的砸落声此起彼伏。
当父亲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了大门外时,大家禁不住兴奋地喊了起来“来了!来了!”,向走进来的父亲竖起了大拇指。
军营驻地正好在我现在工作的大学附近,距离外婆家有十几公里,现在一片繁华交通便利,可当时那里却是不折不扣的郊外农村。平日为了节省时间,每回父亲都是抄近道从闽江边的堤坝上骑车去的,但那样也有十二三公里的路程。用土夯的堤坝一米多宽,坑坑洼洼,很不平坦,台风来的时候周围没有遮挡物,阵风吹来连车带人会被吹倒,极其危险。那天,父亲只能提前出发,走其他道路。那时的路面岂是柏油或水泥,郊外的路更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走,父亲一路上不知经过多少周折才到了外婆家,虽然穿着雨衣,全身早已淋得湿透,沾满泥水。
看到大家都聚在大厅里,父亲不改往日快乐的神情,照例笑呵呵地向大家热情招呼问候。
父亲的行为感动了外婆和妈妈及一家人,也感动了街坊邻居,加上他总是帮助家里干活,待人彬彬有礼、谦虚热情,受到大家的普遍尊重和一致好评,都夸这个军人好、踏实、靠得住!父亲得到外婆和母亲的认可,也成了那一带的名人。只要提起父亲,似乎无人不知晓、无人不夸耀。
近年我开始喜欢回忆过去,那是因为年龄的缘故,更是因为2019年母亲也随父亲离去后,日夜想念他们。我向姨姨打听许多关于父母的事情,问姨姨为什么他们要选定在三八节这一天结婚。姨姨说是因为父亲很尊重母亲、尊重女性,在与两个战友商议后定下来的。
结婚那天,部队举行了茶话会。
母亲穿的是那件至今还藏在衣柜里的枣红色带银色暗花的小夹袄,相衬之下雪白的皮肤更加鲜嫩,粉红色羞涩的脸颊格外娇柔。两只深深的酒窝和两条黑黑的辫子,呈现出女性特有的魅力。
会议室被布置了一番,桌面摆满了茶水、糖果、瓜子、花生、水果,屋子里坐的坐站的站,挤满了人。领导致辞、新郎讲话,演节目,场面非常热闹喜庆。姨姨当伴娘,父亲交代她,除了陪着母亲,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为他“看守”后方……他的椅子,防止有人恶作剧。原来婚礼上有人会趁新郎官起身的时候,或把座椅抽走,或在椅子上面放上图钉、热水、气球之类,闹点笑话,为大家助兴,增加婚礼的气氛。姨姨说还真遇上了这些情况,都是她及时发现,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让我父亲“平安”渡过,事后父亲直夸她“这个小姑娘机灵、能干!”
父母的结合,诞生了一个家庭,有了我们兄弟姊妹仨。三八妇女节,是我们家的幸运节,是我们幸福的根源,兄弟三人的生命起点,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也许今天,九泉之下天堂之上,父母又在庆祝他们的结婚日子吧。
干杯,爸爸妈妈!

槛外人 2023-3-8
